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策略促进幼儿绘本阅读发展
2019-04-11余颖江苏省无锡市雪浪中心幼儿园
文/余颖 江苏省无锡市雪浪中心幼儿园
在信息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需要培养的幼儿不仅是知识的接受者,更是主动获取知识的探索者、终身学习者。阅读是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源头活水,而绘本阅读更是培养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但在实际绘本阅读过程中,孩子存在随意翻书,不会读、不知道怎么读的情况。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做了如下实践研究。
一、布好“几处景”——探索多元阅读情境,支持幼儿阅读
阅读是一种态度,一种生活,更是一种情调。如果我们能够结合绘本内容,创设一种相匹配的阅读场景,那么幼儿、书本、场景就会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富有磁性的情境场。
1.独立阅读情境。
考虑到大班幼儿阅读理解力逐步增强,能够独立观察画面,揣摩故事人物心理,猜测故事情节发展,因此,我们利用小帐篷、纱幔、地毯、抱枕等材料,在语言区增设了一个私密空间,作为幼儿相对独立的阅读空间。帐篷、纱幔、抱枕等材料,给幼儿一种安全感。在这样一个兼具温馨、舒适、隐秘性强又不失安全感的私密空间,幼儿愿意阅读、喜欢阅读。早上来园、饭后、自由活动等时间段,总能看到有幼儿选上一本喜欢的书,慵懒地躺在私密空间,静静地专注地品读着手中的绘本。
独立的阅读情境能够为幼儿提供一个私密的阅读空间,让幼儿自由地分配阅读时间,自主地品读喜欢的绘本,穿梭于精彩的画面中,驰骋在奇思妙想里,从而充分唤醒他们的阅读想象力,激发他们对绘本阅读的兴趣,使之成为真正意义上阅读的主人。
2.亲子阅读情境。
日本绘本之父松居直先生曾经说过:“绘本是0到99岁都能读的书。”绘本更是大人和孩子一起阅读的书,这是促进幼儿主动阅读的一个重要前提。英国心理学家西格曼博士也曾提出:“亲子共读对孩子的免疫系统、倾听技巧及想象力的发展都是有益的。”孩子喜欢由父母陪着一起看书,在享受读书乐趣的时候,讲故事的人是会和语言的乐趣、故事的乐趣一起留在孩子心中的。
为此,开学初我便召开“亲子阅读座谈会”,发放“亲子阅读倡议书”,招募有兴趣、有意愿的家长和孩子一起成立“亲子阅读群”。我们相互推荐、借阅各自喜欢、感兴趣的绘本,阅读后相互分享亲子共读中有趣的情景、阅读后的感悟。此外,我们还会不定期地邀请爸爸妈妈来园讲绘本,通过照片、视频等形式和孩子们一起分享阅读小故事。
有了爸爸妈妈的参与,幼儿更愿意看书、更喜欢看书了,他们喜欢借书回去和爸爸妈妈一起看,喜欢相互分享和爸爸妈妈的阅读故事。亲子阅读情境的创设为幼儿提供了一种家庭阅读氛围,激发了幼儿的阅读兴趣,同时也为家长和孩子提供了一种交流、沟通、互动的平台,增进了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情感。
3.自然阅读情境。
四季交替、万物轮回。有些绘本透过自然、细致、质朴、静美的画面,向我们诉说着大自然的魅力,展示着大自然的奥秘,传递着大自然的神秘。透过绘本,孩子认识自然、发现自然、探索自然,置身于自然世界,沉醉其中,不亦乐乎。
