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肝细胞癌合并周围型动-门静脉瘘介入治疗方案及效果分析

2019-04-08尹义全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8期
关键词:洛铂瘘口门静脉

尹义全

(山东省梁山县人民医院 山东 济宁 272600)

在初次就诊肝癌患者中,我国临床上较为多见的为符合巴塞罗那C期患者,且其中多数合并由动-门静脉瘘(AP),最常见的即为周围型APF[1]。针对此类患者,首选的治疗方案即为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特别是在处理瘘口方面,首选的方法即为介入治疗,其可显著提升患者疗效,且可最大程度的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在临床选择围介入期治疗方法和选择栓塞材料方面有多种方案[2-3]。因此本文即对肝细胞癌合并周围型动-门静脉瘘(APF)介入治疗方案及效果做了分析,现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肝细胞癌合并周围型-动-门静脉瘘患者50例为对象进行研究,回顾性分析其全部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符合2017年版《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均行MRI、CT、超声等检查。其中男34例、女性16例,年龄范围22~79岁,平均年龄(52.3±4.7)岁。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实施介入治疗,即行经肝动脉化学栓塞(TACE),具体方法为:术中对右侧股动脉采用Seldinger技术进行穿刺,穿刺成功后将血管鞘置入,向腹腔中插入5F肝管,超选择进入左右肝动脉、肝固有动脉,对APF情况、肿瘤血供、部位等予以了解,并经膈下动脉、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对肝外是否存在异常供血血管进行观察。同时治疗APF和肝内肿瘤病灶。经微导管超超选择对每个病例选择至病变靶血管处。本组50例患者化疗灌注均采用10~20mg洛铂,常用栓塞剂1400~2000μm明胶海绵颗粒、5~12ml罂粟乙碘油、6~12ml碘化油。栓塞剂根据患者术中造影结果选择1或2种。术后全部患者均持续性泵入3~6mg生长抑素,泵速为4~6ml/h,同时给予支持治疗,如静脉输注40mg奥美拉唑。在行肝动脉造影的过程中,患者门静脉、肝动脉于动脉期可见2级、3级分支同时显影,表明其具有较为丰富的分流量,若门静脉显示4级以上分支,则表明其具有较少的分流量。患者治疗方案根据不同的分流量予以选择。如果患者分流量较小,如血液分流量或小范围较少者可采用TACE直接治疗,主要栓塞剂选择罂粟乙碘油和碘化油等,行门静脉、肝动脉完全性局部的双血管栓塞。其中14例患者超液化碘油+洛铂治疗,10例采用碘化油+洛铂治疗。而针对具有丰富分流量的患者,采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剂于微导管超超选择至瘘口前进行栓塞,然后实施TACE治疗,待完全栓塞肿瘤后,向瘘口处退出微导管后,对瘘口采用明胶海绵颗粒进行栓塞。其中采用超液化碘油+洛铂+明胶海绵治疗14例,采用碘化油+洛铂+明胶海绵治疗12例。

1.3 观察指标

总结分析其治疗效果,判定标准[4]:根据mRECIST标准进行评估:动脉期增强显影显示所有目标病灶完全消失为完全缓解(CR);动脉期增强显影显示所有目标病灶直径综合缩小30%以上为部分缓解(PR);动脉期增强显影显示所有目标病灶直径综合增加20%以上或新病灶出现为进展(PD);动脉期增强显影显示所有目标病灶未达到完全或部分缓解标准为稳定(SD)。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进行数据处理。t值用以检验计量资料,χ2用以检验计数资料,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组50例患者行介入治疗前,合并门静脉癌栓者25例,中重度腹水18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31例。治疗后12例患者腹水显著减少,7例腹水症状消失。经介入治疗后,术前35例甲胎蛋白阳性者中25例患者该指标下降,且术后发生上消化道出血者2例。经随访,本组50例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1.3个月,见表。

表 周围型APF肿瘤患者经不同TACE方案介入治疗的效果[n(%)]

3 讨论

在临床上,肝癌患者的癌细胞可大量分泌血管生长因子,且可导致门静脉与肝动脉之间形成交通血管网,且该网分布广泛,同时可损伤患者巨噬细胞功能,从而使得小动脉血管壁上沉积抗原抗体复合物,从而引发vWF,其可促使胶原酶分泌大量增加,且可下调在血管内皮细胞中的表达,可降解胶原纤维,并破坏血管壁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减弱管壁支撑力,并增加其通透性。而大量繁殖的肿瘤细胞可对门静脉系统造成侵犯,从而引发周围型APF[5-6]。对于肝细胞癌患者而言,其肿瘤分布区域多存在周围型APF,且大量扩张的癌组织可经瘘口促使异常血窦与门静脉分支相通,这就使得门静脉中癌细胞进入机会增大,特别是具有丰富分流量的APF,其可引起门静脉中肝细胞转移或肝内播散,从而对患者的预后产生严重影响[7]。而在治疗此类患者的过程中,通过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其可在一定程度上对肿瘤实现栓塞,并能组织其进入门静脉中,进而达到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的目的[8]。本文的研究中,本组50例患者行APF瘘口术后40例患者完全消失,部分瘘口闭合6例,经随访,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1.3个月。因此可见,针对肝细胞癌合并周围型APF患者实施介入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和意义。

综上所述,根据不同分流量对肝细胞癌合并周围型APF患者选择合理的栓塞剂质量,既能对其临床症状予以显著改善,又能将术后并发症最大程度减少,还能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洛铂瘘口门静脉
超声下瘘口压迫加瘤腔内注射凝血酶治疗股肱假性动脉瘤17例临床改良探究
自发性脑脊液鼻漏瘘口定位与内镜手术21例分析
洛铂的药理学作用及其在卵巢癌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应用房间隔缺损封堵器封堵结核性支气管胸膜瘘的疗效分析
微氧渗透辅助负压封闭治疗在食管癌三切口术后颈部吻合口瘘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3.0T MR NATIVE True-FISP与VIBE序列在肝脏门静脉成像中的对比研究
基于W-Net的肝静脉和肝门静脉全自动分割
洛铂与顺铂联合氟尿嘧啶在胃肠道肿瘤肝转移介入治疗中的比较分析
洛铂对人肺腺癌A549、A549/DDP细胞株抑制作用的研究
肝脏门静脉积气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