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城市群片区划分与区域城市群构建对策分析*

2019-04-11孟祥林

中国名城 2019年4期
关键词:城市群核心区域

孟祥林

城市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因此依托大城市构建城市群并在城市群内形成有序发展的城市体系,对于区域经济发展以及邻近区域间的高效互动就显得很重要。多年来学界一直围绕城市群发展问题展开研究,在已经和正在发展的城市群中,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城市间的关系也在变化,城市和城市群的功能也在不断分异[1],京津冀城市群、中原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和关中城市群将作为连接其他城市群的节点,在全国城市群体系构建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以如上这些城市群为节点构建城市带,将辽中南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福厦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以及西北城市群连接在一起,使得全国范围内的城市体系联系更加紧密、互动效率更高。

1 城市带与节点城市的构建

城市带是城市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在工业化进程中不断强化城市间的联系而形成的,城市带中的城市联系更加紧密,每个城市都会通过溢出效应为其他城市创造更好的发展条件,产业转换力在这中间发挥着重要作用[2]。在构建城市体系的过程中,为了强化城市间的联系,不仅要从分区分片的角度看问题,还要从城市群间的联系方面看问题,即将所有城市群整合在一起成为相互间能够高效互动的城市体系。图1展示了我国主要城市群的分布状况,这些城市群可以通过C1、C2、C3、C4、C5、C6、C7、C8等城市带串联在一起。其中C1即“北京—天津—上海—福州—广州—南宁—海口—昆明”一线,将东南沿海的诸多城市串联在一起。C2线即“北京—天津—济南—合肥—武汉—长沙—重庆—成都”一线。C3即“北京—天津—石家庄—郑州—西安—兰州”一线。C4即“北京—呼和浩特—银川—兰州—成都”一线。C5即“北京—天津—沈阳—哈尔滨”一线。C6即“成都—重庆—贵阳—昆明”一线。C7即“郑州—武汉—南昌—福州”一线。C8即“西安—武汉—长沙—广州”一线。从图上可以看出,北京成为C1、C2、C3、C4、C5等城市链的节点。武汉成为C2、C7、C8等城市链的节点。“成都+重庆”成为C2、C4、C6等城市链的节点。通过强化建设节点城市并构建大尺度的城市带,可以将图1中的重要城市连接在一起,并通过节点城市将所有城市群整合在一起,这些城市群包括:以“哈尔滨+长春+沈阳”为核心的东北城市群,以“北京+天津+呼和浩特+石家庄+济南+郑州”为核心的广域京津冀城市群,以“上海+南京+合肥+杭州+南昌+福州”为核心的广域沪宁杭城市群,以“广州+南宁”为核心的粤桂城市群,以“长沙+武汉”为核心的华中城市群,以“重庆+成都+贵阳+昆明”为核心的西南城市群[3],以“银川+兰州+西安”为核心的西北城市群,在全国范围内构建起高效互动的城市体系。按照图1中的设计,各个城市群间根据地域联系可以分为如下片区:“黑+吉+辽”、“京+津+冀+晋+鲁+豫”、“沪+苏+浙+闽+赣+皖”、“湘+鄂”、“粤+桂”、“川+渝+滇+黔”、“陕+甘+宁”。按照如上划片区构建城市团并将城市团整合在一起的办法,就需要充分强化节点城市的辐射力,强化节点城市在片区内的整合力,在各个片区内形成跨行政区划的城市团,城市团的发展就不能再局限于省级行政单元[4],不但能够在行政区域内部而且能够在行政区域边界处,使得不同等级的中心地以核心城市为纽带串联在一起。

