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支气管腔内超声探查对肺癌的临床分期作用分析
2019-04-15严思静
赵 立 严思静
标准化支气管腔内超声(endobronchiul ultrasound,EBUS)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1种超声内镜诊断技术,能够采取实时超声扫描的方式,来获取气管、支气管管壁等各层次以及周围脏器的超声图像,具有微创、无需全身麻醉、患者耐受良好等优点。本文作者通过研究发现,肺癌患者检测其EBUS结果与健康个体影像学特征区别明显,同时EBUS检测特异性、敏感性及准确性均高于CT检测,是1种较为安全准确的淋巴结分期方法,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65例疑似肺癌患者为实验组,另选取同期于我院进行体检的30例健康个体为对照组,实验组男性35例,女性30例,年龄38~59岁,平均年龄(43.01±2.68)岁,对照组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35~60岁,平均年龄(43.11±2.9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如性别、年龄等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实验组患者经影像学检查均出现支气管腔外的肿块影,或伴有淋巴结肿大;②病历资料齐全;③本调研经医院伦理学会批准实施;④患者及其家属对本次调研过程、方法、原理清楚明白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⑤意识清晰能够配合进行调研。
排除标准:①合并精神疾患者;②妊娠或哺乳期女性;③肺功能低下无法耐受检查者;④合并其他器官功能衰竭者;⑤合并凝血功能障碍者。
1.2 方法
所有入组对象首先进行肺部CT检查,记录结果,而后2%左右利多卡因雾化吸入,静躺20 min后对研究对象鼻咽部实施喷雾麻醉,而后对其进行心电监护,建立静脉通路,尽量清除受试者气道分泌物,检查超声仪与探头是否连接正常,探头是否能够360°旋转,观察水囊内有无气泡影响,于探头表面涂润滑剂,而后经患者口/鼻置入超声支气管镜,首先经注水管道向水囊内注入3~5 ml脱气水,将水囊表面尽量接触支气管壁,观察管壁层次及外侧相应器官,而后抽尽水囊内的水,直接接触管壁黏膜进行观察,放大局部图像并记录。最后经支气管镜操作口置入活检专用针,在超声引导下定位穿刺点,针吸病灶组织并送检,注意如取样期间穿刺导管内出现大量血液,应立即停止穿刺,更换穿刺点。
1.3 观察指标及评测标准
分析对比肺癌患者、肺良性病变患者及健康对照组患者EBUS检查影像学特征,并就CT与EBUS对肺癌检测的特异性、敏感性进行对比,最后结合针刺活检结果,分析EBUS检测对肺癌临床分期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度进行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不同病变类型患者影像学检查结果
经检查发现,健康对照组个体EBUS检测显示出7层超声解剖结构,内壁光滑,回声均匀,各层结构明显,肺良性病变患者超声检测会出现结构层级不明显,但内壁较为光滑,肺癌患者检查EPUS呈现低回声且不均匀,伴有高回声斑及不规则回声区,不同病变类型其超声检测结果会出现较明显的不同。
2.2 不同检查类型特异性敏感性对比
经检测发现,CT检测灵敏性为54.55%(30/55),特异性为10.00%(1/10),EBUS检测灵敏性为74.55%(41/55),特异性为80.00%(8/10),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及表2。
表1 CT检测特异性敏感性/例
表2 EBUS检测特异性敏感性/例
2.3 EBUS检测对肺癌临床分期检测意义
病理学检测发现,65例肺癌患者EBUS检测示有51例出现纵膈淋巴结转移(阳性),14例未出现淋巴结转移(阴性),阳性患者实施化疗、分子靶向治疗等,阴性患者实施开胸手术,进行肺叶切除并实施纵膈淋巴结清扫,术后病理显示11例无纵膈淋巴结转移,3例有淋巴结转移(假阴性),显示EUBS检测对淋巴结分期检测的敏感性为94.44%(51/54),特异性为100.00%(11/11),准确性为95.38%(62/65),阳性预测值为100.00%(51/51),阴性预测值为78.57%(11/14),假阴性值为5.56%(3/54)。
3 讨论
近些年我国工业化进程不断发展,经济实力得到了显著提升,但环境污染问题逐渐凸显,加之居民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引发各类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肺癌属于癌症中较常见的一种,其发病率和致死率一直位列肿瘤前茅,统计数据显示,近些年我国肺癌的发病率和致死率呈现逐年递升趋势,已经成为威胁居民生命健康的重要因素。学者王治国[1]的研究指出,空气污染、吸烟等因素是诱发肺癌发生的重要原因,该学者的研究同时指出,肺癌的发病率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提示未来肺癌会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早期病情的诊断对后期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减少不必要的开胸手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传统肺癌临床分期的确诊方式主要依赖CT、MR、活检等。但CT与MRI诊断符合率较低,有研究指出,CT检测肺癌TNM分期与术后符合率为60.0%,对纵膈内转移淋巴结的发现率仅为50.0%,另有25.0%为假阳性,25.0%为假阴性[2],而病理活检的方式部分患者难以耐受,不利于后期治疗。
支气管腔内超声检测(EBUS)是近些年新兴的检测方式,支气管镜临床上会被应用于支气管状态的检测上,如观察支气管黏膜色泽是否改变、是否存在黏膜水肿、是否存在管腔狭窄等,但单纯的支气管镜检查仅能够观察支气管的直接征象,无法判断患者是否存在病灶浸润状态,而EBUS能够借助探头获取组织内部的超声结构,评价周围组织的病变状态。潘蕾等[3]通过将385例周围型肺癌患者分组探查的方式发现,EBUS检测诊断准确率为82.5%,明显高于常规支气管镜检测的43.3%,提示EBUS检测能够提高周围性肺癌的诊断率;赵锐等[4]通过对104例患者进行EBUS检查发现,超声检测的阳性率、敏感性及准确度分别为62.5%、81.6%及83.7%,提示该方式对周围性肺癌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唐云等[5]的研究也指出,单纯CT检测对纵膈检查异常的假阳性率较高,将组织病理检测作为参考标准,单纯手术分期敏感性为79%,而EBUS检测后手术分期的敏感性为94%(P<0.05),提示EBUS检测能够有效降低不必要的手术,提高患者预后。
本文作者通过设立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方式,就EBUS在肺癌临床分期中的应用意义进行了探究,结果显示,肺癌患者EBUS检测影像学特征与良性病变及健康对照组个体存在明显的差异,同时对比发现,CT检测对肺癌的特异性、敏感性与EBUS检测结果存在明显差异,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文作者分析认为,不同于传统的支气管镜,EBUS是利用超声波在不同组织间的穿透、吸收、散射和反射能力的不同,来形成特殊的组织结构声谱图像,进而对组织形态进行辨别分析的检测方式,比如水对超声波几乎无阻碍效果,而空气或骨骼几乎能将超声波完全反射,在应用于肺癌检测中,EBUS能够使肺外周组织可视化,准确的反映了组织病变的程度,使检查者能够判断组织血供、血管大小等指标,综合判断病变类型及程度,本文的研究结果也佐证了这一观点,提示EBUS在判断肺癌临床分期中具有较高的灵敏性及特异度,为后期治疗方案的确定打下了基础。
总而言之,肺癌患者检测其EBUS结果与健康个体影像学特征区别明显,同时EBUS检测特异性、敏感性及准确性均高于CT检测,是1种较为安全准确的淋巴结分期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