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血气标本150份缺陷分析及其对护理工作的启示
2019-04-03赵春莉毛桂珍
赵春莉 毛桂珍
652100宜良县第一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云南 宜良
血气分析是临床检验的重要项目之一,多用于评价患者的呼吸功能及酸碱平衡状态,对患者的疾病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价均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动脉血气标本的采集质量关乎检验的准确性[1]。本研究通过对我院的部分不合格血气标本进行总结和分析,以探讨血气分析缺陷标本的原因,并制定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策,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6年1月-2018年1月选取动脉血气标本缺陷150份,其中2016年1月-2017年1月动脉血气标本缺陷样本94份,2017年1月-2018年1月动脉血气标本缺陷样本66份,分析动脉血气标本缺陷原因。
方法:对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包括患者的姓名、病区检验条、报告人、接收人、报告时间等。采血动脉一般选取桡动脉、肱动脉、股动脉,也可选取足背动脉、头皮动脉等[2]。
统计学处理:采用EXCEL 2013软件对试验中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
结 果
动脉血气标本缺陷原因:标本凝固87份(58.00%),样本量不足16份(10.67%),气泡多16份(10.67%),标识错误3份(2.00%),标本污染12份(8.00%),标本送检不及时16份(10.67%),见表1。
讨 论
护理缺陷的发生原因分析:①护理工作人员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由于护理人员的工作失误而未认真落实查对制度,使得本研究出现1例漏贴试管标签现象,出现贴错试管标签现象2例,共出现标识错误3份(2.00%)。②标本送检不及时:本研究中标本送检不及时16份(10.67%)。送检样本不及时是造成标本凝固的重要原因,其受多种因素影响,夜班2名护士在岗,人力资源薄弱,常常在收治新入院患者时,工作紧张而繁忙,护理人员会出现送检延误的现象,进而可能会造成检测结果不准确。③护理人员缺乏专业知识:本研究中36例护理缺陷是因护理专业知识不足造成的,其中主要包括标本凝固87份(58.00%),样本量不足16份(10.67%),气泡多16份(16.67%),标本污染12份(8.00%),应引起广泛重视。
护理对策分析:本研究根据上述可能因素制定了如下护理干预措施:①合理使用抗凝剂:护理人员在采集动脉血气标本的过程中应严格规范抗凝剂的使用标准,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抗凝剂多为低分子肝素,应用过程中需严格控制抗凝剂的应用量,留取标本后需立即将血液与抗凝剂混匀,注意缓慢上下颠倒混匀,随后双手来回搓动,使血液与抗凝剂混合,预防凝血发生[3]。②明确标本的采集量:采血量的多少也与检验的正确性有关,因此护理人员在采取血液标本的过程中首先应明确标本的采集量,一般血气标本的采集样本量主要取决于抗凝剂的最终浓度和血气仪的吸样量[4]。③避免气泡过多:在采集样本的过程中应注意预防每一个可产生气泡的环节,比如在使用肝素稀释液时,最好采用2 mL注射器,2 mL注射器的死腔小、针芯的重量轻,刺入动脉后血液可快速进入针筒内,无须抽拉造成负压,可有效避免气泡产生;若采用一次性动脉采血器,注意在采血过程中不应前后推动活塞,否则会增加气泡产生的概率;若采血的过程中发现有气泡,应立即排除,采用纱布盖在采样器顶端,轻轻握住采样器向上轻推以排除气泡,排除气泡后用顶帽封住采样器口。④标识管理:标识问题主要为护理人员忽视所致,因此护理人员应提高自身责任意识,对于标本上的检验项目进行反复核对,以最大限度地避免错误发生。院内也应设立监察制度,逐步提升护理人员的责任心。⑤预防污染:若在采集血液标本的过程中,护理人员操作失误而刺穿静脉,则会影响血气指标的准确性,应积极预防该类现象发生;体外循环灌注手术中灌注停跳液也会引起患者体内pH值等多项指标改变,采血的过程中应避免停跳液对血脂指标检测的干扰,因此阻升主动脉灌注停跳液应在混匀10~15 min后再采集动脉血气分析标本。对部分接受全麻体外循环术后桡动脉置管持续监测血压的患者,此时在采集样本的过程中需抽弃4.7 mL肝素盐水和稀释血后再采集动脉血气标本进行分析,以免造成血液样本稀释,使得检测结果偏低。
表1 动脉血气标本缺陷原因[n(%)]
对护理工作的启示:血气分析样本采集工作精细而繁杂,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加强自身的技术培训和理论学习,对标本采集送检流程以及样本采集的具体要求进行掌握,争取做到一次采样成功。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培训,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鼓励和动员,提升护理人员的自信心,同时消除其紧张的情绪。
综上所述,护理人员在进行血气样本采集过程中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培养护理人员责任心和安全意识,护理人员在操作前后应认真执行查对制度,并将样本进行正确保存和及时送检,以保证样本检查结果的准确性,为临床治疗及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