2 “黑吉辽”“一链穿三心”城市群构建

“黑吉辽”城市群由辽中南、吉林中部和哈大齐等三个城市群组构成[5],在空间上连为一线,依托哈尔滨、长春和沈阳可以形成“一链穿三心”的城市群发展构架。研究认为,东北三省城市群首位城市垄断性不强,轴线特征也不太明显[6]。这就需要进一步强化城市链上核心城市间的联系,在将不同层级的中心地整合在一起的过程中形成更加完善的机制,推进更加合理的城市体系形成。“黑+吉+辽”城市团以哈尔滨、长春和沈阳为节点城市,通过lhjl城市链串联在一起。在这条城市链上需要分别以哈尔滨、长春和沈阳为节点城市构建三个城市团。从图上可以看出,三个城市团都需要分两层进行设计,其中内层即Qhn、Qcn、Qsn为核心层,Qhw、Qcw、Qsw为外围层,通过“分层发展”方式逐步扩展核心城市的影响力,并将更广泛的区域整合在一起。①哈尔滨子群。根据图2,Qhn为“绥化—巴彦—宾县—阿城—双城—肇州—大庆—青冈”围成的区域,以哈尔滨为核心成为黑龙江城市团的内层,Qhw即“伊春—鹤岗—佳木斯—七台河—鸡西—牡丹江—阿城—大庆—林甸—齐齐哈尔—富裕—依安—克东”一线围成的区域。以哈尔滨为核心已经形成了放射性交通网络:“哈尔滨—肇东—大庆—林甸—齐齐哈尔”、“哈尔滨—绥化—海伦—克东”、“哈尔滨—绥化—铁力—伊春”、“哈尔滨—宾县—佳木斯”、“哈尔滨—阿城—牡丹江”。为了进一步强化黑龙江双层城市团,需要尽快完成三条交通线进而形成三条城市链:其一为“绥化—巴彦—宾县—阿城—双城—肇州—大庆—青冈”城市链,其二是“齐齐哈尔—富裕—依安—克东”城市链,其三是“伊春—佳木斯”城市链。三条城市链将以哈尔滨为核心的辐射状的交通体系围绕哈尔滨形成城市环,使得与哈尔滨不同距离处的中心地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哈尔滨作为区域中心城市对腹地的影响力更强。②长春子群。在图2中以长春为核心,长春子团分为Qcn和Qcw两层。前者即“吉林(市)—伊通—公主岭—长岭—农安—九台”一线,后者即“榆树—舒兰—蛟河—桦甸—磐石—辽源—四平—双辽—科尔沁—通榆—乾安—松原—扶余”一线。与哈尔滨通过“哈尔滨—扶余—长春”一线(“哈长线”)连接在一起。从图上可以看出,为了强化“长春—哈尔滨”间的联系,需要在“哈长线”的东西两侧分别完善“吉林—舒兰—阿城”一线(“吉阿线”)以及“松原—肇州—肇东”一线(“松肇线”)。这样长春子团的Qnc层与Qcw层就充分整合在了一起,进而将Qcn层与Qhn层也整合在了一起。“哈长线”向南连接“长春+四平+铁岭+沈阳”,成为将哈尔滨、长春和沈阳连接在一起的主导城市链。“松肇线”向南与“松原—双辽—法库—新民—辽中—盘锦”一线连接在一起,“吉阿线”向南与“吉林—磐石—抚顺—本溪—宽甸—岫岩”一线整合在一起,在“哈尔滨—长春—沈阳”间形成了复合城市链,在将Qnc与Qnh整合在一起的同时,也将Qcw与Qhw整合在一起。③沈阳子团。在图2中,沈阳子团也分为内外两层,前者即“抚顺—本溪—辽阳—辽中—新民”城市环,需要重点强化“新民—抚顺—本溪”段,使得Qsn尽快完善成为环状。后者即“铁岭—桓仁—宽甸—凤城—营口—盘锦—北镇—阜新—彰武—法库”城市环,要重点强化“彰武—法库—铁岭—桓仁”段和“凤城—岫岩”段,使得Qsw环得以顺利贯通。Qsn和Qsw分内外两层将沈阳周边近域的中心地整合在了一起。根据如上设计,在“黑+吉+辽”城市团内就形成了lhjl城市带,并逐渐形成了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沈阳子团、哈尔滨子团和长春子团。长春子团在其间扮演着连接角色,但从图上可以看出,哈尔滨子团的核心城市哈尔滨附近只有大庆和绥化两个中等城市,其他中等城市如齐齐哈尔、伊春、鹤岗、七台河、鸡西、牡丹江等虽然以哈尔滨围成扇面状,但距离哈尔滨较远,所以在哈尔滨子团构建过程中主要应该构建Qhn。长春子团目前在长春附近只有松原、吉林和四平等三个规模较大的子城市,其余均为县级中心地,城市的整合力以及辐射力相对较弱。在如上三个子团中,沈阳子团周围近域内具有较多的中等城市中心地,包括铁岭、抚顺、本溪、鞍山、辽阳、盘锦、阜新等,较远的有丹东、大连和朝阳等。所以在三个子团中沈阳子团的发展基础较好,在“黑吉辽”城市群与京津冀城市群间可以很好地承担起“节点城市团”的角色。长春子团需要在培养子核心城市方面下功夫,哈尔滨子团需要强化与扇面区域内Qhw上的城市强化互动。

