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创新引导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实践探究

2019-04-03陆健强

读天下 2019年11期
关键词:校企融合创新

摘要:实践教学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是大学生学习创新活动的基础。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可客观上满足培养学生接触一线创新制造的需要,拓展学校教学条件,丰富实践教学资源;另一方面,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是培养岗前人才,引导高校融合企业需求的良好渠道,是新时期校企合作共同推进教学水平提高的新模式。因此,探索以创新引导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实践,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关键词:创新;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校企融合

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是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与职业技术岗位全方位接触,巩固理论知识、训练科学技能、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实践性学习与训练平台。国家教育相关法规和规定对高校校外实践环节一直在不断强调重视落实,但目前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和管理仍存在不少问题。为此,拓展校际之间、校企之间、高校与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加强各种形式的实践教学基地和实验室建设,探索以创新引导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实践,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一、 研究背景

通过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各种大学生实践教学活动,加强校企科学研究的合作,开展基于大学生实践参与的校企项目合作,其根本改革目标在于切实提高大学生本科教学的创新能力,实现培养高水平、高质量本科创新型人才的目的。同时,以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作为沟通桥梁,可促进高校与企业之间的资源共享,高校与企业具有不同的工作性质和组织文化,各有所长,相互间的合作与交流有利于取长补短,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发展需要。

二、 改革内容

以“创新引导”为核心思想,探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基地管理模式及运行机制,实行“学校老师+基地骨干”的双指导老师制,采用分班综合对比的分析方法,对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实践研究进行探索与分析。建设基于创新引导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对引导和鼓励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发挥学生实验训练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素质协调发展发挥重要作用,其具体的改革内容如下。

(一) 基地管理模式及运行机制设计

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成立由学院和企业共同组成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教育创新管理委员会,由校企双方的主要负责人分任主任和副主任,其成员包括指导教师、公司人事部门主管领导、基地的负责人、技术部门主管,参与所属专业的教育咨询,研讨专业建设与发展,制定指导性培养方案,修订和完善实施性培养方案。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教育创新管理委员会每学年(学期)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制定本学年(学期)的工作计划,并负责对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进行日常管理。

(二) 联合指导教师队伍的组成

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指导教师队伍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具有丰富实践教学经验的指导老师及企业单位的技术骨干。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实践教学活动实行“学校老师+基地骨干”的双指导老师制。学校配备的指导老师主要负责大学生校外实践学习的方向指导;基地的技术骨干全面负责大学生的实践创新的技术指导。校外实践教学的安排,应是校内外导师所设置的选择与企业单位生产实践紧密相关的教学实践,突出高技术,勇创新的特点。

(三) 经费的筹措与投入

鼓励合作的企业单位根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教育创新管理委员会制定的工作计划,每年拨专款支持基地的正常运转,确保经费充足,到位及时,促进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可持续发展。

(四) 以项目为导向

坚持“创新引导”的核心思想,依托高校人才和学科集中的优势,融合企业技术力量强大的特点,设置以解决企业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的校企合作项目为导向的实践教学活动,构建新形势下的校企科研合作平台。

三、 成果和效果

基于创新引导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摒弃以往学生参加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实践活动就是简单参观或者生硬地参与一些机械工作的观念,坚持以“创新引导”为核心思想,组建了学院和企业结合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教育创新管理委员,以此基础上,实现“学校老师+基地骨干”的双指导老师制,以及引导学生实践创新活动的校企共设项目计划。切合了学校高水平实践教学活动建设的要求,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并促进了高校与企业之间的资源共享,构建了新形势下的校企科研合作平台。

参考文献:

[1]崔亚东,兰伟.地方高等院校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阜阳师范学院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7(7):156-157.

[2]佘镜怀.高校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评价体系的研究[J].天津电大学报,2012(3):51-56.

[3]吴立新,梁春岩.工科院校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质量监控机制研究[J].吉林建筑大学学报,2013,30(4):99-101.

[4]穆春阳,张春涛,李茂强,等.产学研模式下工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与机制建设研究[J].科技视界,2015(35):18-19.

[5]马连湘,陈克正,等.工科专业产学研结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山东高等教育,2015(3):36-41.

作者简介:

陆健强,广东省广州市,华南农业大学电子工程学院。

猜你喜欢

校企融合创新
校企融合 建设现代学徒制的“双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
校企深度融合下的“企业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探究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浅析
校企深度融合背景下高职模具专业课程体系重构与实践
第二课堂建设有效推进职校学生职业素养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