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山福水检察蓝 找到解密福建“生态美”的密码
2019-04-09
代表在福建省检察机关体验检察服务设施。
声音
全国人大代表陈光志: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福建的和谐发展,生态检察功不可没!
全国人大代表邹振球:两岸一家亲,闽台亲上亲,福建检察机关充分发挥对台先行先试政策优势,加强两岸司法互助和检察实务交流,在全国率先出台依法保障台胞台企合法权益“18条”意见,展现出检察机关的责任担当和检察智慧,为两岸交流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全国人大代表曾力群:检察监督指导中心和服务非公经济法治教育基地这个特色检察展示平台,走出了威严的检察大楼,贴近群众和企业,知群众之所想,解企业之所难,是以人民为中心理念的充分体现,令人耳目一新,是一个非常好的模式和经验!
2018年11月12日至16日,最高人民检察院邀请四川团、台湾团的16位全国人大代表深入福建省检察机关,上海岛、入深山、进村居、访企业、看现场、问情况,先后对平潭综合实验区、泉州市和漳州市检察机关开展生态环境保护、保障台胞台企合法权益、服务非公经济发展等工作开展为期5天的深入视察。在视察过程中,代表们高度评价福建检察机关落实“讲政治、顾大局、谋发展、重自强”总要求,工作务实,富有创新,特色鲜明,各项经验成效令人“眼前一亮”,印象深刻。
“一来到福建,就好像进了一个天然大氧吧,舒适得很!”在历时5天1000多公里的视察行程中,代表们虽然舟车劳顿,但却心情愉悦,因为这一趟视察之行简直就是一次专程的“大美福建”之旅。所经之路、所到之处,无论城市和乡村,无不山清水秀,海阔天空,风光如画,空气清新。
在海岛平潭,代表们目睹了“综合实验区+自贸区+国际旅游岛”的建设热潮,这个曾是“风吹石头满地跑”的贫瘠海岛,如今遍地高楼和交通干道。与其他地方经济建设与生态环保无法“兼容”不同,平潭综合实验区的生态环境比开发前更为美丽,到处是绿树和花草。
在代表视察的北港村,这个原来只见石头、只闻鱼臭的小渔村如今已是花团锦簇的两岸青年创业村、远近闻名的旅游村,“平潭的石头会唱歌”成为北港村最有力的招牌广告。在实验区中心商务区,有一个面积达6000多亩的竹屿湖生态公园,检察院设立的生态保护宣传标识遍布公园每个角落。
“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在代表们几天的行程中,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福建的生态保护理念已经深入人心。
在漳州南靖一处郁郁葱葱的山林前,代表们似乎找到了解密福建“生态美”的密码。“这里就是十年前福建检察机关最早探索实践‘补植复绿’生态修复机制的那起山林火灾案发现场”, 漳州市检察院副检察长沈延辉向代表们介绍,以肇事者栽种树苗复绿烧毁山林的办法换取司法上的从宽处理,达到“办一起案件、恢复一片森林、挽救一个家庭”的社会多赢效果。
如今,经过福建省检察院多年探索和完善, “补植复绿”生态修复范围拓展到盗伐滥伐林木、非法采矿、环境污染等案件范围,坚持打击保护、修复补偿、源头治理并重,并将生态检察拓展到刑事检察、民事检察、行政检察、公益诉讼检察等各个检察环节,形成了“专业化法律监督+恢复性司法实践+社会化综合治理”的“三位一体”福建生态检察模式,这一模式如今成为守护福建生态的最有力武器,目前已在全国推广。
福建地处海峡西岸,是距离台湾最近的大陆省份,地最近、缘最深、情最浓。去年入闽台胞达313万人次,台湾百大企业一半以上在福建设厂,闽台贸易累计突破1万亿元人民币。近年来,福建检察机关落实对台先行先试政策,重服务、建平台,涉台检察工作创新发展,特别是今年落实中央31条惠台措施和福建惠台66条措施的基础上,结合检察工作实际,出台依法保障台胞台企合法权益的“18条意见”,持续加大对台胞台企合法权益的司法保护力度,得到了高检院、中央台办和福建省委的充分肯定,受到了广大台商台胞的积极拥护和广泛好评。最高人民检察院首次邀请台湾团的全国人大代表视察福建涉台检察工作,是本次视察活动的一个重要特色和特别任务。
“平潭的营商环境、治安环境都很好,人们待我们很友善,特别是检察机关的18条惠台举措让我们更加没有了后顾之忧,在这里我们就像生活在自己的家一样亲切。”一位在北港村经营台湾土著音乐的女创客带着自己三个孩子自弹自唱,以完美的多声部和声为所有代表和游客献上一首高亢悠远的台湾土著民谣,在场人员情不自禁地随着清脆的手鼓和吉他声打起伴奏,这两岸一家亲的欢乐场景深深感染了每一位代表。
福建是民营经济发展大省,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省GDP的67.2%,提供了70.5%的税收,贡献了73%的科技成果,吸纳了82%的就业,具有强劲的发展活力、巨大的发展潜力。
通过深入视察和调研,代表们深切感受到检察机关和民营企业多年来形成的“亲”“清”检企关系已成为泉州民营经济蓬勃发展的最大护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