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高专“生理学”混合式教学设计与探究
——以“血型与输血”为例

2019-04-03吴林石山慧邢乾乾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19年1期
关键词:生理学血型教学

吴林 石山慧 邢乾乾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山东 菏泽 274000)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指出教师应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提高学生主动探究和自主学习能力,推动教育改革发展[1]。近年来,由于高职高专医学院校护理专业招生规模扩大,呈现出学生个体差异性大、专业认知能力差、学习基础薄弱、学习积极性不高等诸多问题[2]。而生理学是医学生的专业基础核心课程,是医学课程体系中的桥梁学科[3],对于日后的护理专业课程有重要的铺垫作用,结合其显著的理论知识繁琐枯燥、作用机制复杂的学科特点,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再满足学生学习需求,不利于专科课程知识的内化,不利于培养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科学的人文素养和基于护理岗位的胜任能力。因此,探索一条适宜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生理学教学模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国内外的教育研究显示,混合式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进行面对面线下课堂教学和线上学习平台交流相融合的新形式的信息化教学模式[4-6]。此种教学模式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协作能力以及培养学生个性化发展。本研究以生理学第三章重点内容“血型与输血”为例,从教学分析、教学实施过程及教学反思三个方面进行混合式教学设计,提高生理学教学效果,且为兄弟高职院校生理学教学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1 教学分析

1.1 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为高职临床专业一年级学生,具有解剖学、组织学、免疫学相关知识背景,能够理解医学基础课从形态到功能的转变。学生们这一阶段对单向的课堂讲授和单一的课本阅读不感兴趣,对形式活泼的交流互动与丰富有趣的数字化信息乐于接受,积极开展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1.2 教学内容

内容选自生理学第三章-血液-第四节-“血型与输血”。在学习了血液的基本组成及理化特性、血细胞生理等相关血液知识的基础上展开血型的概念、分型、鉴定、意义及输血原则。

1.3 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内容和护理专业岗位要求,确定本次课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

1.3.1知识目标

掌握:血型的概念,ABO血型分型依据和判断以及输血原则。

熟悉:血量、分布和意义以及失血及后果。

了解:Rh血型系统的判定依据及临床意义。

1.3.2能力目标

理解临床检测血型及交叉配血的原理,学会血型的判断;培养学生临床思维、分析推理、实验观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语言表达等多种能力。

1.3.3情感目标

培养爱护生命的理念,提升学生的无偿献血意识;增强学生爱伤观念、服务社会的意识;培养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求真的科学态度;培养爱伤、爱患的人文情怀和职业道德;培养和谐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理念;培养学生高尚情操,提高职业荣誉感。

1.4 教学重难点

重点:ABO血型系统、输血原则;难点:血型判断;突破方法:基于课下学生预习活动和学习通平台线上讨论,开展课堂讨论,虚拟实验室血型鉴定的操作,利用小游戏软件“血型鉴定与输血”,使学生身临其境,鉴定两种血型系统,破解难点问题。

1.5 教学策略

1.5.1教学方法

1.5.1.1 视频导入法

影视作品中“滴血验亲”,引发学生对此民间做法是否具有科学性的思考,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揭开探秘之旅。

1.5.1.2 创设情景

从“车祸”案例,机体大量失血引出“能否给伤员随意输血?”

1.5.1.3 “血型鉴定”虚拟实验

通过探究实验把握教学重点—— 输血原则。

1.5.1.4 基础医学联系临床(医学思维)

生理学知识解释交叉配血,培养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求真的科学态度。

1.5.1.5 精神升华

学习“熊猫血”书记员献血助人光荣事迹升华道德情感,认同我国无偿献血的制度;通过“输血不良事件”反面案例的讨论,培养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诚信、友善””。