3 “京津冀晋鲁豫”“‘田’字+‘三触角’”城市群的构建

京津冀城市群以京津两个大都市为核心构建起来,其影响范围不仅仅局限于京津冀区域,在构建城市群过程中需要将晋鲁豫等区域整合在一起,形成广域京津冀城市群。京津冀区域在城市体系的构建过程中逐渐经历了被动、主动和协同等三个阶段[7],协同发展的本质是打破行政区划藩篱[8],形成合作共赢的发展格局[9]。为了进一步强化京津冀晋鲁豫间的关系,需要在打破行政区划限制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田’字+‘三触角’”格局的城市群。京津冀晋鲁豫区域需要以京津冀为中心整合为“广域京津冀城市群”,将图1中的区域X、区域Z、区域P与区域S整合在一起。为了说明问题方便,图3中对主要城市链进行标号处理:“北京—怀来—张家口—万全—阳高—大同—怀仁—朔州—太原—介休—霍州—临汾—沁水—晋城—郑州”一线为lx,“北京—保定—石家庄—邢台—鹤壁—新乡—郑州”一线为lz,“天津—静海—青县—沧州—乐陵—商河—济阳—济南—东平—梁山—郓城—菏泽—兰考—开封—郑州”一线为ld,“锦州—秦皇岛—唐山”一线为lzb,“济阳—潍坊—青岛”一线为lhd,“郑州—许昌—驻马店—信阳”一线为lzn。“京+津+冀+晋+鲁+豫”在构建“广域京津冀城市群”的过程中由“lx+lz+ld”与“太原+石家庄+济南”构成的“田”字形构架基础上,向外围区域伸展出lzb、lhd、lzn等三个“触角”,分别将“田”与区域X、鲁东、豫南等区域整合在一起。从图3中可以看出,“田”字形区域是“京+津+冀+晋+鲁+豫”的主体区域,在该区域内要构建4个城市团即图中4个圆形阴影区域:以北京为核心整合“廊坊+天津+保定+涿州+霸州”而成的北京城市团,以太原为核心通过整合“阳曲+忻州+文水+晋中+榆社+阳泉+岚县+方山+吕梁”而成的太原城市团,以郑州为中心通过整合“安阳+鹤壁+晋城+焦作+济源+开封+新乡”而成的郑州城市团,以济南为核心通过整合“商河+济阳+乐陵+德州+聊城+泰安+莱芜+淄博”等而成的济南城市团。如上4个城市团在主体区域内形成两个三角形,郑州城市团与北京城市团以“太原—石家庄—济南”为轴南北对称分布,彼此间得以高效互动。两个三角形构成的四边形区域内以河北省省会石家庄为核心将衡水、邢台、邯郸整合在一起,进而向周边扩展将定州、鹤壁、安阳、德州、聊城、晋中、榆社、阳泉等整合在一起,在四边形的中心区域发挥中介作用。从图上可以看出,在郑州以南和保定以北分别存在两个小三角形,郑州以南的两个三角形分别是“郑州—平顶山—周口”三角形和“周口—平顶山—信阳”三角形,将郑州城市团的影响力继续向南扩展,将许昌、平顶山、漯河、周口、驻马店和信阳等整合在一起,成为郑州城市团(中原城市团)的子团。保定以北的两个三角形分别是“北京—天津—保定”三角形和“北京—天津—唐山”三角形,两个三角形将京津大都市的城市影响力分别向北和向南扩展,以京津大都市为核心形成“双核+双子”[10]结构的城市团格局。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进程中,保定和唐山以“北京—天津”为轴分布在两侧,以“一核双城”(即北京和天津)为中心,形成“双核+双子”结构。在图3的“田”字形南北两侧的“南双三角”、“北双三角”分别将“田”字区域向南北两侧延展,与邻近的城市群整合在一起,在全国性的城市体系构建过程中扮演着中介角色。从图上可以看出,“田”字区域内的交通通达程度较高,但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几个路段:其一是完善“涞源—保定”路段,以让保定与“涞源—朔州”段对接,使得保定作为lz的一个节点能够与lx连接在一起。其二是完善“保定—德州—济南”路段,使得“保定—济南”联系更加紧密,并且尽快形成“太原—济南—保定”三角形,三个城市间得以高效互动;其三是完善“乐陵—沧州”路段,使得ld线“天津—静海—青县—沧州—乐陵—商河—济阳—济南”得以贯通。“田”字形区域内各个子城市团间高效互动,子核心城市又能够带动更多的县级中心地发展。“大双三角+小双三角”成为京津冀晋鲁豫城市群的“发动机”。

