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铂与顺铂联合氟尿嘧啶在胃肠道肿瘤肝转移介入治疗中的比较分析
2017-03-24姜立东
姜立东
【摘要】 目的 探讨洛铂与顺铂联合氟尿嘧啶在胃肠道肿瘤肝转移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40例胃肠道肿瘤肝转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洛铂组(洛铂联合氟尿嘧啶治疗)和顺铂组(顺铂联合氟尿嘧啶治疗), 各20例。分析胃肠道肿瘤肝转移扫描情况分析, 并评价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40例患者的胃肠道肿瘤肝转移扫描情况分析:其中胃癌患者23例, 不染色4例(17.4%), 較均一染色7例(30.4%), 边缘环状染色12例(52.2%);大肠癌17例, 不染色3例(17.6%), 较均一染色6例(35.3%), 边缘环状染色8例(47.1%)。洛铂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40%, 高于顺铂组的1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洛铂联合氟尿嘧啶联合治疗胃肠道肿瘤效果确切,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洛铂;顺铂;氟尿嘧啶;胃肠道肿瘤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04.053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of lobaplatin and cisplatin combined with fluorouracil in interventional therapy for liver metastasis of gastrointestinal tumor. Methods A total of 40 patients withliver metastasis of gastrointestinal tumor as study subjects were divided by different treatment measures into lobaplatin group (lobaplatin combined with fluorouracil for treatment) and cisplatin group (cisplatin combined with fluorouracil for treatment), with 20 cases in each group. Analysis was made on scanning status in liver metastasis of gastrointestinal tumor, and clinical effects were evaluated and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Scanning status in liver metastasis of gastrointestinal tumor in 40 patients showed 23 cases with stomach cancer, 4 cases without staining (17.4%), 7 cases with uniform staining (30.4%) and 12 cases with edge ring-staining (52.2%); and 17 cases with colorectal cancer, 3 cases without staining (17.6%), 6 cases with uniform staining (35.3%) and 8 cases with edge ring-staining (47.1%). The lobaplatin group had higher total effective rate as 40% than 10% in the cisplatin group, and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 Combination of lobaplatin and fluorouracil shows precise effect in treating patients with gastrointestinal tumor, and this method is worth clinical promotion.
【Key words】 Lobaplatin; Cisplatin; Fluorouracil; Gastrointestinal tumor
在临床研究中, 因肝脏具有双重血供的解剖特征, 胃肠道肿瘤在出现远处转移情况时, 会先经过门静脉后转移到肝脏处, 因此使肝脏成为消化道肿瘤最早发生转移的位置。随着介入治疗在肝转移瘤治疗上的应用, 可将患者的中位生存期提高到约20个月[1], 且具有损害小、疗效显著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势, 于临床治疗中得到肯定。鉴于此本次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0月本院收治的40例胃肠道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以2014年1月~2015年10月本院收治的40例胃肠道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7例, 女13例, 年龄最大40岁, 最小74岁, 平均年龄(52.3±7.3)岁。所有患者均证实为术后肝转移或者并发肝转移者;其中结肠癌者7例, 胃体癌者10例, 贲门癌者13例, 直肠癌者1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洛铂组和顺铂组, 各20例。
