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分层化发展与差别化提升

2019-04-13陈本锋

天津职业大学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教学资源信息化高职

陈本锋

(成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成都 611731)

2012年3月,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为发展方向”。2015年10月,教育部发布《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制定了“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应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的阶段任务。2016年6月,教育部制定了《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提出了建设“与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的发展目标。2017年8月,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提升职业教育信息化基础能力、提升教师和管理者信息素养等六项重点实施任务。这一系列关于推进信息化教学的政府文件,充分体现了互联网时代信息化教学的重要性,也蕴含着教育信息化今后的发展方向、发展目标、阶段任务和实施路径。

高等职业院校的“高等性”“职业性”和“教育性”,决定了教师的综合性、课程的复杂性、学生的多样性。高职教师需具有本科以上的学历、能够胜任某一专业的多门课程,掌握较高的专业操作技能、能够对学生正确进行专业引导和职业指导,实际中两者兼得的老师比例很小。高职课程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课程内容与岗位工作存在密切联系,每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数量都在20 门以上。高职学生招生类型有高中起点三年制、中职起点三年制、初中起点五年制等。中职及初中起点生源入学起点低、学习能力弱、学习习惯差,在学习课程时非常吃力。多年来,不断有老师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效果,但是都不够理想。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让高职教师拥有更丰富的课堂教学手段和更有效的课后教辅媒介,能够解决高职教学课程多、学时短、学生弱等问题,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了多元化的渠道。鉴于各地区职教投入不均、学校教学条件不同、教师教学能力有异,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需要在分析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分层化发展目标和差别化提升策略。

一、信息化教学的含义

信息化教学是以信息技术的应用为显著特征,以现代通信、网络技术为基础,以软硬件资源为手段,对教学过程各要素整合加工而呈现的一种现代化教学形态。信息化教学主要包括信息化教学设计、数字化教学资源制作、信息化课堂教学三方面的内容,三者有机统一,构成了完整的信息化教学过程。它颠覆了传统的集中讲授制教学模式,在时间和空间上有很大的灵活性,能够照顾学生学习的个体性差异,受众广、宜操作、可监控,逐渐被老师和学生所接受。移动媒体和互联网的普及为信息化教学的实现提供了必要条件,也为热衷于网络的高职学生们提供了名正言顺的上网机会。

目前,各类信息化教学平台、信息化教学比赛、信息化课程建设等项目层出不穷,吸引了全国各地大批的信息化教学者参与。如中国移动“和教育”门户网站,截至2018年8月20日,已有22973所学校、946137位老师、18684603名学生注册使用。第八届中国移动“和教育”杯全国教育技术论文评选活动,共有2.6万多人参赛,网络投票累计超过500 万。至2020年,教育部计划推出线上线下共10000 门国家级一流精品课程,认定10000门省级优质数字化精品课程,1000堂职业教育信息化示范课,并在中国移动等互联网企业的支持下,培训3000 名职业院校校长,6000 名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育将在更大的范围内发挥积极作用。

二、高职教师的信息化教学发展现状

信息化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多重交互的教学环境和资源共享的学习环境不断得到改善。也给习惯于传统型“一张黑板、一支笔,一幅挂图、一张嘴”教学模式的教师带来了职场生存挑战。截至2017年12月31日,全国共有高等职业学校(含专科)1388 所,教师人数超过52 万,在校生924.7 万。在这么多的高职高专学校中,超过1200 所都是由中专升格或成人高校转制而来,教师的学历层次、师德修养、专业知识等参差不齐。

1.软硬件水平的区域不均

在我国某些地区,受到政府投入资金水平及学校发展规划有别的影响,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的发展水平严重失衡。时至今日,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已经接近高等教育的一半。但是,根据教育部对2016年全国教育经费投入情况的统计,全国高职高专教育经费总投入仅占全国高等教育经费的18%。部分地区高等职业院校软硬件资源缺失的情况突出,并已长期存在。也正因如此,学校的电脑设备、专业师资、教学资源均不能支撑其实现教学的信息化。

2018年7月,《2018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公布了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资源50 强”,该评选包含了教学设备值、专任教师数、校园网带宽等多项指标。分省数据统计如表1所示,共有20 个省份的高职院校上榜,不同区域的高职院校教学资源强弱悬殊。

表1 2017年高等职业院“教学资源50强”分省数据统计

2.计算机应用水平的代际差距

信息化教学离不开教学内容的呈现和数字资源的制作,也就要求教师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应用水平。2000年前后,伴随腾讯(QQ)、百度、网易、淘宝等互联网企业的涌现,计算机应用开始在中国大行其道。2001年12月31日,国内网民数量仅为3370 万人,大学的非计算机专业,也只是象征性的开设一个学期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到2011年底,网民数量已经达到5.13 亿,人数激增15.2倍,互联网普及率达到38.3%,大学生考取全国计算机等级证书已经成为毕业标配条件。目前,我国网民规模达7.72 亿(2017年12月数据),普及率达到55.8%。由是观之,在2000年之前毕业与2010年之后毕业的大学生,在毕业时其计算机应用水平的差距相当大。例如,无纸化办公已经提倡多年,至今仍有很多老教师还是在手写教案,还不能独立完成网上评学、电脑出题等基本教务任务。