4 “江浙闽沪赣皖”“月牙形”城市群的构建

江浙闽沪赣皖在地域上邻近,在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已经以上海为中心整合在一起。长期以来学界就在探索基于协同发展的长三角城市群的发展机制[11],认为城市群发展过程中具有明显的交通指向和中心指向,交通网络的通达程度、投资强度以及市场分割情况等对首位城市与城市群内其他级别的中心地都会在不同程度上产生影响[12]。江浙闽沪赣皖在地域上连成一片,以上海为中心形成了“月牙”形城市群。在图4中,城市群在“月牙”形背景下形成4个三角形构架和多个城市子团,以上海为中心的Ch成为城市群的“发动机”。Ch将南京、扬州、镇江、常州、无锡、苏州、嘉兴、桐乡、湖州、杭州、安吉、临安、绍兴、富阳、诸暨、马鞍山、芜湖等整合在一起。在图4中,“月牙”的边缘线lx与lbyy分别将4个子城市团串联起来,在“月牙”形城市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前者串联起来的4个子城市团为:以徐州为核心整合淮北、宿州、固镇而成的“徐州子团”,以合肥为核心通过整合滁州、无为、舒城、六安、寿县和淮南等而成的“合肥子团”,以南昌为核心通过整合奉新、都昌、德安、余干、丰城、抚州等而成的“南昌子团”,以赣州为核心通过整合兴国、于都、信丰、上犹、崇义、瑞金等而成的“赣州子团”。如上四个子团中“赣州子团”和“南昌子团”位于江西区域内,与江西狭长行政区域相适应,在行政区域内形成“双核心”的“子城市体系”,与福建的以南平为核心通过整合建瓯、闽清、将乐、明溪、三明等而成的“南平子团”呼应,形成“月牙”城市群的南端三角形即“南昌—南平—赣州”三角形。“合肥子团”与江苏区域内的“徐州子团”整合在一起,使得安徽北部具有跨区划的经济中心,通过“软区划”[13]方式在皖中南和“皖北+苏北”形成“双核心”互动,对皖北和苏北的发展都会起到较大的拉动作用。lyb链上的4个子团分别为“南京子团”、“杭州子团”、“丽水子团”和“南平子团”。“南京子团”与“杭州子团”是上海辐射域中的重要子中心城市,分别通过整合“南京+镇江+扬州+常州”和“杭州+桐乡+湖州+安吉+临安+绍兴+富阳+诸暨”等形成,使得Ch区域内的城市化速度保持在较高水平。两个子团分别向西和向南扩展上海的城市辐射力。向西通过lyh与“合肥子团”整合在一起,与苏北的“徐州子团”构成“合肥—南京—徐州”三角形,上海的城市影响力通过该三角形迅速向西北方向扩展。“杭州子团”向南扩展通过lyb与“丽水子团”整合在一起。“杭州子团”和“丽水子团”同样在江苏行政区域内形成了“双核心”子城市体系。按照如上设计,“月牙”城市群中,上海作为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在近域内首先形成了“南京+杭州+丽水”的近域城市带,然后向南和向北扩展,分别整合“徐州+南京+合肥”三角形和“南昌+南平+赣州”三角形,同时在“上海—合肥—南昌”、“上海—福州—南昌”间也形成了高效互动的三角形。使得“月牙”城市群内的子中心城市得以高效互动。在如上的城市群构架中,徐州、合肥、南昌、抚州、赣州、杭州、丽水等要作为节点城市重点强化发展,在整合次级中心地过程中发挥较大作用。在如上设计的基础上,为了强化“月牙”城市群的lyb与lyx间的联系,还需要重点强化发展多条城市发展线,即lsx、lsh、lsn、lsr、lsl等,以上海为中心呈辐射状将lyb与lyx上的节点城市在东西方向上串联在一起。从图4中可以看出,“南京子团”、“杭州子团”和“丽水子团”成为上海向外围辐射的第一层城市带,在继续向外围腹地施加影响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合肥、南昌和福州成为将第一层城市带与第二层城市带连接在一起的重要节点城市。根据前文,合肥将“北三角形”向南发展,南昌将“南三角形”向北发展,福州则通过丽水子团与杭州子团连接在一起,月牙形城市团通过如上节点城市将不同层级的中心地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5 “湘鄂”“双C+双△”城市群的构建