1.5.1.6 科研进课堂

兰德斯坦纳的血型发现,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5.1.7 情景模拟

小组上演自制医学情景剧,体验职业情景,培养爱伤、爱患的人文情怀和职业道德。

1.5.1.8 手机输血游戏小软件

信息化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破血型鉴定难点。

1.5.1.9 制作“无偿献血”海报

小组合作制作海报,进入社区做好宣教工作。

1.5.2教学资源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搜集整理相关教学资源包括视频资源(微课程资源、案例视频、小组创作视频等)、图片资源及文本资源(3D动画、案例文档、PPT、课后自测题等),使教材内容更丰富,教学资源立体感更强。

2 教学实施过程

教学过程综合运用科研进课堂、海报制作、医学情境角色扮演等多种方法,充分利用图文素材、声像资源、网络平台以及各种信息化手段,开展“课前导预习、课中导学习、课后导巩固”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活动,教学设计流程见图1。

图1 “血型与输血”混合式教学设计流程图

2.1 课前导预习

教师利用超星学习通网络教学平台发布预习任务,并将课前任务资料上传到教学平台课程资料区。首先在学习通平台发布任务清单。然后上传微课、知识精华、作业习题、自我测验、临床案例等资料至教学平台。学生认领任务后,进行课前学习。①认领任务清单后,自主收集资料后形成感性认识,分组协作,完成实践探究,并提交探究结果;②登录学习通观看预习资料,完成预习作业。

2.2 课中导学习

2.2.1平台提出设问,通过日常生活现象、与自己切身问题拉近课本内容与正常生理功能的距离

滴血验亲可靠吗?O型血是万能供血者?AB型血是万能受血者?知道自己的血型吗?是ABO?还是Rh?听说过“熊猫血”吗?“熊猫血”女性生育二胎为何有风险?

2.2.2动画展示,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使学生容易理解和记忆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通过实物对照,让学生对血量的概念有直观的感受。联系临床,Flash动画、视频片断给出失血过多的表现,阐明血量的重要性。设计一连串逻辑关系强的问题,完善学生知识体系。具体措施:提问:根据公式指导学生算出自身血量?这些血量都储存在哪里?导出血量的分布。设问:机体丢失血量的多少给机体带来何种影响?鼓励学生无偿献200-400ml失血过多补救的措施?不同机体可以随意输血?丢失血量过多必要的措施→输血→输血之前要鉴定血型,自然过渡到下一个知识点:血型。

2.2.3动画展示给出血型、凝集素、凝集原、红细胞凝集反应的概念

2.2.3.1 播放短片:血型的发现,奥地利科学家卡尔兰德斯坦纳发现血型的故事,引出世界献血日,每年的6月14日。穿插血型发现的小故事,培养学生对科学前辈科研精神的向往和赞美,鼓励学生世界献血日无偿献血的意识;

2.2.3.2 动画展示ABO的分型;

2.2.3.3 图表总结抗原抗体分布规律;

2.2.3.4 随堂测试-血型鉴定,组织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课堂讨论,限时限量政策,倒计时2 min,提高学生参与问题讨论的热度,活跃课堂气氛,请个别小组代表手机抢答。小组积极讨论,积极参与抢答,获得积分。抢答活动都设定了奖励机制——增加经验值,学生很踊跃,新颖的活动破解了基础医学课的抬头率低的难题。手机答题作为一个过程性评价,可以很好地检测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促进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2.2.3.5 回答第一个任务的问题,滴血验亲的不可靠的原因,解决本堂课第一个任务,公布课前平台投票结果;

2.2.3.6 虚拟实验室ABO血型的鉴定:虚拟实验室ABO血型系统的鉴定,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学以致用。

2.2.4 播放“输血不良事件”视频,抛出问题,输血有哪些注意事项?逐条系统给出输血基本原则,解决第二个任务:O型血是万能供血者,AB型血是万能受血者的说法科学吗?再次设问:同型血相输一定可以?引出交叉配血实验。介绍最前沿的成分输血技术,通过介绍临床治疗最新研究进展,培养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领略科学的魅力。之后小组积极讨论,总结输血原则,领会生理学谨慎的逻辑思维关系。通过教师的引导,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加强对自己掌握知识的认识及运用能力,较好地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前后知识的衔接与推理。最后情景模拟:小组上演自制医学情景剧,体验职业情景,培养爱伤、爱患的人文情怀和职业道德。

