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生态环境教育的途径

2019-04-08黄仁旗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有效途径初中语文

黄仁旗

[摘   要]初中语文学科具有人文性、开放性、实践性、时代性等特点,将生态环境教育渗透至初中语文教学中,不仅能够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还能够充分落实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伟大号召。因此,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时,教师应该结合语文教材中关于生态环境的素材,有条理、有目的地將生态环境教育融入语文教学中,从而为语文教学中实施生态环境教育提供有力的保障。

[关键词]初中语文;生态环境教育;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06-0009-02

近年来,生态环境的逐步恶化,使得人们越来越重视自然环境的保护,环境部和教育部联合编制的《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中指出:“环境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包括环境意识在内)的基本手段之一。环境教育是面向全社会的教育。”可见,将生态环境教育融入到课程中的重要性。因此,为了能够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生态环境教育,我根据多年积累的教育经验,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解决对策。

一、提髙教师自身的生态环境教育能力

学生生态环境观的树立和生态环境素养的提高离不开教师的正确引导。生态环境知识具有综合性,它广泛分布于语文教材中。这就需要初中语文教师深入挖掘课本中所包含的环境知识,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充分结合自身的专业知识,在教学过程中以不同的角度和层次逐步渗透生态环境知识。如在教学《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这篇文章时,教师让学生观看罗布泊未消逝时的美景,再让学生观看消逝后的模样。这样就能形成鲜明的对比,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到生态环境被破坏后的严重后果,从而让学生形成强烈的情感碰撞,激发他们对于生态环境的热爱之情和与大自然和睦相处的深刻情感。可见,初中语文教师只有提高自身的生态环境教育能力,才能使语文课堂成为实施生态环境教育的良好平台,让学生能够充分了解保护生态环境的重大意义,促进学生全面提升语文素养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二、深化课文教材内容,渗透生态环境教育

依托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内容实施生态环境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将课程与环境保护有机结合在一起,已经成为实施环境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当前的初中语文课程包含了一部分关于环境教育的内容。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和掌握生态环境知识。

1.利用课文内容

《大雁归来》这篇文章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描写大雁归来时的情景。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大雁的日常生活。其中第七段介绍雁的孤独和忧郁,从侧面反映作者对枪杀大雁这一行为的不满。第三部分介绍了大雁的联合迁徙活动对人类所产生的积极影响。显然,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环境破坏和人们无休止扼杀大雁的行为给大自然所带来的严重危害。在教学中,为更好的实施生态环境教育,初中教师根据制作好的PPT课件,展示大雁迁徙的壮观景象以及播放被枪杀时大雁悲痛的哀鸣声。通过这种直观的对比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唤起学生保护动物的决心。同时教师通过讲解文章内容,让学生明白大雁作为一种有灵性的动物,与人类有着很多相似之处,例如大雁会产生孤独感,它们有极强的团队意识等。从而使学生充分意识到应该珍爱野生动物,增强他们保护自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与野生动物和睦共处的意识。

2.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

在进行教学时,初中语文教师通过讲解一些教材中的重点词句,让学生充分感悟到环境教育的深刻含义。例如《紫藤萝瀑布》这篇文章中“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的这些优美的景色描写很快就把学生引入了情境之中,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从而更加热爱生活,向往大自然。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了大自然中的生物对于生的渴望及它们在面对困难时坚强不息的精神。这就有效地抓住了学生的情感,达到生态环境教育的目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朗读是实施生态环境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让学生对这些描述祖国大好河山的文章进行朗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他们对于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可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样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够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进一步加深对大自然的情感。

三、利用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生态环境类课文内容的理解

教师对学生的生态环境素养的培养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知识的教学,还应该增加学生与大自然接触的机会,这样才能让学生的感观意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因此,教师进行生态环境教育不能只是依靠宣传,而应付诸行动,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生态环境教育内涵的认识。

1.开展校园性的实践活动

新课程改革之后,学生自主能力的提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教学中,教师只有适度对教材内容进行扩展和延伸,才能让学生切实了解生态环境所面临的问题,从而真正发挥出生态环境教育的真正价值。一些语文教师受到传统思想的束缚,只注重课本教学,使学生并不能“走出去”,在实践中认识生态环境保护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从而无法达到生态教育最终的教育目的。因此,初中语文教师需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开展校园性的实践活动,如开展废弃物DIY设计大赛、环保袋设计大赛、生态环境保护画报展、生态环境知识讲座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能够让学生提高自身的生态环境意识,从而自觉地加入保护环境的队伍中。

2.开展校外性的实践活动

生态环境教育具有多样性、实践性等特点,这就需要初中语文教师在结合教材中的相关课文进行生态环境教育的同时,积极开展校园外的实践活动,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学生进行公益性的环保活动。如“变废为宝”实践活动,让学生利用身边的废纸、饮料瓶等进行改造,进而创造出具有实用价值的物品。这能够充分展示初中语文教育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这种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生态环境教育的理解,还能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逐渐成为保护生态环境的小卫士。

初中语文教学与生态环境教育的相互结合,已经成为现代课程改革的新方向。而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加强自身生态环境教育能力,让学生掌握更多生态环境知识,是现阶段初中语文教师的努力方向。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环境观念和生态环境道德意识,从而最终达到促进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的教学目的。

[  参    考    文    献  ]

[1]  刘德天.把课堂搬到教室外把教材写到自然里:谈环境教育模式创新[J].环境教育,2016(5):60-63.

[2]  仇晓琴.把住学校环境教育的“三个走向”[J].环境教育,2016(4):47-48.

[3]  许嫣.语文苑里一道亮丽的风景: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3):82.

[4]  丁洁,杨建慧.论生态道德观在文学教育中的渗透[J].语文建设,2015(6):15-16.

(责任编辑 农越华)

猜你喜欢

有效途径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以微型写作促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浅谈高校廉洁教育的对策
浅析供热客服中心提升服务的有效途径
企业纪检监察部门与时俱进推动效能监察工作的有效途径探究
国际法务会计应用现状研究
新经济形势下加强企业管理的有效途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