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药合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湿热中阻型临床观察
2019-04-08杨淑娟董世旭周永志徐敬江王红霞
杨淑娟,董世旭,周永志,徐敬江,付 凯,王红霞
(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肝胆脾胃病科,河南 开封 475000)
笔者用半夏泻心汤合清中汤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湿热中阻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100例,均为2012年1月至2016年6在我院治疗患者,经胃镜及病理确诊,根据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25~62岁,平均(32.65±1.35)岁;病程9~37个月,平均(13.65±1.82)个月;病变部位在胃窦26例,在胃体16例,胃体并胃窦8例,伴有肠化生8例。观察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26~61岁,平均(32.71±1.21)岁;病程11~39个月,平均(14.98±1.61)个月;病变部位在胃窦26例,在胃体15例,胃体并胃窦9例,伴有肠化生1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符合2017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发布的《慢性萎缩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1]中有关标准,经胃镜及病理确诊。胃镜检查示胃黏膜有活动性炎症,黏膜充血明显,呈斑点状或斑片状潮红,可伴有散在糜烂或出血点,胃蠕动减慢甚至消失,或见胆汁反流。辨证为湿热中阻型,临床表现为胃脘灼热胀痛,呕吐,嗳气频繁,嘈杂泛酸,口苦口臭,渴不欲饮,便秘,小便赤短,舌质红苔黄厚或厚腻,脉滑或濡数。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有严重性心肺肾合并疾病,有用药禁忌,妊娠妇女和生理期。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用常规西药治疗,用药期间给予其用药指导、健康教育宣讲、日常饮食指导。告知药物使用方法、用药禁忌、疾病知识、自我保养方法,作息规律,尽量以少量多餐和清淡为主进食等。口服奥美拉唑20mg、每日2次,克拉霉素0.5g、每日2次,甲硝唑0.5g、每日2次,枸橼酸铋钾胶囊0.6g、每日2次。胆汁反流加服铝碳酸镁片0.5g、每日3次,消化不良加复方消化酶胶囊2粒、每日3次,饭后口服,马来酸曲美布汀片2片、每日3次,饭前口服。
观察组加用半夏泻心汤合清中汤加减治疗。药用法半夏、郁金、鸡内金各13g,茯苓、白芍、陈皮、栀子、黄连、白术各10g,黄芩、干姜、党参、炙甘草各9g,大枣4枚。舌质红、口干舌燥加石斛10g,食欲不佳加焦麦芽10g,小便赤短、便秘加大黄5g,胃疼严重加川楝子、延胡索各8g。水煎服。
两组均治疗3个月后统计疗效。
3 疗效标准[2]
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胃酸基本恢复正常,胃黏膜组织学见腺体萎缩、肠化生和异型增生恢复正常或减轻2级以上(含2级),胃镜检查未见活动性炎性反应。有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胃酸减少50%以上,胃黏膜组织学见腺体萎缩、异型增生减轻,胃镜检查活动性炎性反应减轻。无效:临床症状未见改善,甚至加重恶化,胃酸未见减少或增多,胃黏膜组织学见腺体萎缩、异型增生未减轻或加重,胃镜检查示活动性炎性反应未减轻或加重。
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治疗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5 讨 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中医“胃痛”范畴。为不合理饮食、作息不规律,常进食辛辣类、油炸类,作息混乱等,导致邪气藏于体内、湿热内蕴、食积湿困引起。治疗原则为养胃补脾,祛湿热。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论》,具有调和肝脾、寒热平调、消痞散结功效。主治寒热错杂之痞证,心下痞,但满而不痛,或呕吐,肠鸣下利,舌苔腻而微黄。方中半夏散结消痞、降逆止呕,干姜温中散邪,黄芩、黄连清热消痞,人参、大枣益气,甘草调和诸药。清中汤加减来源于《医学心悟》,主治胃脘疼痛、胃部有热、外感胃脘痛。方中栀子、黄连解毒清热,法半夏、茯苓、白术祛湿化痰,鸡内金、陈皮健胃消食,白芍补气健脾,郁金疏肝理气。中西药合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湿热中阻型疗效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