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儿童本位视角下主题活动的优化策略
2019-04-11张小青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花园中心幼儿园
文/张小青 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花园中心幼儿园
课程游戏化的目的是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优化课程实施方案,提高幼儿在园的一日活动质量,最终促进幼儿的发展。而主题活动是幼儿园课程实施的主要方式和途径。随着课程游戏化改革的不断推进,对儿童在主题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这一认识不容置疑。但在实际操作中,教师一直以来以预设为主的“圈养式”教养方式和习惯性思维制约着儿童在主题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的体现。因此,以儿童为本位,以儿童为中心,以儿童的视角开展主题活动是改变教师的儿童观和课程观的有效途径和方式。那么,我将从主题的产生、生长方式、组织实施和评价等四个方面阐述儿童本位视角下主题活动的优化策略。
一、主题的产生应关注儿童的日常生活
生活是课程的来源与基础。幼儿在真实的、自然的生活中获得经验,得到发展。虽然儿童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生活环境,他们的兴趣、经验也各不相同,但这也正是让主题活动能够显现出多元性的必要前提,每个独特的个体都能在最近发展区获得发展。因此,我们要非常珍视儿童生活的独特价值,关注儿童生活中的共性事件并生成主题活动,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解决儿童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关注儿童生活中的典型事件,利用儿童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促进儿童的发展。关注儿童生活中的环境资源,拓展儿童的生活经验。
1.关注儿童生活中的共性事件。
小班新生入园适应,中、大班9月升班,大班毕业等话题都是幼儿生活中必须经历的事件。如新生入园适应性问题主要聚焦到幼儿情感需要,由于3-4岁幼儿处于秩序敏感期,离开熟悉的环境来到幼儿园,面对陌生的人、事、物就会产生抗拒情绪。因此,教师为了拉近与幼儿之间的距离,就生成了“抱抱节”主题活动,从老师每天早晨在门口第一个拥抱,与好朋友、与自己喜欢的玩具抱一抱,在一个个抱抱的过程中增进幼儿与教师的感情,让幼儿爱上幼儿园。同时,也迫使老师蹲下来看待幼儿,从理念到行为上尊重幼儿。每年9月,小班升中班,中班升大班,利用这个契机生发“升班节”主题活动,因为儿童的生活需要仪式感。
2.关注儿童生活中的典型事件。
这类事件往往能吸引儿童的兴趣和好奇心。因此,教师要善于捕捉儿童生活中有价值的生活事件,生成适宜的主题活动。幼儿换牙,下雪了,操场上的水坑、菜叶上的洞洞等都会引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班级里的小朋友的牙齿松动了,掉了,再长出新牙,这是个非常有价值的生命教育主题活动。幼儿在换牙的过程中伴随着情绪变化,牙齿松动(害怕),牙齿掉后(有缺口,讲话漏风,难为情),牙齿长出来了(激动)。换牙的过程引发幼儿对牙齿个数的探究(六龄齿的发现)、牙齿作用的探究(切牙、磨牙、尖牙各有什么作用)、探究保护牙齿的方法(刷牙、洁牙等)、探究生命轮回的意义(小朋友掉牙和老奶奶掉牙是一回事吗)等。因此,教师要关注幼儿日常生活中的典型事件,抓住教育契机,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推进幼儿深度学习。
3.关注儿童生活中的环境资源。
