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失效不锈钢冷凝管点蚀敏感性的影响因素

2019-04-03,,,,

腐蚀与防护 2019年3期
关键词:含碳量冷凝不锈钢

,,,,

(1. 江苏科技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镇江 212003; 2. 江苏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 常熟分院,常熟 215550)

作为一种环保型制冷剂,二氟甲烷( HFC-32,F32)近年来得到了广泛使用。我国工业化生产F32的主要方法是液相法中的二氯甲烷氟化法。在F32的生产过程中,需用冷凝器对不同沸点的产物进行冷凝分离。

国内某公司使用的冷凝器是列管式冷凝器,设计使用年限为8 a。壳程所用材料为16MnDR钢,管程材料为022Cr19Ni10(美国牌号304L)不锈钢。管程待冷却介质为R(某种混合溶液),HCl,HF,压力1.6 MPa,温度为12 ℃。壳程反方向通入的冷凝介质是30%(质量分数,下同)CaCl2水溶液,压力为0.4 MPa,温度为-35 ℃。冷凝器使用4个月后,不锈钢列管发生了点蚀穿孔泄漏。失效分析发现,穿孔由外向内发生,说明腐蚀是由冷凝液引起的。管程材料中含碳量偏高,疑似使用的是含碳量较高的304不锈钢,而非304L不锈钢。同时,由于失效部位发生在冷凝液出口处,说明温度对材料在该介质中的点蚀行为影响较大。故本工作拟分析温度对不同材料点蚀敏感性的影响,为预防同类事故的发生提供借鉴。

1 试验

1.1 试样

对失效管的化学成分进行了测试,同时测试了304、304L和316L不锈钢的化学成分,结果见表1。

表1 材料化学成分Tab. 1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Materials %

其中,失效管的碳含量分布非常不均匀,碳含量最高达0.121%。

电化学试验用试样的处理过程如下:将试样工作面背面焊上铜导线,露出10 mm×10 mm的工作面,非工作面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封装。用水砂纸(320~2 000号)逐级打磨试样工作面,并用酒精擦洗、吹干后待用。

1.2 试验方法

采用动电位扫描法结合电化学阻抗谱来评价材料的耐点蚀性。试验采用标准三电极系统,即工作电极为试样,参比电极为饱和甘汞电极(SCE),辅助电极为Pt电极。测试仪器为EG&G PARCM283恒电位仪。动电位曲线扫描速率为0.5 mV/s,阻抗测试频率范围10 mHz~100 kHz,交流扰动信号幅值为10 mV。

由于腐蚀发生在冷凝液出口处,此处温度略高于0 ℃,鉴于实验室条件所限,故试验溶液采用30%(质量分数,下同)CaCl2溶液,温度为2,5,10 ℃。通过单孔恒温水浴锅控制温度,将水浴锅密封以保持温度恒定,在水浴锅中加入冰块以控制温度。

2 结果与讨论

2.1 含碳量对材料耐点蚀性的影响

表1可见,304和304L不锈钢的最大区别在于碳含量的差异,因为失效试样碳含量明显超过设计材料304L的标准,符合304不锈钢标准,故选取这两种材料进行比较,以明确含碳量对不锈钢点蚀敏感性的影响。

由图1可见:在2 ℃ 30% CaCl2溶液中,304L不锈钢的点蚀电位为-19 mV,高于304不锈钢的(-95mV),此外,在维钝状态,304L不锈钢的维钝电流密度小于304不锈钢的。这一方面说明在此介质中,304不锈钢的点蚀敏感性高于304L不锈钢的;另一方面,在不锈钢点蚀形成之前,304不锈钢的腐蚀速率略大于304L不锈钢的。说明随着碳含量的增加,不锈钢的点蚀敏感性增加。失效不锈钢管的碳含量最高处达0.12%, 不仅远远高于304L不锈钢的标准要求,甚至高于304不锈钢的标准要求,这是导致其发生点蚀的关键原因。

图1 304和304L不锈钢在2 ℃ 30% CaCl2溶液中的极化曲线Fig. 1 Polarization curves of 304 and 304L stainless steels in 30% CaCl2 solution at 2 ℃

2.2 温度对材料耐点蚀性的影响

2.2.1 温度对304L不锈钢耐点蚀性的影响

由图2可见:304L不锈钢的自腐蚀电位随温度的升高而负移,说明随着温度的升高,304L不锈钢的热力学稳定性变差,腐蚀倾向增大;此外,随着温度的升高,304L不锈钢的点蚀电位也负移。由表2可知,当温度从2 ℃升高到5 ℃和10 ℃时,点蚀电位从-17.3 mV分别负移至-52.5 mV和-83.2 mV,说明304L不锈钢的点蚀敏感性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失效部位出现在温度较高的冷凝液出口处。

