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绿假单胞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性分析
2019-04-03郭晓芳
郭晓芳
(河南省直属机关第一门诊部药剂科,河南 郑州 450000)
革兰阴性细菌是医院感染的主要菌株,其中铜绿假单胞菌最为常见。近年来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越来越明显,为细菌性感染的治疗带来巨大困难,已经成为临床工作的重点与难点[1]。目前,我国临床应用的抗菌药物种类以第三代头孢菌素最为常见,但是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细菌会产生多种内酰胺酶,内酰胺酶中所含的ESBLs会抑制第三代和第四代头孢菌素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抗菌作用,提高细菌的耐药性[2]。铜绿假单胞是临床中常见的革兰阴性细菌之一[3],尤其在ICU、呼吸科、儿科中非常常见,铜绿假单胞菌会使机体菌群失调,为铜绿假单胞菌的生长与繁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同时能够引起多系统、多脏器、多部位感染。为更好地掌握抗菌药物临床使用及耐药性,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我院微生物室分离出的131株头孢他啶耐药(MIC≥16 μg·ml-1)铜绿假单胞菌作为研究对象,分析铜绿假单胞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性,为今后临床用药工作提供参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我院微生物室分离出的131株头孢他啶耐药(MIC≥16μg·ml-1)铜绿假单胞菌作为研究对象,菌株来源:痰液33株、脓液42株、分泌物26株、引流液13株、尿液17株。
1.2 方法
1.2.1药敏试验
采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操作按照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2011年)相关标准进行,所有操作与药敏结果判读均由同一实验室人员完成;按照CSLI/NCCLS(2005年)文件换算标准计算耐药率。
1.2.2金属β-内酰胺酶的检测
采用纸片协同法进行β-内酰胺酶检测[2],具体如下:先将本组131株菌株制备成菌液(0.5麦氏单位),均匀地涂布在M-H琼脂平板(Oxoid公司)上,并将2张抗菌药物纸片(头孢他啶、头孢他啶克拉维酸、头孢噻肟、头孢噻肟克拉维酸,美国BBL公司)贴在平皿上,纸片之间相距2 cm,在其中1张纸片上滴EDTA 5 μL,结果判断阳性标准:含EDTA的亚胺培南纸片的抑菌圈直径相对于亚胺培南纸片增加6 cm,即说明该菌株可以产金属酶。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0.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数据对比采取χ2校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β-内酰胺酶检测与药敏试验结果
本组131株铜绿假单胞菌株中,共检出产金属β-内酰胺酶菌株28株,阳性率为21.37%。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曲松的耐药率为71.76%,对庆大霉素、氨曲南、头孢哌酮的耐药率分别为42.75%、44.28%与49.62%,铜绿假单胞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左氧氟沙星、哌拉西林、头孢吡肟以及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均<40%,见表1。
表1 药敏试验
2.2 阳性与阴性菌株药敏试验结果
金属β-内酰胺酶阳性菌株对11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均明显高于金属β-内酰胺酶阴性菌株(P<0.05),见表2。
表2 β-内酰胺酶阳性与阴性菌株药敏试验结果对比(n(%))
注:与阳性组比较,*P<0.05。
3 讨论
铜绿假单胞菌是一种常见的条件致病菌,能够导致全身多脏器、多系统、多部位感染。调查显示,老年患者与儿童患者由于体质较差,抵抗力较低,在治疗期间通常导致患者体内菌群失调,微生态失衡,为铜绿假单胞菌的繁衍创造了良好条件。
铜绿假单胞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具有明显的耐药性,本组研究中,131株铜绿假单胞菌株中,共检出产金属β-内酰胺酶菌株28株,阳性率为21.37%。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曲松的耐药率最高,其次分别为头孢哌酮、氨曲南和庆大霉素,铜绿假单胞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左氧氟沙星、哌拉西林、头孢吡肟以及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均<40%。可以发现铜绿假单胞菌对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较更为敏感,可能与其产金属β-内酰胺酶有关。因此,对于头孢他啶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可以根据药敏谱给予相应的抗菌药物,并考虑与碳青霉烯类、氨基糖苷类等药物联合用药,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耐药菌株产生[5-6]。
另外,研究还发现金属β-内酰胺酶阳性菌株对11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均明显高于金属β-内酰胺酶阴性菌株,说明铜绿假单胞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存在明显耐药性的主要机制为产金属β-内酰胺酶,因此在临床治疗中要及时开展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以促进合理用药,避免耐药性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