本着“大自然就是大课程”的课程游戏化理念,利用户外大空间的优势,把自然界中树、花、草融入幼儿的生活中,融入幼儿的课程里。我园占地面积有5000多平方米,植物有1000多株,果树有10多种,树木品种有桃树、梨树、石榴树、橘子树、樱桃树、柿子树、紫藤、桂花树、银杏树等,一年四季,景色各不相同,这就为儿童的探索主题活动提供丰富的资源和无限的可能性。利用幼儿身边的环境资源,我们生成了“我的石榴树朋友”“我和桂花有个约会”等主题活动。
总之,教师要善于捕捉并合理利用幼儿日常生活中的共性事件、典型事件和生活中的环境资源生成生动、灵活、适宜的主题活动,关注幼儿的生活,利用幼儿的生活,增强课程意识和活动敏感性,突出教育和生活的链接,大力开发资源,拓展主题内容,丰富幼儿的经验,促进幼儿的发展。
二、主题的生长方式应关注儿童的兴趣需要
当幼儿对某一事件或事物感兴趣时,教师要提供丰富的材料,顺应幼儿的探索活动,推动主题的繁生。当幼儿需要进一步对该事件或事物进行探索时,教师应提出开放性问题,以观察者和支持者的身份参与活动,引导幼儿持续不断地探索下去。当幼儿对该事件或该事物的探究出现瓶颈时,教师应借助当时的情景或材料,提供线索,助推幼儿向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延展,把幼儿的学习兴趣推向深入。不管以何种形态呈现,每个主题的生长方式一定与幼儿的生活经验、能力和思维方式产生内在的联系。一般有以下三种方式:
1.以要素为线索的主题生长方式。
这是一种以要素为起点的主题生长方式。例如,大班元宵节主题活动,有吃元宵、猜灯谜和舞龙灯三要素,如果把这些要素变成活动强加给幼儿,那么,幼儿在活动中主体性、主动性、主导性就会削弱。因此,从活动入手,讲述元宵节的故事,引发幼儿对三要素的兴趣,教师再将这些要素藏在线索里,幼儿自主分组,根据线索寻找要素。如想去寻找元宵的幼儿打开纸条,上面画着其他班级的老师、什么区域等线索,幼儿依据图上提示寻找面粉,然后制作元宵,最后开展分享元宵的活动。在整个过程中,幼儿是主动学习者,探索生活中的阅读,熟悉幼儿园的空间,积极与人交往,看食品的包装袋和保质期等。教师在整个过程中是观察者、支持者、材料的提供者,幼儿是主动的学习者,对推进主题生长起到积极的作用。
2.以活动为线索的主题生长方式。
这是一种以活动为载体的主题生长方式,它在时间上具有节点性。如每年的12月31日是我园全体幼儿“新年一天乐”的主题活动。这一天,孩子们不用遵循一日活动的作息安排,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活动前老师与孩子们共同商议这一天要做哪些事情,怎么做,列出计划和清单,然后请家长、幼儿、教师采用收集、制作等方式为“新年一天乐”做准备。这样以活动为线索的主题生长方式,方向明确,时间较短,节点性强,在一段时间内,师幼共同围绕一个目标而努力。它的推进过程一般有三个阶段,即主题活动的启动阶段(谈话、讨论)——主题活动的准备阶段(经历过程)——主题活动的巅峰体验阶段(新年一天的活动,教师搭建平台,幼儿自主表现与表达),巅峰体验并不是主题的结束,而是主题的高潮部分。
3.以问题为线索的主题生长方式。
这是一种以师幼共同提出问题来推进的主题生长方式。饲养动物是幼儿园里常见的事情,中(3)班的贝贝带来了一只仓鼠,立刻引起了孩子们的关注,于是,教师从孩子的问题入手开启了“仓鼠乐园”班本饲养主题之旅。在主题生长的过程中,师幼共同创生,建立平等的关系,在相互讨论、学习、交流的过程中,共同寻找饲养仓鼠的方法,与仓鼠共生活,与仓鼠结为伙伴,经历饲养仓鼠带来的丰富体验,建构自己的生命价值观。
这种主题生长方式主要经历了一下四个阶段:
(1)初步感知,在问题中不断探索与深入。小仓鼠长什么样?喜欢吃什么?一天喂几次?要不要洗澡?
(2)经历过程,在问题中不断拓展与渗透。仓鼠的寿命有多长?仓鼠的情绪怎么不好了?怎样让仓鼠更健康?仓鼠是怎样生孩子的?
(3)在问题中不断理解儿童。仓鼠是怎样练本领的?
(4)情感升华,对死亡的理解和对生命的尊重。周日怎么办?谁来照顾?怎么照顾?仓鼠怎么会死的?埋在哪儿?仓鼠的葬礼怎么安排?
