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居民牙周炎患病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2019-04-10李明一柳晓琳
李明一 柳晓琳
牙周炎是人类疾病中分布最广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在我国患病率更是居于龋病之上[1]。牙周炎是由牙菌斑生物膜引起的牙周支持组织感染性疾病,导致牙齿支持组织的破坏,造成结缔组织和牙槽骨的丧失[2]。目前,我国很多民众缺乏对牙周炎的认识以及对牙周炎危害的了解,尤其是一些城镇和农村地区。牙周炎早期的症状不明显,许多患者往往忽视了病情的发展。当出现明显症状时,已经发展到了中、晚期,没能及时就医导致牙齿松动甚至脱落,这也是我国成年人丧失牙齿的重要原因[3-4]。牙周炎不仅严重影响人们的咀嚼功能,甚至与许多疾病互为危险因素,导致全身系统性疾病[5-6]。牙周炎的多因素致病性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研究通过1∶1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探讨城镇居民牙周炎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开展牙周炎预防工作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09~12在辽宁省昌图县中心医院口腔科就诊的牙周炎患者100 例作为病例组,其中男性56 人,女性44 人,平均年龄为46.99 岁。同时按照1∶1的配比选取与病例组在同一地区,性别相同且年龄相差不超过5岁的同期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
纳入标准:病例组:①年龄 25~65 岁;②符合牙周炎诊断标准;③口腔内余留牙数大于等于 16 颗,至少有4 颗磨牙,其中残根不作为检查牙;④无认知障碍,能配合完成调查且调查问卷填齐全者。
排除标准:①妊娠妇女;②近3 个月内服用过抗生素类药物者;③近期内接受过牙周治疗者。
1.2 方法
1.2.1 问卷调查 自行设计的牙周炎调查问卷,经知情同意后,当场发放问卷并自愿填写,填写完毕立即回收。问卷内容包括研究对象一般情况、口腔卫生习惯、饮食习惯、牙周病认知和全身系统疾病情况等。
1.2.2 口腔检查 由专业的口腔医师根据WHO规定的口腔检查标准使用Hufriedy刻度探针对研究对象进行口腔检查,包括以下指标[7-8]: ① 简化口腔卫生指数(simplified oral hygiene index,OHI-S),其中包括软垢指数(debris index,DI )和牙石指数(calculus index,CI);② 牙龈指数(gingival index,GI);③ 探诊出血(bleeding on probing,BOP);④ 探诊深度(PD);⑤ 附着丧失(CAL)。选取口腔内代表性牙位16、11、 26、 36、 31、 46作为6 颗指数牙,如果某一指数牙丧失,则用该指数牙相邻的牙位代替。每颗牙检查 6个位点(近颊、正中颊、远颊、近舌、正中舌、远舌 )的牙周探诊深度(PD)、附着丧失 (CAL),其余指标只检查两个牙面 (颊、舌 )[9]。
1.2.3 诊断标准 牙周炎诊断标准[10]:①形成牙周袋且深度在3.5 mm及以上,X线片显示骨吸收大于1度;②牙周袋溢脓;③牙齿松动;以上符合其中两项就可诊断为牙周炎。
牙周炎程度判断标准采用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设立的流行病学判断标准[11-12]:①重度牙周炎:≥ 2 个牙位邻面附着丧失不小于6 mm,且一个以上牙位邻面牙周袋深度≥ 5 mm;②中度牙周炎:≥ 2 个牙位邻面附着丧失不小于4 mm;或≥ 2个牙位邻面牙周袋深度不小于5 mm;③轻度牙周炎:≥ 2 个位点邻面附着丧失不小于3 mm以及≥ 2 个位点探诊深度不小于4 mm。
1.2.4 吸烟指数 按照WHO(1984)关于吸烟的调查方法建议标准:每天吸烟1支以上,时间超过一年者为吸烟。吸烟指数为每天吸烟支数乘吸烟年数,吸烟指数 ≤200为轻度吸烟,吸烟指数在200~400之间为中度吸烟,吸烟指数 ≥400为重度吸烟[13]。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牙周检查情况
200 例研究对象中,共检查7 200 个位点。病例组中,轻度牙周炎68 人,中度牙周炎31 人,重度牙周炎1 人。 其中病例组和对照组中BOP为阳性者分别为94 例和1 例(χ2=173.414,P=0.000),病例组与对照组的检查指标之间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表1)。
表1 病例组与对照组各项指标的比较 (n=100)
Tab 1 Comparison of various indexes between the case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n=100)
2.2 研究对象一般情况的单因素分析
经单因素χ2检验结果表明:病例组与对照组在居住地、遗传、吸烟、定期洗牙、有无不良修复体、牙周病认知、咀嚼硬物等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定期洗牙、了解牙周炎相关知识、经常补充Vc和粗纤维的摄入可能为牙周炎发病的保护因素(OR<1),其余因素均可能为牙周炎发病的危险因素(OR>1)(表2)。
2.3 牙周炎程度的关联性分析
