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病规范化管理在高血压二级预防中的应用

2019-04-10刘华为王婷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9年6期
关键词:血管内皮功能

刘华为 王婷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病管理模式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3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4例)和对照组(66例),观察组给予慢性病规范化管理,对照组给予患者自我管理,观察两组24h平均收缩压(24hSBP)24h平均舒张压(24hDBP)收缩压变异性(SBPV)舒张压变异性(DBPV)等,同时采用SF-36量表评估患者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干预后6个月24hSBP和24hDBP分别为(120.04±8.22)mmHg和(85.20±4.32)mmHg,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6个月SBPV和DBPV分别为(7.82±0.67)和(10.02±1.21),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6个月一氧化氮为(57.62+4.10)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内皮素-1为(25.55+3.43)pg/m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6个月SF-36评分为(79.83+5.0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病规范化管理可有效平稳改善患者血压,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慢性病管理模式;慢性高血压;血压变异;血管内皮功能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16X(2019)06-0544-03

doi:10.3969/j.issn.1009-816x.2019.06.019

原发性高血压是目前比较棘手的公共卫生问题,随着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进程,高血压发病率呈现持续增长趋势,但患病人群对高血压的知晓率、规范治疗率和血压控制率均处于较低水平,由高血压所致的心脑血管、肾脏等靶器官并发症已成为社会医疗资源的沉重负担,因此,寻找高效的高血压防治策略已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1】。由于高血压稳定期的药物治;疗多在家庭完成,因此在社区中开展的高血压规范化管理模式尤为重要【2】。慢性病规范化管理模式是一种新型的社区卫生管理模式,通过对慢性病患者进行规范化管理、干预,使患者得到科学、规范的治疗指导,同时纠正患者的错误观念和不良生活习惯,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更好的控制,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3】。由于高血压是一种与生活方式相关的疾病,对其进行慢性病管理模式比较合适【4】。本研究旨在探讨慢性病规范化管理模式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30例,纳入标准:(1)

诊断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中的标准【5】;(2)病程≥5年;(3)能配合随访者;(4)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有恶性肿瘤、肝肾功能不全、脑卒中、急性脑出血、急性心力衰竭、糖尿病等其他严重疾病;(2)有认知功能障碍等精神疾病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4例)和对照组(66例),观察组和对照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2管理方式:观察组给予慢性病规范化管理,建立患者的健康档案,进行风险度评估,发放高血压相关知识宣传资料。每月开展一次与高血压疾病相关知识运动、饮食、心理平衡、自我监测、就医指导等内容相关的讲座,。每次活动由医护人员帮助患者测量血压,鼓励患者提问,进行互动式、参与式学习,使患者掌握正确的疾病相关知识。指导患者合理选择高血压用药、确定用药剂量,嘱患者定期测量血压,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不可自行停药或减量,出现高血压或低血压时及时就诊。每周进行一次电话随访,每月进行一次上门随访,提供健康教育、医疗咨詢、家用血.压计测量方法指导等服务,以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和自我保健意识。对照组给予患者自我管理,由社区医师开具降压药物,并在面诊时进行健康指导。由患者自行用药,用药期间如有不适及时就诊。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和对照组无病例失访。

1.3检查方法: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6个月采用美国伟伦ABPM610型动态血压仪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设置白昼时间为8:00至22:00,夜晚时间为22:00至次日8:00。白昼测量时间间隔为15min,夜晚测量时间间隔为30min。记录24h平均收缩压(24hSBP)、24h平均舒张压(24hDBP)、收缩压变异性(SBPV)舒张压变异性(DBPV)。.

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6个月时抽取患者空腹外周静脉血2mL,离心分离血清,置于EP管中冻存于-80C冰箱待检。统一采用罗氏e601化学发光全自.动免疫分析仪,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试剂盒检测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水平。

1.4统计学处理:统计分析采用SPSS19.0版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使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干预前后24h动态血压检测结果比较:观察组干预后6个月24hSBP、24hDBP、SBPV和DBPV较干预前降低(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24hSBP、24hDBP、SBPV和DBP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6个月24hSBP、24hDBP、SBPV和DBPV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2两组干预前后血管内皮功能比较:观察组干预后6个月NO和ET-1较干预前改善(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NO和ET-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6个月NO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ET-1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3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F-36量表评分比较:观察组干预后6个月SF-36评分较干预前提高(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SF-3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6个月SF-36评分为(79.83±5.0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3讨论

原发性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病,可引起心脑血管、肾脏等靶器官损害,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造成严重的威胁【6】。由于高血压稳定期患者无需住院治疗,只需遵医嘱服用药物控制血压即可,因此加强高血压患者的社区管理非常重要【7】。已有的研究認为,高血压除与遗传有关外,还与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情绪状态等有关【8】,而多数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较低,在用药过程中随意停药、减量、增量等错误做法时有发生,且过度进食、缺乏运动、情绪激动等不良生活方式得不到纠正,不利于血压的控制,寻找高效的高血压防治管理方法对血压控制和并发症预防尤为重要【9】。