还记得冬天的时候,恰逢和孩子们一起读《田鼠阿佛》,孩子们对阿佛收集的阳光、颜色充满兴趣,很想试一试。于是,“赴一场和阳光的约”由此开始。孩子们有用水杯接阳光的,有摆成“大”字形躺在地上用身体采集阳光的,有用水桶放在自己的头顶采集阳光的,有跑着用网追捕阳光的,有用塑料袋兜阳光的……顶着凛冽的寒风,孩子们奔跑在阳光下,用自己的方式采集着阳光,感受着冬日里的一抹暖阳,真切地体会到了冬日里阳光的温暖与舒适。
秋天的时候,带上一本《一片叶子落下来》,和幼儿走在飘满落叶的小道上,听着吱嘎吱嘎的声音,找一棵大树席地而坐,静静地听着树叶飘落的声音,惬意地看着手里的绘本,感受着书中的叶子经历四季的故事,体悟着“一片叶子生于春天,长于夏天,在秋天绚烂,于冬季凋零”的平淡又不失充实的一生。
置身于自然,呼吸着自然的气息,闻着自然的芬芳,读着自然的绘本,对自然的热爱、敬重之情油然而生。
二、开拓“几条路”——多阶段阅读,加深绘本理解
第一阶段:听赏阅读
为了让孩子对必读书目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在将图书投放进语言区前,我会组织一次集体活动,将《田鼠阿佛》介绍给大家。除了将基本的作者信息、封面、封底这些容易被幼儿忽视的信息介绍给他们外,我还会完整地、声情并茂地以讲故事的方式给幼儿读一遍绘本内容,即绘本文字信息。在这一过程中,我讲,幼儿听故事、看画面,不解释、不提问,我称之为“听赏阅读”。
阅读,首先要有用耳朵听的经验,接着才是“读”和“写”的步骤。成人亲自给孩子们讲故事,这种体验对当今被电子产品包围的幼儿来说特别重要。有了这种用耳朵听语言的体验,而后幼儿学会读和写,并听过文字进入语言的世界,体会其中的乐趣。幼儿在听的过程中,听的不只是故事,老师讲的也不只是文字,而是传递着自己对书的理解,传递着自己的感情。同样地,幼儿在享受听的乐趣的时候,讲故事的人是会和语言的乐趣、故事的乐趣一起留在幼儿心中的。
也因为组织了集体的听赏阅读,幼儿对必读书目有了大致的了解和熟悉,那么幼儿才会在游戏时间、自由活动时间,更有兴趣想去翻阅这本书。
第二阶段:自主阅读
听赏阅读后,幼儿会利用游戏时间、自由活动等时间去阅读《田鼠阿佛》,之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喜欢的画面”和“看不懂的画面”,《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语言领域目标指出“5-6岁幼儿愿意用图画和符号表现事物和故事”。以一种任务的方式引导大班幼儿阅读,能够更好地支持他们去持续阅读这本书,去精读、细读,带着思考和问题去阅读,而非随意翻阅、匆匆浏览。
第三阶段:讨论阅读
当班里大部分幼儿都对必读书目中的书进行了阅读并记录下自己喜欢的和看不懂的画面后,我便组织集体阅读活动,即第三阶段阅读:“讨论阅读”。在这一阶段中,我会将幼儿的记录直接贴于黑板上或是以照片形式在PPT中呈现,由幼儿来向同伴介绍各自喜欢的和看不懂的画面,并说出理由。
《指南》语言领域目标指出“喜欢与他人一起谈论图书和故事的有关内容”“对看过的图书、听过的故事能说出自己的看法”。幼儿在讨论阅读时会带着问题来交流,相互分享经验,弥补在自主阅读阶段对绘本的疏漏,从而促进对绘本阅读的进一步理解。
三、抓住“关键点”——追随幼儿兴趣生成活动
根据“讨论阅读”这一阶段中,幼儿出现的兴趣点,老师结合《指南》,基于幼儿年龄特点等综合考虑,进行甄别和筛选后,给予相应支持,生发了一系列的阅读活动。
活动一:采集阳光
一次自由阅读活动中,两个幼儿对于《田鼠阿佛》中“田鼠采集阳光”的这一画面争论不休。于是我组织了一次集体谈话活动“阳光是否采集得到”,请认为能采集到的幼儿讨论“采集阳光的方法、所需工具”,画下了自己所需的工具,并找到它们。“赴一场和阳光的约”由此展开。
幼儿有用水杯接阳光的,有摆成“大”字形躺在地上用身体采集阳光的,有用水桶放在自己的头顶采集阳光的,有跑着用网追捕阳光的,有用塑料袋兜阳光的……
