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免疫治疗对重型肝炎与肝炎后肝硬化合并感染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9-04-08许婷婷

中国现代医生 2019年3期
关键词:感染临床疗效

许婷婷

[摘要] 目的 探討免疫治疗对重型肝炎与肝炎后肝硬化合并感染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2016年4月~2018年4月在我院消化内科治疗的84例重型肝炎与肝炎后肝硬化合并感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保肝、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使用免疫制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感染控制效果、炎性因子水平变化、肝功能各指标变化、疾病转归。 结果 观察组感染控制率为88.1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90%(P<0.05);观察组治疗后CRP、WBC、PCT、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总胆固醇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但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各指标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上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死亡等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重型肝炎与肝炎后肝硬化合并感染在常规抗感染、保肝等治疗基础上使用免疫制剂,可有效提升疗效,促进炎症消退,保护肝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

[关键词] 重型肝炎;肝炎后肝硬化;感染;免疫制剂;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 R57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9)03-0034-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immunotherapy for severe hepatitis and post-hepatitic cirrhosis with infection. Methods 84 patients with severe hepatitis and post-hepatitis cirrhosis who were treated in the 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 of our hospital from April 2016 to April 2018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liver protection, anti-infection and symptomatic supportive treatment. On this basis,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immunological agents. The infection control effect, the change of inflammatory factors, the change of liver function indexes, and the disease outcom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infection control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88.10%,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61.90%). The levels of CRP, WBC, PCT and TNF-α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otal bilirubin,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bumin, prothrombin time and total cholesterol betwee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P>0.05). But the indexes of the two groups after treatment were decreased significantly(P<0.05). The incidence of upper gastrointestinal hemorrhage, hepatorenal syndrome, hepatic encephalopathy and death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 The use of immunological preparations on the basis of conventional anti-infective, liver-protecting and other treatments for severe hepatitis and post-hepatitis cirrhosi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efficacy, promote inflammation, protect liver function, and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nd mortality.

[Key words] Severe hepatitis; Post-hepatitis cirrhosis; Infection; Immune preparation; Clinical efficacy

重型肝炎与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均处于肝功能严重受损阶段,也是慢性肝脏损伤的终末病理阶段,此时患者多伴有免疫功能低下,导致感染的发生率明显升高。临床统计显示,住院重型肝炎与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感染发病率高达10%~25%,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1]。单纯抗感染治疗虽能在短时间内消除炎症,但无法调整患者免疫功能,使得二重感染的发生率仍较高,因此在抗感染基础上使用免疫制剂,如免疫球蛋白、甘露聚糖肽等,可发挥免疫调节作用,有助于感染的防控,改善患者预后[2]。本研究进一步分析免疫治疗对重型肝炎与肝炎后肝硬化合并感染的临床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6年4月~2018年4月在我院消化内科治疗的84例重型肝炎与肝炎后肝硬化合并感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2例,男26例,女16例,年龄39~74岁,平均(61.2±11.7)岁;对照组42例,男25例,女17例,年龄40~76岁,平均(61.7±12.2)岁。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制定的《肝硬化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草案)》[3]中相关诊断标准,并有发热≥38.5℃,血常规可见中性粒细胞>250 mm3,确诊为合并感染;其中,肺部感染21例、泌尿道感染13例、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33例、肠道感染17例;排除肾功能严重障碍、药物过敏。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感染类型等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根据感染类型及药敏情况选择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他啶、头孢噻肟钠)、喹诺酮类(左氧氟沙星)等进行抗感染治疗,连续治疗5 d为1个疗程,视情况使用1~2个疗程;服用甘草酸二铵(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 0628),150 mg/次,3次/d,连续服用1个月。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使用免疫制剂,口服参芪扶正丸(辽源誉隆亚东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B20020046)10 g/次,3次/d,连续服用4周;注射胸腺肽(成都地奥九泓制药厂,国药准字H20020545),皮下注射,1.6 mg/次,2次/周,连续治疗4周[4]。

1.3疗效判定标准

有效:治疗后体温恢复正常,感染症状消失,血常规各指标恢复正常;无效:治疗后仍有发热,感染症状仍然存在或加重,血常规各指标无好转[5]。

1.4观察指标

治疗后复查炎性因子各指标,包括CRP、WBC、PCT、TNF-α,PCT采用免疫色谱法检测,CRP及WBC在血常规中检测,CRP使用散射比浊法检测,TNF-α使用ELISA法检测;同时检测肝功能各指标,包括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总胆固醇,均使用ELISA法检测;观察治疗后有无上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死亡等发生。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感染控制率比较

2.2两组患者治疗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2.3两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各指标比较

2.4两组患者病情转归比较

3讨论

重型肝炎与肝炎后肝硬化最常见的并发症即为感染,临床以腹腔、腹膜炎最为多见,发生率达65%以上,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6]。引发感染的机制较为复杂,在长期的肝功能损伤状态下,肝脏解毒能力減弱,机体内毒素水平增加,使得IL-1、TNF-α等炎性介质在体内大量释放,引发应激性炎性反应,导致感染的发生[7]。同时,长期的肝功能损伤造成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紊乱,使得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下降,也是引发感染的重要原因。加之肠道菌群失调或屏障功能减弱、肝腹水、血清蛋白水平不足等,也是诱发感染的因素[8]。感染的发生能进一步损伤肝功能,诱发多种严重并发症,也会损伤机体免疫功能,导致体内内毒素、细菌、炎性介质等无法及时清除,最终可诱发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9]。

