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学校生命教育新体系
2019-04-12李莉
李莉
教育培养、塑造的是有生命活力的人,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可见,教育的起点是人的生命,教育的理想形态是生命教育。学校是实施教育的主阵地,是学生“学”的主要空间,而学生的“学”受学校 “文化”的影响,学校要关注生命教育,就要把生命教育特色渗透到学校文化建设的“学的活动”之中。通过生命教育为主的“学”的活动的实践,让学生认识生命,敬畏生命,激活生命,发展生命,成为有理性、有智慧、懂感恩的人,从而实现学校教育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师生的终身幸福奠基的理想。对此,学校要做一些思考和探究。
一、认识生命教育的本质含义
教育的功能在于传授知识、启迪智慧、点化或润泽生命。生命教育的本质在于尊重、理解、关爱、信任、成全生命,是多层次的认识生命本质、理解生命意义、提升生命价值的教育。教育依托生命教育,生命教育是教育的生命。生命教育为生命的成长创造条件,促进生命的完善,提升生命的价值,是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最美好的教育。北京师范大学肖川教授说过:“生命教育是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基的教育,也是始终关注教师生活幸福指数的教育。”
二、激发教师对生命教育的内驱力
理解教师的生命状态,激发教师内驱力,促成其对生命教育的自觉。教师是生命教育的践行者、引领者,因此,学校必须关注教师的生命状态,提升他们的正能量。长期以来,教师一直被冠以“红烛”“人梯”牺牲类的头衔。据调查,多数教师工作压力大,从教三四年就会产生职业倦怠感,幸福感严重缺失。教育是一项用生命唤醒生命的工作,这种倦怠感就造成教师不能以自己积极的生命去影响、感化学生的生命。那么学校就要把教师的身心健康放在首位,让他们在“教”学生“学”的实践中体验职业的幸福感,并把这种幸福传递给学生。这就要求学校管理花大力气提高教师的幸福指数,比如加强人文关怀,让教师感受学校的关爱、集体的温暖。学校可以为教师建立教工之家,设有健身房、悦读休闲咖啡屋、台球室、室内体育馆、排球羽毛球乒乓球俱乐部、退休教师活动中心……工作之余老师们可以到这些地方看书、聊天、健身,这就为缓解教师的身心疲惫创造了一个温馨的港湾。学校还可设立体检机制、教师重大疾病基金、教师生日祝福机构、班主任和毕业班教师的免费工作餐、工会每月一文体活动制度、大龄青年教师交友联谊会等,通过多样手段给教师提供服务,让教师获得关怀和幸福感。其次,学校要理解教师真正的幸福是获得自己的职业成就感:学校器重、同事尊重、家长敬重、学生喜欢。而要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就有快速提升自身专业水平的需求。那学校就要为老师们提供培训机会,校本培训、国培计划培训、青年老师培训、名师工作室培训等,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让教师获得职业幸福感,把这种对生命的关怀和爱传承到教学生“学”的实践中去,成为一种自觉的习惯,让学生也能感受学习和成长的幸福。
三、活化生命教育校园环境文化
校园环境文化要成为“活”的文化,为学生在“学”的活动中认知生命、内化生命服务。
1.以“绿色”校园环境构筑生命教育摇篮
校园环境优美、人际关系和谐、教工工作愉快、学生健康成长、教学质量优秀、舆论积极支持的“绿色”校园是有“文化”的“活”校园,它可以孕育最美好的教育。校园环境优美需要大家去爱护,人际关系的和谐需要大家的宽容,教工工作愉快需要大家的合作,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大家的关爱,教学质量优秀需要大家良好的学习品质和敬业精神,社会舆论支持需要学校的出色成绩,在追求这些的时候,自然一切都向美向善发展,潜移默化中就完成了学的活动中的生命教育。学校环境建设着眼以自然环境的美来感染生命,师生置身其中自然就形成环境意识,自觉做到言行举止文明优雅。而其中的一亭一路,一树一石也赋予了古今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地方特色。一处风景一个故事,一座亭台一个传奇,一条小径一段文化,校园里每一个无声的生命都成了英雄、名人的代言人,每一处命名及墙壁文字就是一碗心灵鸡汤,或是励志或是感恩,这些都是建设成人文气息浓厚的“活”的校园环境的重要因素,用这种有“文化”的“活”校园环境构筑、滋养生命教育。
2.“责任”文化,让生命教育落地生根
