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课堂自主探究学习实践

2019-04-08顾军强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自主探究初中数学方法

顾军强

[摘   要]新课标要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获取知识。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让学生自主发现、自主分析、自主解决,培养主动探索和获取知识的意识。教师要以新课标理念为依据,结合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从设计有效问题、开展操作活动、加强自学方法指导等方面,对数学自主探究学习进行研究,以提升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数学;自主探究;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06-0076-02

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指出,“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数学新课标也明确规定,“初中数学教学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他们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那么,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开展自主探究学习呢?

一、精心设计有效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学习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教师要设计具有探究性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探究问题的答案,让学生享受成功带来的喜悦,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和兴趣,提高参与学习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在学习旋转图形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一些现实生活中的旋转物体,比如风扇的叶片、门的把手、摩天轮、自行车的轮子等等,让学生一边观察这些物体,一边思考这些图形在旋转的时候具有哪些特征。已知△ABC内有一点E,将△ABC绕点A旋转至△AB′C位置,E旋转后对应的点为E′,那么请同学们测量各角的度数:∠BAB′、∠EAE′、∠CAC′,通过测量你有哪些发现?利用这些问题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和动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启发性和直观性的问题,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对平行四边形的理解画一些“平行四边形”,然后展示自己的作品,阐述自己的想法,再挑选出正确的、标准的四边形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和性质,从而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概念,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二、创设动手操作情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一般只关注学生接受和掌握知识的情况,而忽视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逐日下降。因此,我们要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和数学发展规律,开展丰富的实践探究活动,让学生在亲身操作、探究、合作中经历知识的发现过程,得出真理,掌握数学知识的本质。在讲解知识之后,教师要把时间留给学生,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动手实践的平台,教师只需要在一旁进行指导,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应用能力。例如,在学习“验证勾股定理”这部分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回顾“勾股定理”的相关知识,然后为学生准备四个形状相同的直角纸板,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利用拼图的方法验证勾股定理,看一看谁想到的方法最好,谁想到的方法最多。在合作交流的实践过程中,学生情绪高涨,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氛围活跃,最终能探索出许多种验证勾股定理的方法。这样一来,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成了探索者和创造者,主体优势得以发挥,感受成功带来的喜悦,增强了成就感和自信心,激发主体意识和自主学习意识,主动参与到知识的探究学习中。

三、加强自学方法指导,提高自主探究能力

自主学习的第一步就是要提取有价值的信息,这是自学的前提和基础,很多学生自学能力差的主要原因就是不能准确提取有价值的信息,没有有效信息就无法获取自己需要的知识,自学效率自然事倍功半。信息提取的主要途径就是阅读,丰富的阅读资料是我们获取信息的宝库,从这些资料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就必须要掌握一定的方法,通过正确方法来阅读材料,那么具体应该怎么做呢?其实整个过程可以分成三步:略读、细读、精读,层层深入,逐步深入,循序渐进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和知识。略读就是快速阅读,首先对阅读内容有个大体的认识和了解,掌握其知识结构,简单地思考分析,判断哪些是非重点,哪些是重点。细读就是仔细地阅读,在略读的基础上对阅读内容的每个细节和每句话都要读一遍,对内容有个初步的印象,当遇到问题时能够回到相应的位置寻找。精读就是当遇到疑问时进行详细的阅读,通过联系前后内容解决疑惑,力求突破难点和重点。例如,在学习“反比例函数”的时候,就引导学生按照略读、细读、精读这个步骤进行学习。第一步是略读,让学生初步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定义和意义,通过阅读例题了解反比例函数图像的性质,加深学生对反比例函数概念的理解。第二步是细读,将这部分内容细读一遍,不放过其中的任何一个细节,充分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能够独立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第三步是精读,在前两步的基础上进行深入挖掘,结合教材例题认真思考,比如,反比例函数图像的位置取决于哪些因素?反比例函数图像会与y轴和x轴相交吗?经过略读、细读、精读,学生掌握的知识得到了强化和提高,从而帮助学生牢固地學好部分内容。

四、注重教师教学引导,探究知识形成规律

作为初中数学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发现的基础上调整自身思维方向,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参与整个认知过程,提高推测知识和总结的能力。教师还要注重指导学生对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开展讨论,直到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提高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例如,初中生已经学会了“加、减、乘、除、乘方”五种基本的运算方法,其结果分别为“和、差、积、商、幂”。其中,“乘方”是一种特殊的运算方式,an所表示的就是n个a相乘,如果利用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来计算有理数的乘方,有理数乘方运算又会体现出怎样的特点呢?教师可以设计底数分别为“正数”“负数”“0”“正分数”“负分数”等,之后让学生进行运算,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深入探究在乘方运算中底数a可取任意的有理数。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和比较底数、指数与幂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偶次幂是正数、0 的任何次幂还是0。最后引导学生用符号语言将其表示出来:当 a > 0 时,an > 0(n是正整数);当 a < 0 时,a2n > 0(n是正整数),a2n+1 < 0(n是正整数);当 a = 0 时,an = 0(n是正整数)。让学生自己对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行整理和总结,并将法则的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概括出乘方运算的符号法则,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促使学生将所学整理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让学生真正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此外,还应锻炼学生准确阐述自己的不同观点,提供线索帮助学生开展探究学习,无论是课堂上还是生活中,有很多内容是值得深入探究的,教师需要做的就是提供有效线索帮助学生开展探究活动。提供线索的方式可以是提出某个问题,阐述某一现象,还可以是课堂上故意遗留的某一个知识点。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提倡开放式教学,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增强师生互动交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需求,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参与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进学生自主探究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  参    考    文    献  ]

[1]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  刘鸿才.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实践[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9(21):90-91.

(责任编辑 黄 晓)

猜你喜欢

自主探究初中数学方法
可能是方法不对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自主探究 张扬个性
用对方法才能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