孩子们通过亲身实践、采集阳光,真切地感受到了阳光照在身上是暖暖的、很舒服的,采集阳光是很享受、很惬意的。
活动二:户外寻果之旅
一段对粮食的争论,引发了孩子们对书中果子的探秘,更激发了他们户外寻果的兴趣。那段时间,孩子们最开心的,大抵就是去户外寻找各种果子吧。有的捡拾到了松果,有的采摘到了柑橘,有的寻来了野枸杞……
活动三:采集颜色
有了“采集阳光”“户外寻果之旅”两次活动后,孩子们向我提议想和阿佛一样再去采集颜色。说干就干,我和孩子们走遍了幼儿园的每个角角落落,有的采集到了黄黄的落叶,有的采集到了洁白的蒲公英,有的采集到了五颜六色的花朵……
活动四:自然博物馆
可是,采集来的果子和颜色该放到哪里呢?自然角已经没有多余的地方可以放孩子们采集来的这些材料了,而每天依然有孩子会带来他们在小区里、公园里采集来的果子和颜色。“要不,我们把它们插在瓶子里,放到我们桌子中间吧,这样我们还能一直看到它们。”孩子们提议。“自然博物馆”应运而生。
孩子们将采集来的这些果子和颜色分门别类地插到搜集来的各种玻璃瓶中,和我一同查找有些不认识的果子分别是什么植物,并写上学名贴上标签。投放到美工区,并取名为“自然博物馆”,宛如一片自然小世界。
孩子们将这些原本遗落在幼儿园、小区、公园角落的各种果子和颜色带到了教室,每天欣赏着这些最真实的自然材料,每天感受着它们的美,有时总能看到几个孩子在“自然博物馆”安静、专注地对它们进行写生,记录生活,记下美好!
四、搭好“一平台”——让阅读行为真正发生
随着孩子们对《田鼠阿佛》的故事越来越熟,他们开始和同伴对话,把自己当作其中一只田鼠。在教室里,能看到越来越多的孩子们在进行着角色对话,何不就让全班孩子来上演一出情景剧《田鼠阿佛》呢?孩子们一致同意这一提议,于是便开始了紧锣密鼓的筹备。
1.分组选画面定选段。
孩子们自由分组,选组长,定选段,最后分为五组,表演五幕,分别是“热闹的一家子”“互相帮忙的一家子”“采集阳光”“采集颜色”“采集词语”。
2.画剧本。
通过小组讨论,各自选定角色,并为角色设计台词,用简单的图画和符号的形式记录,作为各自的剧本。
3.列清单。
表演需要哪些材料、道具呢?将所需材料、道具一一罗列、画下,然后根据清单去寻找、搜罗、制作。
4.制作道具。
根据清单,孩子们发动爸爸妈妈,全家总动员,家庭齐上阵,一起制作场景牌、角色牌,制作道具,服饰准备……
5.布置场景。
孩子们将平时在语言区、美工区自制的图书,关于绘本的撕贴画、黏土画,关于田鼠的纸杯造型等作品悬挂、张贴在教室的各个角落,将寻来的果子、粮食、所需的材料、道具等放置到表演区,把教室一点一点地布置成他们想要的场景。
6.剧本彩排。
在游戏时间,孩子们也会进行演出彩排,虽然每次总有孩子会自由发挥,不按自己设计的剧本走,但每次彩排也都有不同的惊喜呈现。
7.制作邀请函。
表演给自己班的孩子看已经不能满足这些小演员们了,他们希望邀请幼儿园其他班的孩子或老师或爸爸妈妈来观看我们的表演。于是,孩子就提议说可以设计一张邀请函,邀请他们来观看表演。
8.剧本上演。
虽然准备的时间并不充裕,但丝毫不影响孩子们的准备和兴致。终于,在孩子们的期盼中,孩子们上演了一出属于他们的《田鼠阿佛》。
五、孩子的发展
1.读图高手。
儿童并不是大人眼中的无知小人儿。他们虽然不识字,但同样拥有敏锐的观察能力。甚至于说,其读图能力远胜于文字依赖症的成年人。他们会从田鼠的眼睛、神态、动作等方面去观察,然后猜测田鼠可能在想什么,可能会说什么,会把自己当作故事中的主人公进行对话、角色扮演。这些都是隐藏在图画背后,文字里没有的,但孩子却能读得出来。
2.有自己对书的理解和价值观。
我们有的时候总说绘本看似简单但蕴含深刻哲理,孩子们怎么看得懂呢,如何让孩子看明白呢?
