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DCE-MRI对子宫肌瘤诊断价值的探讨

2019-04-08蒙建兴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8期
关键词:信号强度准确性一致性

蒙建兴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广西 南宁 530023)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中最常见的良性妇科肿瘤,发病率约为20%~30%[1]。临床上对子宫肌瘤的治疗主要以手术切除为主,然而术前对子宫肌瘤的准确性有待提高[2]。因而,术前如何准确诊断子宫肌瘤是临床首要解决的问题。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技术作为一种能反映肿瘤组织在时间、空间上的异质性的强有力工具,通过生成信号强度-时间(signal intensity-time,SIT) 曲线定量或半定量测量参数,无创地评价肿瘤组织的血流动力学改变,为术前无创准确评价子宫肌瘤提供了基础[3]。本文通过分析67例子宫肌瘤患者行DCE-MRI检查的资料,探索DCE-MRI对子宫肌瘤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术前准确诊断子宫肌瘤提供可靠的影像学评估手段。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0月期间我院妇科收治的80例疑似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因阴道异常流血、腹痛、腹部触及包块而就诊,年龄分布于29~53岁,平均年龄为(41.08±13.69)岁。另选取同期60例健康妇女作为对照组,年龄分布于23~57岁,平均年龄为(40.52±13.87)岁。在检查前,所有患者及健康妇女均对此次研究知情同意,自愿参与研究,且两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MRI检查

采用Siemens Verio 3.0T磁共振扫描仪,患者仰卧位,脚先进并双臂上举,采用表面相控阵线圈进行盆腔扫描,首先进行常规平扫,然后进行矢状位弥散加权成像,最后进行矢状位动态增强扫描,轴位和冠状位T1WI为延迟扫描;常规扫描序列为T1WI参数:TR=594ms,TE=11ms,FOV=230mm×230mm,NEX=1,层厚 3.0mm、层距 1.0mm、扫描时间115s。T2WI参数:TR=6000ms,TE=96ms,,FOV=230mm×230mm,NEX=1次, 层 厚3.0mm、层距1.0mm、扫描时间132s。DWI序列(b值50s/mm2、400s/mm2、800s/mm2)TR=5501mm,TE=66mm,FOV=265x174mm,,NEX=3次,层厚5.0mm、层距1.0mm;矢状位动态增强序列T1VI BEfssag参数:TR4.39mm,TE1.62mm,FOV=280mm×206.8mm,NEX=1次,层厚3.0mm、层距0.6mm,扫描时间81s。从肘前静脉快速注入钆喷替酸葡甲胺,注入剂量按照0.1mmol/kg计算,对患者进行动态扫描,扫描6个时相。将原始图像传送至后处理平台,由至少2名MRI诊断经验丰富的医师进行阅片分析,并作出诊断。

1.3 观察指标

以手术活检病理诊断结果为参照,计算DCE-MRI对子宫肌瘤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以及准确性;比较子宫肌瘤患者与健康妇女的DCE-MRI检查参数,动态增强扫描参数包括峰值时间(TTP)、表观扩散系数(ADC)、平均信号强度(Mean)。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录入至SPSS17.0软件中处理,计量资料行t检验,以平均值±标准差(±s)表示,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采用McNemar检验(配对卡方检验)设计诊断结果四格表,诊断结果一致性实施Kappa检验,Kappa<0.4表示一致性较差,Kappa为0.4~0.7表示一致性中等,Kappa>0.7表示一致性良好。

2 结果

2.1 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对子宫肌瘤的诊断结果分析

80例疑似子宫肌瘤患者中,67例患者经手术病理确诊为子宫肌瘤,DCE-MRI对子宫肌瘤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97.01%(65/67)、92.31%(12/13)、96.25%(77/80),与手术活检病理诊断结果一致性较高(Kappa=0.719)(见表1)。

表1 DCE-MRI对子宫肌瘤的诊断结果分析(例)

2.2 两组MRI动态增强扫描参数比较

在DCE-MRI检查参数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子宫肌瘤组的峰值时间明显缩短(P<0.05),其表观扩散系数明显降低(P<0.05),最大信号强度明显增强(P<0.05),见表2。

表2 两组MRI动态增强扫描参数比较[n(%)]

图A~K分别为子宫肌瘤的MRI表现及病理结果

3 讨论

子宫肌瘤是一种常见的妇科良性肿瘤,主要是由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所致,临床症状以阴道异常流血、腹部疼痛、腹部包块、直肠压迫为主,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因此,临床上需对子宫肌瘤进行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4]。

目前,临床上针对子宫肌瘤多采取CT、超声等影像学检查方法,但由于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症、子宫平滑肌肉瘤的影像学表现较为接近,容易出现误诊[5]。由于子宫肌瘤多采取药物治疗或子宫肌瘤切除术,而子宫腺肌症多采取子宫全切除术,子宫平滑肌肉瘤采取子宫切除术或放化疗治疗,一旦误诊,容易导致不必要的子宫切除或贻误患者治疗时机[6],因此,临床上需对子宫肌瘤的临床诊断方法进行深入研究,以寻求一种准确的诊断方法。

DCE-MRI检查主要是在MRI常规扫描的基础上给予患者注射显影对比剂,对比剂进入血液后会增强局部血流信号,使血管组织轮廓更加清晰,通过观察病变部位的血供情况、血管通透性,描绘SI-T信号曲线,可对病变情况予以动态了解,进而作出准确判断[7]。通常情况下,MRI常规扫描时T1WI信号为等信号,而在动态增强扫描过程中,T1WI信号呈不均匀强化,T2WI信号呈高信号,且在病灶形成边界清晰的信号带,通过观察信号变化,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病变情况[8]。本次研究发现,DCE-MRI检查对子宫肌瘤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97.01%、92.31%、96.25%,与手术活检病理诊断结果一致性较高,说明DCE-MRI技术对子宫肌瘤的诊断准确性较高,可减少漏诊、误诊。此外,DCE-MRI技术可以提高丰富定量、半定量参数,包括峰值时间、表观扩散系数、最大信号强度等参数,可以无创、定量地评估肿瘤组织的血管容积、血管通透性及血流变化等情况,在病变发生形态学改变之前提供肿瘤的病理生理学变化,更早期地监测肿瘤变化,从而为更早、更准确地诊断子宫肌瘤。本组资料中,与对照组相比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DCEMRI定量参数对子宫肌瘤评价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综上所述,采用DCE-MRI扫描技术对子宫肌瘤进行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为临床诊断及治疗子宫肌瘤提供提供了无创影像学评估手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信号强度准确性一致性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不同扫描信号强度对视盘RNFL厚度分析的影响
关注减污降碳协同的一致性和整体性
电子自旋共振波谱法检测60Co-γ射线辐照中药材
注重教、学、评一致性 提高一轮复习效率
IOl-master 700和Pentacam测量Kappa角一致性分析
浅谈如何提高建筑安装工程预算的准确性
理解语境与名句的关系,提高默写的准确性
室内定位信号强度—距离关系模型构建与分析
为桥梁领域的示值准确性护航
WiFi信号强度空间分辨率的研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