APP下载

肺癌患者围手术期心肺功能变化及与病情发展的相关性研究

2019-04-15田燕妮

实用癌症杂志 2019年3期
关键词:心肺心功能病情

薛 锋 张 璞 田燕妮

肺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死亡率高居癌症死亡的首位[1]。临床上对肺癌进行治疗的主要措施为手术治疗和放射治疗[2]。2种治疗方案在肿瘤治疗的过程中有明显的治疗效果,但其会对患者心肺功能造成损害[3]。相关研究提示,肺癌患者的机体功能状态往往与病情发展、临床分期密切相关[4-5]。因此,本研究探讨了肺癌患者围手术期心肺功能变化及与病情发展的相关性,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5年5月至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139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经病理检查确诊,具备胸腔镜下手术的适应证;②具有良好的依从性;③经患者及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获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①有恶性肿瘤家族史、心肝肾器官疾病者;②接受过放、化疗等辅助治疗者;③有精神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者;④围术期间病情危重者;⑤有胸部手术史者。139例中男性82例,女性57例;年龄52~74岁,平均(64.27±8.46)岁;TNM分期:Ⅰ期34例,Ⅱ期45例,Ⅲ期60例;肺叶切除94例,全肺切除45例。根据TNM分期将患者分为早期组(Ⅰ~Ⅱ期) 79例和中期组(Ⅲ期)60例。早期组,男性55例,女性24例;年龄56~74岁,平均(61.79±8.05)岁;中期组,男性27例,女性33例;年龄52~74岁,平均(65.16±8.75)岁。2组的性别和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备可比性。

1.2 观察指标

采用德国耶格Master Screen PFT+IOS肺功能仪按照常规方法对用力肺活量(FVC)、用力呼气容积1 s(FEV1.0)和最大自主通气量(MVV)进行测定;采用深圳开立科技有限公司SSI-50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心率(HR)、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脉搏量(SV)3项心功能指标进行检测。所有指标均在术前、术后第7天和术后第28天进行检测。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肺癌患者手术前后的肺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肺癌患者术后第7天的FVC、FEV1.0和MVV均低于术前(P<0.05),术后第28天的FVC、FEV1.0和MVV均高于术后第7天(P<0.05),术前与术后第28天的FVC、FEV1.0和MV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肺癌患者手术前后的肺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注:①为与术前比,P<0.05;②为与术后第7天比,P<0.05。

2.2 肺癌患者手术前后的心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肺癌患者术后第7天的HR高于术前,LVEF、SV低于术前(P<0.05);术后第28天的HR低于术后第7天,LVEF、SV高于术后第7天(P<0.05);术前与术后第28天的HR、LVEF和S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肺癌患者手术前后的心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注:①为与术前比,P<0.05;②为与术后第7天比,P<0.05。

2.3 肺癌不同分期的肺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肺癌中期组的FVC、FEV1.0和MVV均低于早期组(P<0.05),见表3。

表3 肺癌不同分期的肺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2.4 肺癌不同分期的心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肺癌中期组的HR高于早期组,LVEF、SV低于早期组(P<0.05),见表4。

表4 肺癌不同分期的心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3 讨论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简称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每年全球新发现的肺癌人数约182.4万,因肺癌死亡的人数约158.9万[6]。肺癌严重影响患者的呼吸功能,会引起呼吸困难、低氧血症等,而在肺叶切除术后,由于肺容量减少,通气/灌注比值减小,机体易发生缺氧,几乎所有的患者在大手术,特别是胸腔术后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肺功能下降[7]。大部分的患者肺功能下降的同时存在心肌顺应性下降,舒张功能降低和心室舒张末压升高等心脏功能障碍[8]。对于肺癌患者术前的心肺功能评价不但有助于手术安全性的评估,还可影响到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9]。对肺癌患者术后的心肺功能评价则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10]。诸多研究表明,肺癌患者机体内的免疫系统功能或凝血功能等发生紊乱与病理分型和临床分期等临床特征的关系密切[11-13]。

本研究结果显示,肺癌患者术后第7天的心肺功能均有所损伤,而在术后第28天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可能是因为即便是微创、局部的手术对肺癌患者的肺功能也是有一定损害的,而术后极早期对患者的肺功能影响较大,而随着术后近1个月的身体恢复,肺功能得到明显恢复[14-15]。研究表明肺病患者肺功能相关指标与心脏功能相关变量存在着相关性[16]。本研究中,肺癌中期患者的心肺功能相较于早期患者有所降低,可能是因为肺功能损伤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并且心肺功能的相关指标与免疫功能指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而肺癌患者免疫功能与病情进展和临床分期密切相关[17-19]。

综上,肺癌患者术后极早期会出现心肺功能下降,但随着身体恢复可得到逐渐改善,且心肺功能下降程度与病情进展密切相关,可为患者病情的评估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心肺心功能病情
心肺康复“试金石”——心肺运动试验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中医急诊医学对心肺复苏术的贡献
《心肺血管病杂志》
血浆corin、NEP、BNP与心功能衰竭及左室收缩功能的相关性
“心肺之患”标本兼治
血清TSH对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病情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治疗舒张性心功能不全临床观察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左心功能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