其实每一本绘本都是作者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心境和情境下对生活和生命的一种阐述,“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让孩子阅读一本图书、一本绘本,不是一定要去告诉孩子某个道理,说了孩子们也未必明白。
阿佛收集的阳光、颜色、词语,是精神层面的追求,其他四只小田鼠收集的粮食是物质层面的,这是我们以成人的视角所理解的。但孩子能明白物质、精神追求吗?不理解“精神追求”这四个字,但我可以肯定地说孩子们看明白了。孩子们在说到“阳光”时,能感受到温暖、舒服,那孩子们理解的“阳光”就是有“温度”的,即是我们成人理解的“情感”(亲情、友情、爱情);孩子们说到“颜色”,会想到“五颜六色”“五彩缤纷”“好看的”,是有光亮、亮度的,会去收集冬日里各种各样的颜色,投放到我们教室的自然博物馆,每天沉浸在自然的怀抱中,去感受最质朴最纯真的自然美,这不也就是我们成人理解的“艺术”层面吗?至于“词语”,孩子们知道是我们平时说的话,可以转化为阿佛最后念的诗,可能孩子们理解不到“词语”代表的是“文学”,是生命的“厚度”这个层次,但孩子们会去欣赏诗歌,会去进行角色对话,这些都是他们现在这个年龄段应有的理解水平。
当问及“你们愿意做五只小田鼠中的哪一只”“你最喜欢哪只小田鼠”这类问题时,孩子们都有各自的想法和理由,而最让我动容的就是那个说“五只田鼠我都喜欢,因为它们都有自己的功劳”的那个小女孩。孩子们喜欢收集“阳光、颜色和词语”的阿佛,也看到了其他四只小田鼠对阿佛的关心、包容和支持。正是这四只小田鼠对阿佛的宽容与接纳,才让这只特立独行的阿佛从容地做着自己想做的事。看到这,我们还能说孩子没有看懂这本书吗?
3.变“被动阅读”为“自主阅读”。
以往孩子们都不喜欢看书,不愿意进语言区,语言区是区域游戏中不太受欢迎的一个,即使进了,也是胡乱翻书、随意换书。但从《田鼠阿佛》这本绘本被孩子们选为必读书目,投放到语言区的那刻起,孩子们从第一阶段的“听赏阅读”到对这本书的“好奇”“感兴趣”而去翻书,从随意翻书到带着任务看书,从记下自己“喜欢的和看不懂的画面”到第二阶段“讨论阅读”,也是在“讨论阅读”中,我们追随幼儿的兴趣,给予相应支持,生发了一系列的阅读活动。从固定语言区的阅读到融入一日活动任意时刻的阅读,自然而然地将“被动阅读”转为“自主阅读”。
幼儿绘本阅读能力的学习与发展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更需要教师适当运用指导策略与幼儿共读、互动,适时引导、助推,才能为幼儿绘本阅读搭建更好的平台与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