在观察的基础上,儿童不断地生发新问题,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幼儿与仓鼠的友谊越来越深,在了解、照顾仓鼠的过程中发展了语言、建构、数学、科学等能力,萌发了责任感和使命感,收获了爱心、同心情和责任心。
三、主题的组织实施应关注儿童的学习特点
一般情况下,教师在理念上都明白要遵循儿童的学习特点开展主题活动,但落实到具体的活动中,往往呈现出来的还是教师预设多,教师以自己的意愿推进主题的发展,甚至绑架儿童的经验。因此,我们以三个“改变”为抓手真正落实以儿童为中心。
1.改变原来的主题计划由教师教案变成行动方案。
从源头改变,由原来关注教师的计划——教师备课备自己说的话、做的事情,变为关注幼儿在哪里做事,用什么材料做事,做什么事,怎么做事,以此来改变教师一直以来照本宣科的现象。在实施行动方案之前,教师一定要深入研讨,挖掘主题的教育价值,幼儿可能会对哪些活动感兴趣,做到心中有数,并初步形成一张网络图,根据幼儿的兴趣及需要随时调整。这种备课方式的改变迫使教师的视角转向幼儿的生活,转向幼儿的兴趣和需要,转向幼儿的能力和问题。
2.改变原来的组织实施由重活动形式变成重发现儿童。
运用课程游戏化的“333”观察支架,每天观察3名幼儿,每名幼儿3分钟,每天观察3次,采用便利贴记录法、视频案例解读法等方法,开展有效的园本教研活动,转变教师观念,以此来解决幼儿本位缺失的问题。如在主题开始之前可以使用观察法、调查分析法,设置观察量表,有的是用图表方式,有的是用环境展现的形式(如下图),弄清要观察什么,孩子最近感兴趣的话题是什么,这些话题有没有深入探索的价值。
上图是中班幼儿在国庆节过后,做的“到哪里去旅游”的调查统计,教师根据幼儿的足迹、兴趣点开展相关的新闻播报活动等。
3.改变主题活动组织实施由单一走向多元。
主题实施过程中组织方式多样,可采用个别化学习、小组学习、集体教学、家长义教等多种组织方式相融合。幼儿活动场地由室内向室外延展,资源不断丰富,幼儿获得的经验也就越丰富。幼儿的学习方式由原来的间接经验学习变成走进生活现场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合理利用了幼儿的生活环境,优化了主题实施的路径,以解决教师重集体教学的问题。
四、主题的评价应关注儿童的感受体验
评价在主题活动实施过程中起着杠杆作用,评价理念、评价目的、评价方法和技术都会影响课程的方向。以往我们对主题活动的评价方式比较单一,过分关注幼儿对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而忽视了幼儿在活动中的感受与体验,忽视了幼儿活动中非智力因素和可持续发展学习能力的评价。
1.幼儿参与评价的过程化。
在主题实施过程中,幼儿是永不退场的主角,收获了社会发展的必要技能和态度。在主题实施过程中,幼儿的体验是丰富的,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的体验,他们都要学会去面对。在此过程中,教师应相信幼儿有参与主题活动评价的愿望和能力,从而引导幼儿参与评价,并基于幼儿的评价信息与幼儿共同建构活动。
2.幼儿参与方式的多样化。
评价方式多样化是建立在尊重每个幼儿个性特点的基础上的,是以幼儿为中心的评价方式,采用目标取向评价、过程取向评价和主体取向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以幼儿为中心的评价方式更注重动态评价,关注幼儿的学习变化和成长历程,强调幼儿在真实情境中的状态。因此,杜绝一切以测试的形式对幼儿进行考核。
以儿童为本视角下的主题活动就是儿童与教师一起进行的一段美妙旅程,是儿童自主而又连续建构自我经验的过程。教师应相信儿童是推动主题活动发展的主要力量,是主题活动的享用者,也是主题活动的建构者。因此要关注儿童的生活,关注儿童的经验,关注儿童的兴趣与需要,关注儿童的问题,关注儿童的感受与体验,关注儿童的学习方式和特点,让活动回归儿童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