湘鄂两省在地域上邻近,长株潭城市组团和武汉城市团整合在一起更加有利于城市群建设,城市群内不同层级的中心地互动效率会更高,通过构建城市集群强化邻近城市的资源整合程度[14],可以为湘鄂城市群内形成更加完善的城市体系搭建平台,但是这种“抱团”成长需要经历较长的过程[15]。由于武汉和长沙分别位于行政区域的东侧,所以需要进一步调整城镇化思路,以便能够更好地提升全域城镇化水平,为此需要构建起“双C+双△”的城镇化格局,分别将两个行政区域的东、西两侧整合在一起。在图5中,“双△”分别是“武汉—十堰—宜昌”三角形(“W三角形”)和“长沙—张家界—怀化”三角形(“C三角形”),“W三角形”以武汉为核心,将十堰和宜昌整合在一起,在武汉的基础上在行政区域的西北侧和西南侧分别形成两个子中心,强化东、西两侧的呼应程度。“W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中,武汉对十堰和宜昌的影响链已经构建了起来,“武汉—十堰”通过lws即“武汉—孝感—安陆—随州—襄阳—谷城—十堰”一线高效互动,“武汉—宜昌”通过“武汉—天门—荆门—宜昌”一线和“武汉—仙桃—潜江—荆州—宜昌”一线得以高效互动,目前两条线已经比较完善,重要的是强化“十堰子团”、“宜昌子团”的发展力度,并通过“十堰—房县—神农架—秭归—宜昌”一线使得十堰与秭归之间互动水平提升,“十堰子团”以十堰为核心整合“丹江口+谷城+襄阳+南漳+神农架+房县”等,“宜昌子团”需要整合“远安+荆门+宜都+秭归”等。“C子团”以长沙为核心,整合张家界、怀化而成,在“C子团”的三个顶点中,“长沙子团”通过“长沙—益阳—常德—张家界”一线将“长沙—张家界”联系在一起,通过“长沙—湘潭—娄底—邵阳—洞口—洪江—怀化”一线将“长沙子团”与“怀化子团”联系在一起。“长沙子团”以长沙为中心整合“浏阳+湘潭+宁乡+益阳+汨罗”。“怀化子团”以怀化为中心整合洪江、洞口、武冈、邵阳、溆浦、辰溪等。“张家界子团”以张家界为中心整合桑植和永顺等中心地。从图上可以看出,为了使得“双△”能够很好地整合在一起,需要分别在“宜昌—张家界”、“武汉—长沙”间构建跨行政区划的城市链lyz和lwc,前者目前需要强化发展“荆州—常德”一线,后者需要强化“咸宁—岳阳—汨罗”一线。构建跨行政区域的城市链需要妥善处理两个行政区域边界处中心地间的关系。从图5中可以看出,在“lws+lwc+lch”中,lwc扮演着重要角色,这也是“双C”城市链中首先需要重点强化的地方。按照如上的设计,在“C子团”中可以形成“常德—长沙—娄底—邵阳—洞口—洪江—怀化—辰溪—古丈—张家界”城市环,在“W子团”中,可以形成“武汉—仙桃—潜江—荆州—宜昌—秭归—神农架—房县—十堰—谷城—襄阳—随州—安陆—孝感”城市环。两个城市环通过lyz和lwc整合在一起。在区域P内于是形成了跨行政区划的核心城市团,以武汉、长沙、张家界、宜昌为顶点构成的曲边四边形,将不同级别的中心地整合在一起,“怀化子团”和“十堰子团”则成为区域P向南北两侧伸出的两个触角,使得“湘鄂城市群”在远离长沙、武汉的区域内城镇化发展速度得到尽快提升。