图2 304L不锈钢在不同温度30% CaCl2溶液中的极化曲线Fig. 2 Polarization curves of 304L stainless steel in 30% CaCl2 solution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表2 304L不锈钢在不同温度30% CaCl2溶液中的点蚀电位Tab. 2 Pitting potentials of 304L stainless steel in 30% CaCl2 solution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304L不锈钢在含Cl-溶液中的腐蚀过程,是钝化膜受到Cl-侵蚀发生破坏以及材料中易钝化合金元素Cr、Ni与溶液中氧发生反应发生自钝化的动态平衡过程[1-2],随着温度的升高,钝化膜的溶解速率加快,且大于钝化膜的修复速率,同时Cl-在金属表面膜上的吸附性增强,使得点蚀数量增多,从而增加了不锈钢的点蚀敏感性。

由图3可见:当温度为2 ℃和5 ℃时,Nyquist图谱均呈现出单一的容抗弧,说明此时反应体系均由单一的电荷转移所控制;5 ℃时的容抗弧半径相对减小,说明其反应阻力较小,钝化膜的稳定性相对较差,点腐蚀敏感性增加。当温度升高到10 ℃,Nyquist图谱出现了双电容特征,高频端容抗弧与5 ℃时的相近,由于高频区对应于电解液和电极表面的电阻,说明两者膜的阻抗接近,低频区主要对应于腐蚀过程的电化学反应的电荷迁移阻力。10 ℃时,在低频区出现了类似由扩散步骤控制的Warburg阻抗特征,说明此时体系出现了混合控制过程,即除了电荷转移控制之外,还出现了传质过程控制[3],说明此条件下,腐蚀速率增大,腐蚀产物较多,对电极表面的覆盖程度增大,阴极反应的氧扩散受到影响,点蚀敏感性增加。电化学阻抗试验表明,在30% CaCl2溶液中,温度略微增加即会对304L不锈钢的点蚀性能产生较大影响。

图3 304L不锈钢在不同温度30% CaCl2溶液中的Nyquist图谱Fig. 3 Nyquist polts of 304L stainless steel in 30% CaCl2solution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2.2.2 温度对316L不锈钢耐点蚀性的影响

在含有较高浓度Cl-的溶液中,虽然304L不锈钢的耐点蚀性优于304不锈钢的,但由于两者的成分差异不大,且不含耐Cl-侵蚀的Mo等元素[4-5],其耐点蚀性提高程度有限,当体系温度较高时,304L不锈钢仍然具有发生点蚀的潜在风险。为此,研究了含有Mo元素的316L不锈钢在此介质中的耐点蚀性能,寻找材料替代的可行性。

由图4和表3可见:当温度为2 ℃时,316L不锈钢的点蚀电位高达882.3 mV,随着温度升高到5℃和10℃时,点蚀电位虽然也随之下降,但仍然处于较高水平;当温度为10 ℃时,316L不锈钢的点蚀电位为472.8 mV,远远高于304L不锈钢在2 ℃时的。316L不锈钢在5 ℃时的自腐蚀电位与在2 ℃时的较为接近,说明在这两个温度下,316L不锈钢的稳定性变化不大,只是当温度进一步升高到10 ℃时,体系的自腐蚀电位才发生负移,此时材料的稳定性变差。

图4 316L不锈钢在不同温度30% CaCl2溶液中的极化曲线Fig. 4 Polarization curves of 316L stainless steel in 30% CaCl2 solution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表3 316L不锈钢在不同温度30% CaCl2溶液中的点蚀电位Tab. 3 Pitting potentials of 316L stainless steel in 30% CaCl2 solution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由此可见,在含有较高浓度Cl-的溶液中,316L不锈钢的热力学稳定性、耐点蚀性均明显优于304L不锈钢的,并且即便介质温度升高,材料也具备较好的耐点蚀性能。

3 结论

(1) 失效不锈钢管发生点蚀的关键原因是材料含碳量偏高引起点蚀敏感性增大,此外,冷凝器出口处相对较高的温度加剧了点蚀。

(2) 在高含Cl-的溶液中,316L不锈钢的热力学稳定性、耐点蚀性均明显优于304L不锈钢的。虽然随温度升高,316L不锈钢的点蚀敏感性有所提高,但仍然具备较好耐点蚀性能。

针对本案例冷凝管道失效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1) 鉴于不锈钢管道接触的介质含有较高浓度的Cl-,易诱发点蚀,故要严格选材,尤其要严格控制管材的含碳量。

(2) 严格控制冷凝液温度,使得冷凝液出口温度保持在0 ℃以下。

(3) 恶劣工况环境中,可以选择316L不锈钢替代304L不锈钢。

猜你喜欢

含碳量冷凝不锈钢
中储式钢球磨锅炉飞灰含碳量偏高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简析影响CFB锅炉底渣和飞灰含碳量因素及应对措施
立木含碳量估算方法比较*
洗脱苯粗苯冷凝冷却器优化改造
80t不锈钢GOR底吹转炉工艺设备改造
你知道不锈钢中“304”的含义吗
不锈钢微钻削的切屑形成与仿真分析
1000MW机组锅炉灰渣含碳量超标原因分析及治理
OCr18Ni9不锈钢的微小孔钻削
LNG接收站BOG再冷凝系统操作参数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