2.2.5 设问:为何“熊猫血”女性孕育二胎有风险;播放“熊猫血”书记献血助人视频。动画故事讲述Rh血型的发现和名字的由来,再次介绍伟大的科学家兰德斯坦纳。给出我国Rh血型的分布,引出我国科学家易见龙,导出Rh阴性血就是“熊猫血”,动画逐步讲解熊猫血女性孕育二胎有风险的原因,引出临床疾病:新生儿溶血学生理解Rh命名的由来,区别ABO血性系统,绘制思维导图,梳理知识点,做到前后知识的贯通。本部分设计旨在提升对伟大科学前辈的敬仰精神,培养医学生的科研意识。

2.2.6 血型鉴定手机小游戏→总结血型与输血的关系→延伸血型鉴定的临床、社会意义→解释平台学生小组代表新提出的见解性问题→播放制作短片-无偿献血的宣传片及注意事项。本部分设计旨在让学生通过动眼、动脑、动口、动手,全面准确地认识血量、血型与输血的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由结果探寻原因,培养由现象总结本质的问题解决能力。总结时介绍普遍联系的思维和学习方法, 贯彻“不能只学习教科书” 的意识;培养学生自觉查找资料、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无偿献血意识,鼓励学生无偿献血,升华课堂。

2.3 课后导巩固

2.3.1考核评价

利用学习通随堂测试,检测学习效果,课下自测题检测学习效果,巩固课堂知识点,进一步丰富考核评价内容。

2.3.2课后拓展

在学习通教学平台上发布探究任务:①血型出生之后会不会改变?②Rh阴性血母亲第一次分娩后有何措施可避免抗D抗体产生?旨在强调:“生物体的合理性,逻辑推理” 等学习方法。通过知识拓展, 鼓励同学借助图书馆和网络,展开思维的翅膀,用好奇的眼,去探索新的未知。

2.3.3实践巩固

制作“无偿献血”海报健康宣教:以小组为单位,走进社区,服务居民,将其活动图文资料上传学习通活动平台,进行小组互评。

2.4 考核评价

2.4.1成绩评价

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过程性评价由学习通平台成绩(本章节课程视频观看占比20%、章节测试20%、访问次数5%、话题讨论15%、作业15%、考试25%)占总成绩30%。终结性评价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占比70%。

2.4.2教学效果评价

混合式教学模式实施结束,针对能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协作能力、综合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发放调查问卷了解混合式教学实施效果,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3 教学反思

该教学设计使用了大量的视频资料为学生创造了合理的情境,适当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为学生提供个性化课前资料使学生可以更快捷、更方便的获取信息、共享资源,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协作探究和教学互动,拓展教学时空,使学生随时随地即时学习。内容直观具体,知识容量增大,课堂效率提高。围绕学生主体通过教学平台组织活动,增加学生参与度,通过小组之间的交流互动和竞争协作,使学生迅速掌握自己和其他同学的学习情况,获得了学习成就感,更好的掌握和理解了教学内容。而本次设计的亮点在于在实施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过程中融入基础医学联系临床(医学思维)、“熊猫血”书记员献血助人光荣事迹、“输血不良事件”案例、科研进课堂-兰德斯坦纳血型发现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小组上演自制医学情景剧、制作“无偿献血”海报健康宣教等培养护理专业人才医学素养元素,对医学院校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7],确保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具有现实推广意义。

猜你喜欢

生理学血型教学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稿约
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你是Rh(-)血型的准妈妈吗
你是Rh(一)血型的准妈妈吗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稿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4种血型对对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