6 “川渝滇黔”“四边形+四核心”城市群的构建

川渝滇黔在地域上连成一片,通过关中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与其他城市群整合在一起。川渝城市群的发展需要以产业集聚为支撑[16]。研究发现,川渝城市群内各个城市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但这种差距正在变小[17]。根据川渝与滇黔等区域内的中心地分布状况,川渝城市群是滇黔城市群与关中城市群联系的节点,在发展过程中川渝滇黔需要形成“四边形+四核心”格局的城市群,推动西南地区城市化水平提升。如图6所示,“川渝滇黔”城市群是由“Cck+lgk”所围成的区域,该区域内部的lyk、lzg使得“成都—昆明”、“成都—贵阳”间的联系更加密切。从图中可以看出,Cck将成都、重庆、贵阳和昆明等中心城市串联在了一起。在强化该城市群联系的过程中,要构建四个子团即“成都子团”、“重庆子团”、“贵阳子团”、“昆明子团”。成都与重庆邻近,通过完善“重庆—铜梁—安岳—乐至—简阳—成都”一线将重庆和成都紧密整合在一起。与此同时要以成都为核心整合“德阳+射洪+遂宁+资阳+内江+自贡+乐山+眉山+雅安”等,使得成都子团尽量向东发展,“重庆子团”以重庆为中心不断整合“泸州+习水+正安+丰都+垫江+广安+潼南”等,尽量向西发展。在两个子团不断发展的同时,要在区域G内构建“网格状”的子城市链,并且在“四边形”框的边缘构建起子城市链,即沿“成都+德阳+绵阳+剑阁+广元+旺苍+巴中+平昌+达州+梁平+垫江+赤水+宜宾+雅安+大邑”一线在区域G边缘形成“四边形”城市链。在“网格状”城市链中,前文论及的“重庆—铜梁—安岳—乐至—简阳—成都”一线是最核心的。同时还要构建“绵阳—苍溪—巴中“巴中—渠县—垫江”、“绵阳—南充—垫江”等城市链,将巴中、南充等打造成为节点城市。与此同时还要继续强化“广元—花溪—南充—重庆”、“达州—渠县—南充—射洪—成都”、“成都—自贡—泸州”、“重庆—自贡—乐山—雅安”等短链,在如上构架基础上,还要完善“巴中—南部—南充—安岳—内江—自贡—宜宾”一线,于是在区域G内“网格状”城市链得以形成,“成都+重庆”城市团在Cck中已经相对比较完善,需要在Cck上发挥引导作用。贵阳子团以贵阳为核心,通过整合遵义、息烽、瓮安、惠水、安顺、修文、织金、金沙、黔西等中心地而成,通过Cck与重庆建立联系,通过lzg与成都建立联系,同时也成为将重庆与昆明联系在一起的C形弧链上的节点。“昆明子团”以昆明为核心通过整合禄丰、双柏、新平、石屏、开远、泸西、陆良、曲靖、寻甸、玉溪、元谋等而成,通过lgk、lyk等与成都建立联系,并通过Cck与贵阳整合在一起。在图6中,为了强化“成都+重庆”与昆明间的联系,需要分别在lgk、lyk上面发展“西昌+德昌+米易+攀枝花”小城市团和“盐津+大关+昭通”小城市团,在“成都+重庆”与昆明间发挥承接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Cck+lgk”所围成的区域内由于缺乏扮演中介角色的城市而使得成都、重庆、贵阳和昆明不能高效互动的问题。