3.教师教学能力的个体差异

信息化教学能力,是指教师利用软硬件教学资源从事信息化教学活动的各种能力,其本质还是教学能力。职业院校的教师来源渠道复杂,有从专业的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学院)毕业的,有从非师范院校毕业的,也有从企业进入学校的,每个人的教育理念和教学实践经历不同。兼之,很多学校在入职阶段没有进行系统的岗前培训,教师的教学能力水平参差不齐也在所难免。教学能力的提高需要日积月累、不断历练,也和教师的其他诸多条件有关,如他们的知识储备、普通话水平、课堂掌控能力、教学组织能力、知识整合能力、职业状态等。

三、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分层发展目标

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始办于2012年,是教育部主办的国家级信息化教学水平赛事,分高职和中职两个组别。高职组比赛的常规项目包括信息化教学设计、信息化课堂教学、信息化实训教学。2012-2017年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高职组一等奖的获奖情况如表2所示。

江苏、北京等省份的高职信息化教学一等奖获奖数量,遥遥领先于西部和边疆地区。鉴于上述各地区的信息化教学水平发展阶段不同,各学校的教学条件不同,各教师的教学基础不同,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目标也应因地、因校、因人而异。

表2 2012-2017年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高职组一等奖分布

1.以外在环境划分的分段发展目标

受到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职校教育资金投入不均、信息化教学工作发力时间不同步等方面影响,同一省份不同院校之间、同所学校不同教师之间的信息化教学水平也存在较大差距,对待不同信息化环境中成长的教师,其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目标应该区别对待。

(1)基础良好的学校,追求个性化、深层次的发展目标

教育资金投入较大的学校,计算机设备、校园基础网络、数字化教学平台等信息化教学基础建设已经日臻完善,教师开始从熟练应用到深化内涵转型。如江苏、浙江、北京、广东、山东等地,他们拥有比较多的优质高等职业院校,职业教育发展处于国内前列。此类地区和学校的老师,对信息化教学的效率和效果非常了解,有强烈的意愿在教学中使用。信息化教学的发展应以个性化为主,学校鼓励教师探索教学信息化的新方向、新思路,鼓励教师在多学科、深层次范围应用信息化教学。通过政策引导,鼓励教师学习、理解、研究教育信息化前沿技术,不断提高信息化教学研究能力。

(2)起步较晚的学校,力争应用型、普及化的发展目标

在经济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化平台的搭建还在进行中,对学校开展信息化教学造成了很大的阻碍。如青海、贵州、宁夏、西藏、云南、内蒙古等地区,职业教育所依附的产业经济不景气,高等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缓慢。该地区的老师,在教学常规运行、学生日常管理、招生就业等方面耗费了大量的精力,没有时间认真准备信息化教学实施。即便有些教师有主动参与的意愿,但因为教学条件满足不了要求而难以实现。针对此类教师,信息化教学的提升以学校对教师进行职业规划为主,学校适当增加课程的信息化教学比例。通过制度规范,要求教师利用现有网络资源,组织不同的学材、运用不同的方法和策略开展教学活动,普及教师的信息化教学应用能力。

2.以内显因素而论的分层发展目标

不同智力水平、不同教育背景、不同发展阶段的高职教师,其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水平的个体差异很大。不同年龄层次、不同课程类型、不同成长环境的高职教师,其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目标设定也不能混为一谈。中老年教师的计算机水平普遍不如青年教师,在开展信息化教学时,其主观意愿也与他们对计算机的应用水平呈正相关。

(1)以青年教师为主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制作能力发展目标

数字化教学资源制作能力是教师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层面的素养,也是一种最直接的信息化教学呈现方式。其本质是教师结合具体的教学需求及教学案例,借助各种图片、视频应用软件,完成图像资源、仿真动画、微课视频等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制作。鉴于高职阶段大多都是专业性的课程,单纯的课堂讲授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时,数字化资源的辅助讲解在教学时显得尤为重要。

数字化教学资源制作能力的发展路径适合青年教师。青年教师精力充沛,对现代化教学方法有较高的领悟力与较强的接受度,能快速掌握和熟练使用多种专业软件。他们正处于职业生涯的经验积累期,也特别需要一些教学成绩来证明自己的实力,是高职院校实施信息化教学的主力人群。提升数字化教学资源制作能力,青年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特点,依托现有师资条件和教学设施,思考数字化资源适合呈现图像、音频、视频等何种教学载体,经常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数字教学视频等开放式的共享资源。

(2)以中青年教师为主的信息化课堂教学能力发展目标

信息化课堂教学能力是教师将信息化与教学相融合的应用层面的素养,是一种以数字化教学资源为基础,实施信息化教学过程的能力。重点体现教师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合理运用已有数字资源和信息化环境,整合教学内容,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能力。