高血压是一种与生活方式相关的疾病,慢性病规范化管理模式是通过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用药运动、饮食情绪管理等全方位的管理,在规范化用药的基础_上,注重纠正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使患者血压控制稳定,延缓靶器官损伤的发生【10】。慢性病规范化管理首先应建立健康档案,对患者的总体情况进行风险度评估,通过发放资料、健康讲座、门诊随访、电话随访、上门访视相结合的管理方法,使患者掌握高血压防治相关知识,并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提供健康教育和医疗咨询,指导患者正确使用家用血压计、遵医嘱用药、合理饮食和运动、控制情绪,进而更好地控制血压【11,12】。

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血压波动大的危害更甚,因此在进行降压治疗时,除积极降低血压外,还应积极控制血压变异性【13】。本研究中采用慢性病规范化管理者干预后6个月24hSBP和24hDBP、SBPV和DBPV明显低于采用自我管理者。这一结果提示,慢性病规范化管理可更有效地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和血压变异性,具有平稳降压的优点。这可能与慢性病规范化管理可督促患者合理用药、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有关。

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可导致血管舒张能力下降、血压升高,并能引起微血管痉挛而导致靶器官缺血性损害【14】。正常情况下血管内皮细胞分泌ET-1和NO,其中NO是一种血管舒张因子,ET-1是一种血管收缩因子,两者共同维持血管舒缩功能。当血管内皮功能发生损伤后,ET-1/NO失衡,ET-1的血管收缩作用增强而导致血压升高【15】。本研究中采用慢性病规范化管理者干预后6个月时NO水平高于采用自我管理者,而ET-1水平低于采用自我管理者。这一结果提示,慢性病规范化管理可更好地改善高血压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调节血管舒缩功能趋于正常。

本研究还发现,采用慢性病规范化管理者干预后6个月时SF-36评分明显高于采用自我管理者。这是由于慢性病规范化管理可平稳降低患者的血压水平,减少靶器官并发症,同时慢性病规范化管理过程中加强医护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使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掌握更好,生活方式更加健康,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樊刚,王忠,翟志红,等.石河子市≥65岁不同性别高血压患者社区管理下高血压危险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37(24):6242-6245.

【2】向玉芳,牛瑞,刘影,等.从药物不良反应谈老年高血压患者未来的社区管理【J】.中国全科医学,2018,21(27 ):3307 - 3312.

【3】谢新华,周惠尔,王珍,等.450例高血压社区管理的施行意义评估及分析【J】.安徽医学,2017 ,38(5 ):630 - 633.

【4】刘志云,刘峰.高血压社区管理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的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20 ):275 - 276.

【5】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版)【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1,19(8 ):701 - 743.

【6】Gorina M,Limonero JT,Alvarez M. Effectiveness of primary healthcare educational interventions undertaken by nurses to improve chronic diseasemanagement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hypertension and hyperc-holesterolemia:A systematic review【J】. Int Nur Studies,2018,29(86 ):139.

【7】董婷,刘素珍,李继平,等.社区管理的高血压病人对疾病相关指标的关注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研究,2016,30(30 ):3749 - 3752.

【8】陈新云,泰方,蒋小晶,等.成都市社区高血压患者经济指标与血压管理的相关性研究【J】.西部医学,2017,29(3):367 - 370.

【9】单卓华,邓利群,左惠娟,等.北京社区管理的高血压患者降压药物应用情况分析【J】.心肺血管病杂志,2017,36(12 ):1027 - 1031.

【10】郑妍,庞冬,高铸烨,等.延续护理模式结合中医健康教育对高血压病人慢性疾病管理自我效能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6,(8 ):972- 974.

【11】郭艳芳,刘峥,赵仁成,等.宝安区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慢性病管理情况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7,25(6):479-480.

【12】Reynolds R,Dennis s,Hasan I,et al. A systematic review of chronicdisease management interventions in primary care【J】. Bmc Family Practice,2018,19(1):11.

【13】滕英华,谢睿,史先知.补肾活血汤对老年肾虚血瘀型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7,22(20 ):173- 177.

【14】王勇,靳利艳,王留义.不同剂量培哚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血压变异性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6,19(26 ):3160- 3164.

【15】苏晓东.氨氯地平与缬沙坦联合应用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血压变异性的影响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7,17(12 ):1802 - 1804.

(收稿日期:2019-2-11 )

猜你喜欢

血管内皮功能
夏枯草汤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伊伐布雷定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及对血管内皮功能和动脉硬化程度的影响
空勤人员糖耐量减低患者胰岛素抵抗和血管内皮功能变化探讨
阿托伐他汀对冠脉粥样斑块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高血压患者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及与血管内皮功能的关系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新活素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尼可地尔联合曲美他嗪治疗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
养血清脑颗粒与尼莫地平联合应用对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阿托伐他汀对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后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阿利沙坦酯联合匹伐他汀钙对原发性高血压血管内皮功能、左室肥厚及舒张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