7 “陕甘宁”“双层结构”城市群的构建

陕甘宁地区城市群通过呼包鄂城市群与京津冀联系在一起,通过关中城市群与中原城市群联系在一起,三省区在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相似的发展机遇[18],在建构城市体系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强化省域边缘区的城市空间辐射范围[19]。为此在城市化进程中,非常有必要构建跨省域的“双层结构”城市群。陕甘宁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是西安,在西安的影响下使得兰州和银川得到快速发展。如图7所示,“西安—兰州”通过“西安—淳化—泾川—平凉—定西—兰州”一线连接在一起,“西安—银川”通过“西安—铜川—宜君—洛川—延安—靖边—定边—银川”一线连接在一起,“银川—兰州”通过“银川—吴忠—平川—白银—兰州”一线连接在一起。为了使得三个城市间的联系更加紧密,需要尽快完成三条城市链:其一是“固原—环县—吴起—靖边—榆林”一线;其二是“吴忠—环县—庆阳”一线;其三是“石嘴山—榆林—米脂—延川—伊川—合阳—西安”一线。通过如上设计,在“陕甘宁城市群”的核心区域内就形成了“双层结构”:内层为区域U,外层为区域V。区域U的边缘线形成内层城市环即“西安—铜川—宜君—洛川—延安—靖边—定边—中卫—同心—海原—固原—平凉—泾川—淳化”形成的环线。外层城市环即“西安—渭南—大荔—合阳—伊川—延川—米脂—榆林—石嘴山—银川—吴忠—平川—白银—兰州—定西—陇西—甘谷—天水—宝鸡”。西安、兰州和银川等三个中心城市虽然位于外层边缘线上,但是只有内层(区域U)得到充分发展后,才能够促进区域U的边缘线与区域V的边缘线间的区域的发展力度,此间“吴忠—环县—庆阳”一线、“固原—环县—吴起—靖边”一线以及“庆阳—庆城—延安”在提升区域U内县级中心地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如上诸多城市链得以完善的基础上,还要着力打造三个顶点,即以西安、兰州和银川为核心的三个子团。以西安为中心整合“商洛+安康+汉中+柞水+佛坪+宝鸡+淳化+宜君+泾川”等,成为陕甘宁城市群的中心城市,向西北将兰州和银川整合在一起,向东、东南和西南分别与郑州、武汉和成都等整合在一起。“兰州子团”以兰州为核心将“永登+白银+定西+康乐+和政+临夏+东乡+民和”等整合在一起。“银川子团”应该选择向南发展,在将吴忠和石嘴山整合在一起的同时,需要将“定边+环县+海原+同心+中卫”等整合在一起。在城市群构建过程中,吴忠、靖边、环县、固原等在“内层”与“外层”连接的过程中将发挥更大的作用,按照“区域V在区域U的西侧区域→区域U→区域V在区域U的东侧区域”的步骤使得“内层”与“外层”的整合程度提升,核心城市对子中心城市以及县级中心地的带动作用逐渐得以提升。

8 “粤+桂”“双C+一轴”城市群的构建

为了推进国家级城市群的发展和让国家级城市群在全国城市体系的建构过程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桂中南、粤西南与琼北等区域需要整合在一起构建北部湾城市群,该城市群在城市的空间演进和产业联动过程中需要强化南宁市在城市群中的核心城市角色[20],在发展过程中需要进一步理顺城市间的空间联系[21],增加城市间的协同效应[22],提升粤桂间的整合程度。“粤桂城市群”中的核心城市为广州和南宁,二者通过lgn联系在一起,形成了“双C+一轴”格局的城市群。从图8可以看出lgn实际上包括了两条线:其一为“广州—佛山—云浮—罗定—容县—玉林—贵港—南宁”一线,其二为“广州—佛山—云浮—藤县—武宣—来宾—上林—马山—隆安”一线。南宁和广州作为lgn的端点,目前各自都形成了放射状的交通网络,并沿交通网络形成了子城市链,但各个子城市链间的连接程度需要进一步加强,为此在以广州为核心的“广州子团”中需要完善“清苑—龙门—惠州”子链、“连州—韶关—揭阳”子链以及“恩平—浮云—怀集—英德—新丰—河源—陆河—汕尾”环链(“恩汕链”)。与此同时以南宁为核心需要完善“河池—百色”链、“德宝—大新”链、“大新—崇左”链、“大新—隆安”链。在如上设计的基础上,在以南宁、广州为核心的辐射交通体系(城市链)的基础上进而就形成了层状环链。以广州为中心就形成了三个层次的城市链:最内层为Cgn,即“江门—清远—龙门—惠州”环线,中间层为Cgz,即“恩汕链”最外层为Cgw链,即“罗定—梧州—贺州—连山—连州—韶关—揭阳—汕头”链。三个层次的城市链将广州的绝大部分区域整合在一起,并通过lgn对南宁形成较好的拉动作用。同样南宁也形成链层状城市环链,内层为“崇左—大新—隆安—马山—上林—来宾—武宣”,外层为“德宝—百色—河池—柳州—武宣”。lsl和lch成为将两个环链整合在一起的关键,所以“粤桂城市群”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两个核心城市要在构建各自层级城市链的同时,着力发展lsl和lch,这样“粤桂城市群”的最西端与最东端与中心区域就较好地整合在了一起,在中心区域率先得到发展的基础上,边缘区域也得以同步跟进。

猜你喜欢

城市群核心区域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长三角城市群今年将有很多大动作
我国第7个城市群建立
把省会城市群打造成强增长极
分区域
从国外经验看我国城市群一体化组织与管理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