关联性分析结果表明:文化程度、吸烟指数、收入、刷牙时间、刷牙次数以及饮水类型与牙周炎程度有着明显的相关关系(表3)。
2.4 影响因素的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采用二分类条件Logistic回归,其因变量为是否患牙周炎。自变量为一般情况、遗传因素、是否吸烟、口腔卫生习惯、饮食习惯、糖尿病及医源性因素等,变量赋值(表4)。
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居住地为农村、有直系牙周病、存在口腔不良修复体、咀嚼硬物为牙周炎发病的危险因素;了解牙周炎知识以及粗纤维的摄入为牙周炎发病的保护因素(表5)。
3 讨 论
牙周炎作为一种多因素疾病,牙菌斑生物膜作为始动因子,是造成牙周破坏的必备因素[14]。同时由于牙周炎为一种多因素疾病,牙周炎的发生和发展与个体的一些局部和全身促进因素以及个人行为、环境因素和社会因素等有着很密切的关系[15-16]。牙周炎所引起的牙齿疼痛、松动、脱落等危害会给牙周炎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极其严重的影响,因此筛选出牙周炎患病的危险因素对牙周炎的早期预防、治疗以及预后有着较为重要的影响和意义。本研究经过单因素分析的结果显示:12 个变量可能为牙周炎的危险因素;经过多因素分析之后,筛选出4 个独立的危险因素和2 个保护因素。
表2 病例组与对照组一般情况的单因素分析 (n=100)
Tab 2 A univariate analysis of the general situation between the case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n=100)
居住地为农村患牙周炎的危险是居住在城镇居民的2.986 倍,同时城镇与农村之间的患病情况不同可能与二者之间的经济水平、医疗水平、文化程度以及受教育程度有关。
直系亲属中有患牙周炎的患者患病的危险为直系亲属未患牙周炎的患者的3.232 倍,可能与一些基因的遗传多态性有关,如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4等基因多态性,通过调控其IL-1蛋白的产生从而影响致损伤作用进而影响牙周炎的进程。
在调查对象中,很多人有咀嚼硬物的习惯。咀嚼硬物会造成机械性损伤进而造成咀嚼系统各部位的病理性损坏造成牙周损伤,可以使牙周纤维破坏、牙槽骨吸收和牙松动等。本研究结果显示,存在咀嚼硬物习惯为牙周炎发病的一个重要局部促进因素。
存在不良修复体患者患牙周炎的危险相对于对照组为15.814 倍,以往有文献报道口腔内存在不良修复体与牙周炎的发病有着密切的关系。修复体作为口腔异物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刺激牙周组织进而使牙周发生病变。修复体如果存在其设计缺陷以及不合理的制造会引起牙龈出血、口腔异味及病变、牙周炎等并发症。本研究经统计分析进一步证实了存在不良修复体为牙周炎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本研究显示,了解牙周炎相关知识和经常食用粗纤维食物是牙周炎发病的保护因素。了解牙周炎相关知识的个体,能够很好地进行沟通和并接受口腔医师的相关建议, 而且会定期进行口腔检查从而及早发现问题并且去解决。因此这部分人患牙周炎的危险大大降低。经常食用粗纤维食物可能会减少牙周菌斑的含量,有益于牙周健康。当今人们的生活条件使人们吃细粮的居多,因此建议人们多吃含有粗纤维的食品以减少牙周炎发病的危险。
表3 影响因素与牙周炎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Tab 3 Cor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the degree of periodontitis
因素牙周炎程度无轻度中度及以上GammaP值文化程度 本科及以上1110 专科 高中342673150.7150.000 初中及以下295726吸烟指数 0904311 <200 200~4454130.7100.000 400~21617收入(元/月)<500292 500~ 2 000~82912341015-0.5620.000 3 000~61135刷牙时间(min)<221813 2~342814- 0.6260.000 3~64225刷牙次数 ≤ 1 次215329 2 次61143- 0.8470.000 ≥ 2 次1810饮水类型 井水204218 自来水622513- 0.5900.000 桶装或瓶装水1811
表4 变量赋值表
综上所述,牙周炎的发病与多种危险因素有关,因此牙周炎的预防需要从多角度考虑[17]: ①首要的就是进行牙周炎知识的普及,让人们了解到其危害进而培养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以及预防措施; ②合理的饮食习惯,多食用高蛋白、粗纤维以及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③拥有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戒烟限酒,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和时间,尽量不嚼硬物同时进食采用双侧咀嚼。同时应定期洁牙和进行口腔检查,及早发现问题并解决进而达到预防牙周炎的目的。
表5 影响因素的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