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学习”是“全学习”课堂学习方式的前提
2019-04-12李志欣
李志欣
“全学习”课堂上的学习提倡改进教学方式,希望教师要转变角色,从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的角度来组织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采用问题导向式、小组合作式、主题探究式等更加主动灵活的学习方式,提升学生的整体学习能力和素养。要改革学生评价方式,全面真实地记录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但是,笔者认为,上述教学理念应该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前提和基础的。笔者不提倡整堂课上充满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学习为主的所谓“合作学习”,即使需要这么做,也应该是建立在课前自主学习或课上自主学习与思考基础之上的。因此,想要提高自己的课堂效率,让“全学习”理念真正有效落地,务必首先研究与探索“自主学习”的奥秘,而不是被一些新理念给迷惑左右了。之所以有此观点,也是源于当下对自主学习的一些误解与低效地实施。
“全学习”下的自主学习具有主动性。当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兴趣,体验到学习这一脑力劳动给他带来的愉悦与享受,学习活动便不再是一种负担,自主学习就容易在学生身上发生。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是一种义务和责任,由此学生会产生对学习的积极态度和敬业精神。这种情感驱动下的学习才是一种真正有效的自主学习。
“全学习”下的自主学习需要尊重差异性。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他们天生都有一种展示和表现自己独立学习的欲望。但是,当下不少学校不给学生自习时间,不少教师包办代替严重,导致学生的学习缺乏逐步独立的过程。同时,面向全体学生一刀裁式的教学方式,忽略了学生的个性,不能做到尊重差异,也影响了自主学习的独立性。
“全学习”下的自主学习需要有思维含量的优质问题。我一直提倡“问题主体”教学,教学中的问题发现与设计至关重要,因为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课堂上应该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和起点,并力争做到问题是贯穿于学习过程中的主线;同时,要注重学习过程中生成的问题,并创造机会让学生体验、分析、表达这些问题。
大家比较下面两组问题。第一组:“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年轻人应该服从父母吗?年轻人什么情况下不服从父母是正确的?第二组:什么是健康的饮食?一顿健康的晚餐应包括哪些食物?很显然,每一组的第二个问题都比第一个问题更优质。第一组中的第二个问题是把记忆性问题变为寻找例外情况的问题;第二组中的第二个问题不只是求答案,更关注的是如何得出答案。
课堂上少有“自主学习”的场景与机会,不外乎这三种原因:一是教师信奉讲授式教学,习惯告诉学生答案;二是过于强调合作学习方式,课堂追求表面的熱闹与形式;三是教师不懂得如何操作适时的点拨、引导与点评。这三种方式都赋予了教师话语与行为的主导地位,催生了低阶认知思维问题的流行与课堂行为结果,限制和阻止了学生自己的话语权和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另外,有些教师对“自主学习”也有一种偏见,认为“自主学习”就是让学生自己背诵、阅读、做题等行为,导致不能关注课堂上学生提出的问题,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有所见解;解答问题时,能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见解;讨论问题时,能向同伴提出自己有建设性的意见。而这三种特点,我认为也是“自主学习”的显著特征。
“全学习”课堂践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其课堂的指向重点是培养学习者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学习兴趣和自我约束能力,而不是知识的机械灌输。这样的课堂,其教育目的是造就终生好学会学的自主学习者,对学习有持久的好奇心,而非被动的学习者;学生可以参与教学,课堂上自主、合作、探究,有质疑和发表观点的自由和权力,而不是一味地服从或适应教师和教材等。说到底,就是教师主动给予学生学习的自主权和选择权。
那么如何竭尽全力寻求方法去满足学生的需求,从而能够创建积极的自主课堂呢?
一是教师要创造让学生有足够的安全感的情绪环境,使学生爆发勇气勇敢地去迎接学习中的挑战。教师还要创建一种承认自己知识的漏洞或学习中的过错的交流场景,把宽容学生的错误作为一种课堂学习资源。
二是努力使教学生动有趣,注重设计的问题与任务与学生的生活链接。有机会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来做事,学生感受到学习的过程是有趣味、有意义、有收获的。
三是教师乐于给予学生所需要的额外帮助,以某种建设性、富有激励的方式给与学生及时、准确的反馈,不断给学生创造各种学习的机会。
四是要使学生感到自己有价值,有与他人联系的机会且受到尊重,教师要始终支持自己的每一个学生。不论是与学生课余时间交往,还是通过所讲的课程与学生对话,都要关注到各种水平的学生。要大胆赋予学生某些职责,让学生人人有事做。
五是培养学生的选择能力。让学生拥有参与、选择积极课堂活动的权力,与老师共享管理课堂的权力,教师与学生共同创造一些课堂活动,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最后,笔者仍然强调一个观点,要想探求更多的学习方式,那就必须首先把自主学习的内涵弄清楚,保证自主学习的质量,这也是“全学习”教学理念的重要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