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力针法治疗肩周炎临床分析
2019-04-06张蕴,毛翔
张 蕴,毛 翔
(1.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临床医学系,福建 福州 350101;2.重庆市中医院,重庆 400020)
本研究用阻力针法治疗肩周炎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70例,均为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诊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男28例、女17例,年龄(68.33±6.34)岁,病程(1.15±10.46)天。观察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68.09±4.33)岁,病程(1.09±10.71)天。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符合西医《软组织病针灸治疗学》诊断标准。肩部疼痛,向颈部、耳部、前臂放射,肩部活动受限,以上臂外展、内旋最为显著,肩部压痛[3];②肩部有疼痛等不适症状。
排除标准:①手术损伤导致的肩周炎;②全身情况不佳,或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用电针治疗:患者取仰卧位,以阿是穴、肩井、肩髃、阳陵泉、尺泽、后溪为穴位[2],穴位常规消毒,取0.35×40mm号金针或银针刺入穴位,得气后留针30min。1日2次,14天为一疗程,治疗1个疗程。
观察组用阻力针法:患者椅背座位,将肩周炎侧肢体外展、内收、上抬以及摸头、上举等动作,让产生疼痛感,在能够承受的范围内尽量增加疼痛的程度。当疼痛感明显时保持该姿势和体位的痛点,选择1~2处穴位针刺,并且适当加大动作的幅度,提高疼痛感,针刺约5min。结束针刺后更换姿势,对新的痛点进行针刺。1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3 观察指标
肩关节活动范围(ROM)满分30分,分值越高表示活动范围越大。
用SPSS17.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疗效标准
显效:肩部功能完全恢复,疼痛消失。一般:肩部功能改善,疼痛基本消失。无效:肩部功能无改善甚至加重。
5 治疗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两组肩关节活动范围比较。肩关节活动范围评分对照组为(22.9±1.6)分、观察组为(25.7±1.2)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6 讨 论
肩周炎属中医“痹证”范畴。发病原因是风邪入侵,阻滞经络。治疗肩周炎的关键在于通经络,行气血。
阻力针法有促进气血循环,消炎止痛的作用。与普通电针方法不同的是,阻力针法取穴及体位都有显著的特点,治疗的关键在于“动”字。阻力针法重视对于痛点的治疗,因为痛点正是肩周炎病变的关键。治疗过程中,通过让患者不断变换体位和姿势的方法,找到相应的痛点,然后进行针对性的针刺治疗,配合患者相应的体位和姿势,能够松解粘连的韧带和关节囊等,增强通经络、疏血气的作用,起到“通则不痛”的治疗效果,特别是可以明显提高肩关节活动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