信息化课堂教学能力的发展适合中青年教师群体,他们年富力强,有一定的教学经验,熟知职业院校学生的认知规律。他们在一线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的课堂经验,对头脑风暴法、分组学习法、翻转课堂法等新教法相对熟悉,面对学生时游刃有余。提升信息化课堂教学能力,中青年教师应积极探索利用信息技术与教学方法综合解决教学实际问题,不断提高将信息化手段融入传统教学开展课堂教学的能力。

(3)以中老年教师为主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发展目标

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是教师信息化理论修养层面的素养。教学设计修养是一种高层次的认知技能,是以对信息化教学的深度理解为基础,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的综合性能力,也包括对信息素养内涵和外延的归纳整理、深度探究能力。教学设计有很强的职业性和针对性,职业性要求选题必须符合社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岗位要求,针对性要求课程教学目标的达成凸显信息技术的价值和意义。

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的发展适合中老年教师群体,他们闯过了职称评定的层层关卡,经年累月奋斗在职教战线,见证了职业教育由传统教学到现代化教学的时代变迁,具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具备一定的教研能力。中老年教师熟悉学校、学生和教学,能够准确把握课程的重难点,完成工作之余,有更多的时间思考和总结,对信息化教学进程的总体规划有独到的见解,适合做一些教学设计等辅助性的工作。提高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中老年教师需要在加强信息化教学理论修养、明晰信息化教学误区、研究信息化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思考如何将信息化教学与传统教学进行深度融合,帮助中青年教师开展信息化资源制作和信息化课堂教学,并围绕以上研究内容申报各级教研教改课题和相应的教学成果奖。

四、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差别化提升

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需要教师主动出击,更需要学校统筹规划。除了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考核机制,高职院校还应该把提高信息化教育观念作为教师提高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突破口,定期组织教师开展现代化教育理论学习和培训。并根据高职教师的不同教学起点、年龄特点、兴趣差异,制定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差别化提升策略。

1.强化实践,要求青年教师积极参与信息化课堂教学

高职院校应科学制定信息技术职业能力提高计划,实时开展对青年教师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不断给青年教师参加信息化教学实践创造机会。要求他们参加校级、省级、国家级信息化教学比赛等多种多样的竞赛项目,重点培养一批能够承担信息化教学任务的骨干教师。在学校里,教学能力始终是教师的基本工作能力,信息化课堂教学能力也不是单纯的会用PPT 那么简单。从历年的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比赛来看,比赛项目一直都在更新,评分的标准也与时俱进。教师应该以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比赛的评分标准为引领,以课堂为阵地、以项目为载体,把课堂教学与课内外活动有机结合,不断尝试信息化教学实验,在实践中将信息化与课堂教学融会贯通。

2.加强培训,鼓励中青年教师参加信息化教学理论学习

高职院校应积极鼓励中青年教师主动开展信息化教学理论学习,以教师自我学习为主要形式提高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水平。比如,多媒体设备的使用、知识的检索与获取、资源的整合与简单加工。通过信息化理论学习,使教师对信息化技术、信息化社会、信息化教育有正确的理解,认识到获取信息化知识对教学科研工作的重要性,能有效地吸收、应用信息化技术整合教学资源。中青年教师要熟悉远程授课、翻转课堂、移动教学等信息化教学新模式,借助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平台,获取信息化教学资源和其他学校信息化教学的成功范例为己所用。

3.更新观念,引导中老年教师实时参研信息化教学前沿资讯

高职院校应主动引导中老年教师提高信息化教学认知水平。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地渗透于社会各方面,其在终身学习层面的潜在应用价值正在被不断凸显,信息化教学的普及化成为大势所趋。无论是青年教师,还是中老年教师,都必须适应这种变化而免于被社会淘汰。对信息化教学理念的准确认知是学校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学校应引导中老年教师充分认识教育信息化的深刻内涵及现实意义,了解信息化教学前沿资讯和改革方向,更好指导中青年教师开展信息化课堂教学和信息化教学设计。

诚然,信息化并不能解决高职院校所有的教学问题。但是,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师意识到,新媒体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结合起来,能够实现优质教学资源互利共享,促进教育的相对公平,有效缓解职业院校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高职院校应加强顶层设计,研究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信息化标准,营造信息化教学氛围,激励广大教师积极将信息化元素融入教学的全过程,探索教师团队数字化教学资源制作能力、信息化课堂教学能力、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的分层培养目标。高职教师应该结合自身实际,主动利用自有时间学习信息化教学的基本策略,并从提高信息化教学认识水平、加强信息化教学理论学习、开展信息化教学课堂实践等方面,不断提升信息化教学的综合能力。

猜你喜欢

教学资源信息化高职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丰富历史教学资源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民用飞机航电系统虚拟教学资源建设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如何将微课融入高职钢琴课堂教学
论述金融管理信息化的创新与应用实践
高校冰上教学资源社会开放的意义及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