1. 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利用Seldinger技术实施股动脉穿刺插管, 选取由Terumo公司制造的4F-RH导管, 根据具体情况可于必要时利用3F-SP微导管。对所有患者实施肝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以及腹腔干动脉造影, 可对肝内病灶处的数目、部位以及染色的程度、供血动脉等进行观察。发现肿瘤染色后, 可在肿瘤主要供血动脉内进行灌注药物。洛铂组:取5-氟尿嘧啶1000 mg经0.9%氯化钠100 ml稀释进行灌注, 另取洛铂30 mg和0.9%氯化钠20 ml混合灌注;再灌注后将超液态碘化油以及吡柔比星60 mg实施栓塞。顺铂组:取5-氟尿嘧啶1000 mg以及顺铂80 mg经0.9%氯化钠100 ml
加以稀释进行灌注, 与洛铂组的栓塞方法一致。在治疗过程中, 应根据肿瘤直径的大小以及病灶内血液流速以及邻近静脉情况全面控制碘油使用量。在本次研究中碘化油的使用量在2.0~15.5 ml, 平均碘化油用量为5.54 ml。术中对患者的生命体征严密观察, 并利用动脉造影对患者的肿瘤供养动脉、门静脉的栓塞治疗情况予以评估;全部的患者均實施1~5个疗程的栓塞治疗。
1. 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术后对所有患者实施随访1年, 于治疗前和第2次治疗后的4~6周实施CT增强扫描, 以能对治疗情况进行评价。并根据改良的实体瘤评判标准(RECIST)将患者的近期疗效分为以下等级:全部的病灶经扫描均完全消失为完全缓解(CR);病灶扫描的直径总和缩小程度超过30%为部分缓解(PR);目标病灶扫描的直径总和缩小未到部分缓解的标准或未符合进展的标准为稳定(SD);病灶的直径总和增加超过20%或者发生新病灶为疾病进展(PD)。总有效率=部分缓解率+完全缓解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患者的胃肠道肿瘤肝转移扫描情况分析 经观察胃肠道肿瘤肝转移的数字减影扫描(DSA)发现, 肿瘤边缘有环状染色、不染色以及较均-染色等情况, 其中边缘环状染色是较为常见的。染色显著患者可观察到供血动脉有增粗的现象, 且血管比较丰富;另显示有血管紊乱、血管湖以及动脉-静脉瘘、动脉-门静脉瘘等现象。而乏血供者则观察到肝动脉分支弧状移位以及牵拉或者僵直等现象, 发现纤细新生血管较少;肿瘤多未被染色, 而肝实质期已形成肝内充盈缺损区域;并有部分患者经扫描未发现肿瘤血管的征象。而碘油的沉积密度程度随着肿瘤染色浓度的提高而升高, 当病灶数目较多以及体积越大时, 栓塞所需要的碘油剂量也就越多。其中胃癌患者23例, 不染色4例(17.4%), 较均一染色7例(30.4%), 边缘环状染色12例(52.2%);大肠癌17例, 不染色3例(17.6%), 较均一染色6例(35.3%), 边缘环状染色8例(47.1%)。
2. 2 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情况 洛铂组中13例患者血供丰富实施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 其碘油沉积较佳;另7例乏血供者经肝固有动脉将碘化油乳剂注入, 但碘油沉积情况较差, 后选用微导管超选择于肿瘤供血动脉实施挤压式栓塞, 碘油出现沉积现象。洛铂组中12例碘油沉积不佳情况, 采取上述方法较为佳。治疗后, 洛铂组患者CR 5例, PR 3例, SD 7例, PD 5例;顺铂组患者CR 1例, PR 1例, SD 10例, PD 8例, 洛铂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40%, 高于顺铂组的1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消化道肿瘤一旦发生肝转移情况, 将会对患者的预后造成不良影响。针对肝孤立性转移瘤应采取手术切除治疗;而对于不适合实施根治术的患者, 应给予介入治疗;针对晚期消化道肿瘤, 伴随全身广泛转移者可实施综合治疗。以往对晚期胃肠道癌治疗主要采取5-氟尿嘧啶以及亚叶酸钙联合治疗[2-6];但是第一代铂类药物具有严重的消化道反应、肾毒性以及神经毒性, 多数患者不接受;第二代铂类的消化道反应较第一代铂类轻[7], 但能造成骨髓抑制的情况, 且与第一代铂类具有一定的交叉耐药性, 因此第一代以及第二代铂类药物治疗胃肠癌效果较差。
洛铂是第三代铂类药物, 该药的抗肿瘤机制与其他铂类较为类似, 主要是形成DNA的链内和(或)链内交联, 可对肿瘤细胞的DNA复制以及转录进行有效的抑制, 继而可对细胞的周期进行扰乱, 以实现抑制肿瘤发展的效果。经临床研究, 洛铂的抗癌活性和顺铂以及卡铂均较为相同, 但其治疗效果高于顺铂、卡铂;且对卡铂以及顺铂的耐药性肿瘤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经本次研究发现, 胃肠道肿瘤肝转移患者实施洛铂以及氟尿嘧啶联合治疗的洛铂组患者总有效率为40%, 高于顺铂组的1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洛铂属于一种安全、有效的铂类药物, 其联合5-氟尿嘧啶治疗胃肠道肿瘤肝转移疗效较为理想, 且可延长患者的生存其, 可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叶荣豪, 徐萌, 赵建夫. 含洛铂联合化疗方案对胃肠道恶性肿瘤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13, 5(4): 261-267.
[2] 张晓前, 苑天文, 赵玉山. 洛铂联合氟尿嘧啶在胃肠道肿瘤肝转移介入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5, 15(12):1766-1768.
[3] 张晓前, 苑天文. 洛铂与顺铂联合氟尿嘧啶在胃肠道肿瘤肝转移介入治疗中的比较分析.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6, 16(6):902-905.
[4] 李成浩, 马英桓, 颜永红. 顺铂与洛铂腹腔灌注治疗胃肠道肿瘤比较分析.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12, 41(1):73-77.
[5] 傅玲, 王明玉, 曾洪生. 洛铂联合氟尿嘧啶治疗晚期食管癌的临床观察.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11, 16(9):833-835.
[6] 伍福胜, 胡冰. 顺铂联合氟尿嘧啶腹腔、静脉对照治疗消化道癌肝转移的临床观察. 肿瘤研究与临床, 2001, 13(6):421-422.
[7] 郭文文. 洛铂用于胃肠道肿瘤腹腔灌注治疗的实验研究及临床观察. 吉林大学,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