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乳腺断层融合X线摄影对浸润性导管癌的诊断价值

2019-04-15王义春姜津津

实用癌症杂志 2019年3期
关键词:浸润性征象肿块

王义春 姜津津

目前,我国乳腺癌发病率居城市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且发病年龄逐渐年轻化,已对女性患者健康及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1]。浸润性导管癌是最为常见的一种乳腺癌类型,具有明显的转移倾向[2],其病变大小、病理分期与乳腺癌预后密切相关,病变小、分期早,患者的预后较好[3]。所以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对提高预后非常重要。目前临床广泛应用X线摄影技术对乳腺癌进行诊断,其中全视野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full-field digital mammography,FFDM)的优势是对钙化较为敏感,可以发现部分无症状的乳腺癌,检查便捷、费用低[4],但在致密型及多量腺体乳腺中仍有一半乳腺病灶难以清晰显示。数字乳腺断层融合X线(digital breast tomosynthesis,DBT)可在短暂多角度、低剂量扫描中,从不同角度获得压迫后静止的乳腺影像,从而重建此类影像获得一系列高分辨率的断层图像[5]。DBT断层图像每层可薄至1 mm,在一定程度上可减轻或消除周围正常乳腺腺体对病灶显示的影响,在理论上更容易发现乳腺组织的病灶[6]。为了探讨DBT、FFDM及DBT联合 FFDM对浸润性导管癌的诊断特点,本文分析了DBT、FFDM及DBT联合 FFDM对浸润性导管癌的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准确度及影像学征象,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拟诊女性浸润性导管癌患者85例,年龄范围为29~79岁,平均年龄为(54.1±6.7)岁,其中位于左乳42例,右乳43例;外上象限48例,外下象限17例,内上象限11例,近乳头处9例。良性病变17例,恶性病变68例,其中恶性病变均为浸润性导管癌。所有患者均经超声或查体发现病灶,并进行病理学检查和乳腺断层融合X线摄影检查。

1.2 检查方法

采用MAMMOMAT全数字化乳腺X线机(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进行检查,并由2名摄片丰富人员参与拍摄。所有患者均行双侧乳腺头尾位及内外斜位拍摄,每次摄影时,X线球管于15°范围内旋转,每旋转1°拍摄1次。每侧的乳腺图像均用“Combo”模式:在同一压迫条件下取得DBT及FFDM图像,每张图像5 s,在10 s内获得层厚为1 mm的重建影像。同时记录DBT及FFDM 2种影像学方法图像。

1.3 诊断方法

由两名高年资的影像医生进行独立阅片,对FFDM影像结合DBT影像进行诊断,其中一项阳性即视为阳性。同时分别对FFDM、DBT及FFDM联合DBT影像显示的病灶特征进行记录:病灶特点(肿块、肿块合并钙化、结构扭曲及钙化)、病灶位置;依据BI-RADS分类对病灶良恶性进行判断,BI-RADS1、2、3类为良性,4类中低度可疑恶性为4A,中度可疑为4B,重度可疑为4C,5类为恶性。

1.4 统计学分析

选择SPSS 17.0软件对比分析本文数据,计数资料用例数或百分比表示,用卡方检验对比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病理及各组X线检测结果

病理学结果:85例患者中,共有170个乳腺,其中68例恶性肿瘤中,共有81个病灶。良性病变中,导管内乳头状瘤6例,腺病7例,炎症4例。各组X线检测结果见表1。

表1 FFDM、DBT、FFDM联合DBT各组检测结果/例

2.2 FFDM、DBT及二者联合对浸润性导管癌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对比

3组间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BT及FFDM联合DBT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均明显高于FFDM(P<0.05);但DBT与FFDM联合DBT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FFDM、DBT及二者联合对浸润性导管癌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对比

