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在口底多间隙感染中的临床应用

2019-04-10张兆弢王悦张风河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2019年2期
关键词:脓液脓腔颌面部

张兆弢 王悦 张风河

1. 455000, 安阳地区医院口腔颌面外科;2. 山东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山东省口腔生物医学重点实验室

口底多间隙感染(cellulitis of the floor of the mouth)主要累及双侧颌下、颏下及舌下间隙,该病一般起病急,发展快,治疗不及时容易引起纵隔及肺部感染、呼吸道阻塞甚至死亡等严重并发症[1]。本文主要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 VSD)技术在治疗口底多间隙感染中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5-06~2017-09郑州大学口腔外科36 例口底多间隙感染患者资料,男24 例(占66.67%),女12 例(占33.23%),依据收集资料分2 组:传统组:17例(男11例,女6例),年龄(61.32±12.96)岁,入院前发病天数(14.94±4.47)天,累积间隙(4.01±1.03),术前WBC(17.83±4.83);VSD组: 19 例(男13 例,女6 例),年龄(63.03±12.65),入院前发病天数(14.08±3.71) d,累积间隙(4.21±1.53),术前WBC(18.83±3.83)。

1.2 纳入标准

①各种原因引起的颌面部口底多间隙感染;②颌面CT检查显示多间隙脓肿形成患者;③感染诱发或加重基础性疾病患者(如电解质紊乱,心肾功能不全)④病程中出现脓毒血症、菌血症、感染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患者。

1.3 排除标准

①临床资料不完整患者;②严重糖尿病伴有严重肾功能损坏者。

1.4 方法

1.4.1 治疗方案 确定感染间隙脓液形成,全麻或局麻下切开引流。①传统组:切开清创后放置橡皮引流条或橡胶管引流,每隔6~8 h冲洗换药,更换无菌敷料,待引流无明显液渗出液后,改成每天一次冲洗换药;②VSD组:清创处理后于脓腔内植入VSD,根据脓腔大小、不同方向放置1 个或2 个VSD头。

1.4.2 VSD使用方法 根据脓腔的大小、个数, 修剪VSD高分子聚乙烯醇泡沫材料,植入1或2个VSD。放置VSD标准:①清创彻底,避免遗留过多坏死组织堵塞引流;②达到脓腔最底部。表面覆盖生物半透膜,连接负压引流器建立有效引流,持续给予0.016~0.02 MPa负压[2]吸引,每隔10~15 min盐水冲洗, 6~7 d更换VSD(严重患者需要2 次或多次更换)。待患者全身感染症状消失、局部无脓液及坏死物质渗出后,局麻下去除VSD,改为颅颌绷带加压包扎。

1.5 观察标准

术后2 组给予营养、对症、抗菌治疗,期间根据脓液培养更换敏感药物。测定术前1 d、 术后1 d、 术后3 d WBC指数;住院天数;有无肺部及纵隔感染。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依据颌面部CT结果,主要为颌下间隙感染、咬肌间隙感染、口底间隙感染27 例,主要合并颌下间隙感染、翼下颌间隙、咽旁间隙感染9 例。 34 例脓液阳性, 2 例阴性,主要葡萄球菌16 例和链球菌20 例。 传统组与VSD组术前、术后1 d、术后3 dWBC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 组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传统组有2 例链球菌感染患者术后出现纵隔感染转入ICU, 与胸外科联合治疗, 30 d治愈出院;VSD组未出现纵隔感染患者(表2)。

表1 2 组多间隙感染患者住院期间WBC水平

注: 方差分析,F=4.13,P=0.04

表2 2 组多间隙感染住院天数及有无肺部纵隔感染

注: 独立样本t检验,F=-4.23,P=0.01

3 典型病例

患者李某, 男, 59 岁, 2017-07-15以“右侧颌面部肿胀1 月加重3 d”为主诉,诊断“右侧颌面部多间隙感染”入院。病史: 1 月前右侧下颌后牙痛引起右侧面部肿胀,口服抗生素7 d肿胀消退。 7 d前右侧面部再次肿大,于当地门诊静滴抗生素(具体药物不详)治疗4 d,肿胀无明改善, 3 d前肿胀明显伴有剧烈疼痛。患者患有糖尿病10 年, 无其他系统性疾病。查:右侧颊部、颌下区、腮腺区及口底弥漫肿胀,触压疼痛明显,皮肤色泽发红、温度高,张口度1 cm。CT显示:感染累及右侧咬肌间隙、舌下间隙、右侧颌下间隙、咽旁间隙,颈部累及甲状软骨区。血常规:白细胞:19.12×10-9/L、中性粒细胞89.4%;体温: 38.9 ℃、血糖:10.2 mol/L。患者于7 月16 日全麻下行“颌下区颈部切开引流+VSD 植入术”。术后敏感菌药物治疗, 7 月23 日取出VSD,改用橡胶管引流配合颅颌绷带加压包扎2 d, 第3 天无渗出,抽出橡胶管,观察3 d后出院(图1~5)。

4 讨 论

VSD技术是Fleischmann创立[3]。该技术普遍为临床外科遇到的急、慢性软组织缺损及感染创面的治疗模式[4]。其优点有: ①引导高负压均匀达到引流区的每一点,使引流区形成“零积聚”; ②有效防止外部环境污染和交叉感染[5]; 引流区与外界隔绝,创面能够获得清洁的环境,伤口的总感染率降为2.6%,非闭合性敷料的感染率可达7.1%[6]; ③进行自溶性清创口[7],高负压可降低组织间压力,促使机体纤溶蛋白激活物及其他酶的释放,形成加快纤维蛋白溶解的环境; ④加速慢性创面的愈合[8],保护创面细胞表达的胶原成分,控制胶原的降解及胶原蛋白的丧失,增强胶原组织的生长,促进毛细血管生成及肉芽组织生长。VSD材料还可以控制核因子KB抑制蛋白(ikba)磷酸化及相关粘附分子的表达不足减弱组织炎症反应[9]等。

图1 感染患者 图2 切开引流 图3 植入VSD

图4 半透膜互相粘接形成封闭环境

图5 VSD各件链接好等待持续负压引流,并定时冲洗

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组织间隙深在、复杂,一般归类于慢性难愈性伤口。通过36 例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分析发现,在减少患者住院天数、病情缓解效率、控制感染肺部纵隔转移以及减轻患者痛苦等方面VSD技术有明显优势。特别是腐败坏死菌感染者每天形成大量稀薄脓性分泌物,VSD技术能及时清除引流区内渗出物和坏死组织,有效地防止了污染物的间隙渗透,使创面能够很快地获得清洁的环境。同时,VSD应用避免了频繁换药给造成的患者的恐惧疼痛心理,增强患者积极配合意识,更好地促进愈合速度。总之,VSD技术在快速控制炎症,稳定病情有较大优势。

猜你喜欢

脓液脓腔颌面部
遇到恼人的“火疖子”,该怎么办
游离股外侧肌皮瓣治疗合并巨大脓腔的慢性脓胸疗效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病原菌分布情况研究
康复新液应用于糖尿病患者颜面部软组织多间隙感染脓腔破溃愈合1 例
乳腺炎患者乳腺脓液分离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变迁分析
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在颌面部美容中的应用
计算机辅助模拟技术在颌面部复杂骨折内固定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整形美容外科技术原则在口腔颌面部创伤治疗中的应用探讨
颈阔肌肌皮瓣修复颌面部软组织缺损
食道癌术后吻合口瘘的介入置管的保守治疗效果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