临床所致感染的病原菌种类较多,以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居多,感染部位依次为腹膜/腹腔、呼吸、消化、泌尿系统等。由于重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损害明显,对药物的代谢和解毒能力较差,因此对抗菌药物的选择需慎重,首选对肝功能影响小、毒性小的抗生素,如头孢噻肟钠、头孢他啶等头孢菌素类药物,效果不佳者根据药敏实验选择敏感性高的抗生素。同时需辅助保肝、对症支持治疗,以延缓肝功能的恶化[10-11]。

但大多患者存在免疫功能紊乱或低下的问题,单纯抗感染治疗无法降低二重感染几率,也不利于预后的改善。本研究选用免疫制剂,以期发挥机体免疫的正调节和负调节作用,提升机体抗病能力。胸腺肽是一种人工合成的高纯度多肽,是胸腺激素中最具免疫活性的因子,可发挥局部免疫调节作用,诱导T细胞分化成熟,增加细胞因子的生成,增强B细胞的抗体应答,调控细胞炎性因子、补体水平,避免其对组织的损伤,并能中和细菌毒素[12]。因此,胸腺肽能够增强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有效杀灭细菌病毒,促进肝细胞的修复,改善肝功能。参芪扶正丸属于纯中药制剂,具有补气活血、消炎解毒的功效,临床多用于肺癌、胃癌等癌症的辅助治疗,可有效调节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加快感染所致炎症的消除,保护肝功能。左旋咪唑片也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有一定调节作用[13]。免疫抑制药物的使用一方面能够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提升抗感染能力,促进炎症的早期消退;另一方面增强对肝细胞的保护作用,抑制肝功能恶化,增强机体营养水平,改善凝血功能,从而改善预后[14-15]。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感染控制率为88.1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90%(P<0.05);观察组治疗后CRP、WBC、PCT、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总胆固醇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但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各指标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上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死亡等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充分证明重型肝炎与肝炎后肝硬化合并感染在常规抗感染治疗基础上使用免疫制剂具有较好的控制感染效果,有效降低机体炎性因子水平,且不会加重对肝功能的负担,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抑制肝纤维化和肝硬化进展,能有效改善预后。

综上所述,免疫治疗对重型肝炎与肝炎后肝硬化合并感染的临床疗效确切,能增强抗感染治疗效果,保护肝功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王明芳,林苏,朱月永,等.常用炎性反应指标在肝硬化合并感染性发热患者的早期诊断价值及成本效益分析[J].中华传染病杂志,2016,34(6):327-331.

[2] 张克强.重型肝炎与肝炎后肝硬化合并感染的临床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9):2062-2063.

[3] 危北海,张万岱,陈治水,等.肝硬化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草案)[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24(10):869-871.

[4] 龚环宇,刘振国,张浩晔,等.重型肝炎及肝硬化继发感染病原菌分布与抗菌药物使用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6):2483-2486.

[5] 夏玲玲,程君,吴玲,等.重型肝炎和肝硬化并发肺炎95例临床分析[J].安徽医学,2011,32(10):1678-1680.

[6] 南月敏,牛学敏.肝硬化合并感染的早期识别与经验性治疗[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5,31(3):349-353.

[7] 陈衍秋.免疫治疗对72例肝硬化合并感染患者的临床效果[J].中华全科医学,2017,15(3):449-451.

[8] 施杨利,陈耀明.白蛋白对老年肝硬化合并感染患者血容量及预后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6(30):3346-3347.

[9] 郑宇,张雪青,吳金明,等.肝硬化合并细菌感染患者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水平的研究[J].中华消化杂志,2006,26(10):701-702.

[10] 彭浩.胸腺肽α1联合抗生素治疗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2, 35(1):53-54.

[11] 陈凯红,蒲云川,尹翠兰,等.氟康唑治疗重型肝炎和肝硬化合并真菌感染的疗效观察[J].肝脏,2013,18(9):653-654.

[12] 徐淑凡,朱银芳,华忠,等.胸腺肽α1联合苦参素治疗丙型肝炎后肝硬化代偿期的临床观察[J].中外妇儿健康,2011,(8):293-294.

[13] 周智宏,张国顺,刘培光,等.低剂量短效干扰素联合胸腺肽α1治疗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综合临床,2012,28(8):861-863.

[14] 孙颖,赵旭.白蛋白水平对除自发性腹膜炎外的肝硬化合并感染者的影响[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5,(1):57.

[15] 余永勤,刘汉勤,陈谭昇,等.人免疫球蛋白治疗肝硬化合并感染105例[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3,21(23):2344-2348.

(收稿日期:2018-10-18)

猜你喜欢

感染临床疗效
培育情感之花 铺就成功之路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131碘治疗甲亢患者的后期随访效果分析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小儿支气管哮喘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相关性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骨三相显像对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松动与感染的鉴别诊断价值研究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降钙素原在外科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