*为与DBT对比,P<0.05;#为与FFDM联合DBT对比,P<0.05。

2.3 FFDM、DBT、DBT联合FFDM对浸润性导管癌影像学征象诊断的对比

根据BI-RADS分类,影像学表现包括两大类,钙化病灶(簇状钙化及混合型钙化)、非钙化病灶(结构扭曲及肿块)。本文68例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中有58例为单发病灶,10例为多发病灶。81个病灶中有10个簇状微钙化,24个肿块,16个结构扭曲,31个肿块合并钙化;其中41个病灶有钙化,40个无钙化。3组间影像征象诊断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DBT及FFDM联合DBT明显高于FFDM,P<0.05;而DBT与FFDM联合DBT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FFDM、DBT、DBT联合FFDM对浸润性导管癌影像学征象的对比

*为与DBT对比,P<0.05;#为与FFDM联合DBT对比,P<0.05,采用Fisher精确检验。

3 讨论

浸润性导管癌病理类型较多,所以其在临床上形态变化最多。浸润性导管癌间质中含有广泛肿瘤细胞进入,在病理学上表现为单纯钙化、乳腺实质结构致密或扭曲、肿块、肿块伴钙化[7]。浸润性导管癌的最常见征象为单纯肿块,肿块表现为浸润、分叶、毛刺等恶性边缘征象,导致此恶性征象的病理基础为浸润性肿瘤的肿瘤生长速度不一或肿瘤呈浸润性生长[8]。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病理学结果比较,FFDM中将19例恶性误诊为良性,将5例良性误诊为恶性;DBT中将9例恶性误诊为良性,将3例良性误诊为恶性;FFDM联合DBT中将8恶性误诊为良性,将2例良性误诊为恶性。可能是由于DBT能够获得一系列高分辨率的断层图像[5],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或消除周围正常乳腺腺体对病灶显示的影响,对肿物边缘毛刺征的显示更为明显,更容易发现乳腺组织的病灶[9],有利于鉴别良恶性病变。FFDM联合DBT由于2种技术联合使用,相互印证可降低误诊率。

本研究中,表2结果表明,3组间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诊断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BT及FFDM联合DBT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均明显高于FFDM(P<0.05),但DBT与FFDM联合DBT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DBT对浸润性导管癌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率均较高,与DBT联合FFDM相当,主要是由于DBT可以通过薄层来避免正常乳腺组织覆盖,显示病灶边缘小的结构[10],因此对病灶边界、边缘显示更清楚,从而提高了诊断的准确率、特异性及敏感性。

本研究中,表3结果表明,3组间影像征象诊断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DBT及FFDM联合DBT明显高于FFDM(P<0.05),而DBT与FFDM联合DBT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DBT对浸润性导管癌的影像征象诊断较为准确,与DBT联合FFDM相当,主要是由于相比FFDM,DBT可明显显示浸润性导管癌的肿块、结构扭曲等影像学征象[11]。

乳腺癌根据病理分型可分为非浸润性癌(原位癌)、早期浸润癌和浸润癌。本研究结果显示DBT可以明确显示浸润性导管癌各类病灶的影像学特征,优于FFDM。有研究表明[12],DBT可明显提高早期浸润癌的诊断率,但对于非浸润性癌与FFDM的诊断能力无差异。

综上所述,DBT可以提高浸润性导管癌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也可以更明确显示浸润性导管癌的影像学特征,其作为乳腺X线摄影新技术,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猜你喜欢

浸润性征象肿块
产前超声间接征象在部分型胼胝体发育不全诊断中的价值
Lung-RADS分级和CT征象诊断孤立性肺结节的价值
颈部肿块256例临床诊治分析
同期经尿道手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的效果观察
乳腺假血管瘤样间质增生1例并文献复习
乳房有肿块、隐隐作痛,怎么办
浸润性乳腺癌超声及造影表现与P63及Calponin的相关性
乳腺浸润性小叶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观察
乳腺癌患者CT征象与SIRT1表达水平的关系研究
急性球形肺炎的CT征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