责任是确立生命高度的重要基点,也是落实生命教育的内驱力,而课堂又是学校教育的主要阵地,因此,学校要着力培育一种“责任课堂”文化。首先,学校管理上要致力于建设以“责任”为核心的学校文化,其中强调教师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负责,学生为自己的人生幸福负责,特别强调培养教师和学生的责任意识、责任行为和责任能力。学校还要把这种责任文化很好地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并因此形成 “责任课堂文化”。那就是教师的“教”不以当前的考试成绩为终極目的,更不是简单机械地灌输知识,而是着眼于学生长远的、可持续的发展,基于学生学习中的问题而展开,重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质疑探究的能力,真正体现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负责的精神。学生也不是做一个等待教师灌输知识的容器,而是为了自己的发展,自觉主动地学习,带着问题进课堂。在这种“责任课堂”上,教师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负责,让学生的“学”内化成了一种自觉行为,把为学生的发展而教内化为自己的职业追求;学生为自己的幸福人生负责,把自主合作当成了一种习惯,把交流探讨变为了一种常态,把学习当作自己的事情。让学生坚信“人生因自强而精彩,学习因自主而高效,行为因自律而文明,生活因自理而幸福”的理念。学校推动“责任”文化建设,打造“责任文化课堂”,减轻了老师负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自然就提升了幸福指数,培养了学生的积极主动的生活态度。“责任”校园文化建设让生命教育落到了实处,让每一个学生认识到学习和成长都是自己的事情,认识到热爱生活、健康成长也是一份责任。
四、打造生命教育有生命的课堂
学校以学科教学渗透、校本课程开发和社团活动等落实有生命的生命教育,首先,学科教学是学生主要的“学的活动”空间,学校要求各个学科在教学中都要渗透生命教育。老师要努力探究教材中的生命意义,挖掘和发现国家课程中的生命因素,探究学科教学中贯彻生命教育的路径,让学校生命教育活动成为最经常、最有效、最长久的有活力、有生命的教育。其次,把生命教育纳入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范畴,从专业角度进一步规范生命教育形式。开设生命教育课程,将“生命教育”课列入日常课表,安排专职教师授课,组织教师自编《学校生命教育》系列校本教材,并加强心理咨询室建设,聘请专业老师,建多功能心理辅导室,通过预约、邮件、心灵拓展、心理干预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学生减少考试焦虑、升学压力等阻碍他们健康成长的负能量。学校还要大力倡导社团活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搭建平台,不断丰富学生校园学习的形式。学校可形成以志愿者协会、校园电视台、文学社、主持社、微电影社等传统与创新相结合的一些品牌社团,学校统一安排活动,让学生在文化课学习之外,还能培养兴趣,发展特长,让学生感受生命的多彩,感受全面发展的生命快乐,有效地提升生命成长的价值。
这些课程的开发和活动的开展,可极大地增强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增强学生为自己的人生幸福负责的意识,为培养积极、主动、乐观的生活态度提供了原动力。
关注生命,进行生命教育应是学校教育永恒的主题,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中重视以生命教育为中心的“学的活动”的构建,可以促进学生、老师、学校的全面发展,增加学校的社会美誉度,增加师生幸福感、自豪感。校园文化建设中“以生命教育为主”的“学的活动” 的构建,是开展教育活动有力场域和载体,它能积极构建一种充满人文关怀的校园文化,有利于校园文化内涵的不断提升,并最终使其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载体作用得到充分的显现,同时使制度得到规范,使生命得到满足,使生命发展得以促进,使生命价值得以实现。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有了责任意识、团队精神、爱校爱国的情怀,何愁前路不风光,何愁人生不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