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壁手术切口的免拆线缝合方法探讨
2019-04-03杨源川陈建桦李实满夏娇李建宾
杨源川 陈建桦 李实满 夏娇 李建宾
678600云南省德宏州瑞丽市勐卯镇卫生院
腹壁切口的缝合方法是一个既简单又复杂的问题,愈合情况是患者及医务人员共同关心的问题,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痛苦及外观的审美,有时关系到患者的生命[1]。丝线问世于公元1 000年并使用至今,是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外科缝线[2],用其间断缝合手术切口皮肤的方法也较为广泛。随着医疗卫生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型缝合材料及缝合方法不断被运用于临床实践之中。基于此,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腹部Ⅰ、Ⅱ类手术切口患者76例,分组进行手术切口的拆线与免拆线缝合方法,并对比探讨临床效果。
资料与方法
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腹部Ⅰ、Ⅱ类手术切口患者76例,男41例,女35例;年龄26~71岁,平均53.2岁;其中直切口51例,斜切口25例。随机分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8例,进行术前医患沟通,征得患者及家属的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缝合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2-0的PGA线按解剖关系逐层连续缝合腹膜、腹直肌前鞘或腹外斜肌腱膜,采用4-0的PGA线间断缝合皮下脂肪层;采用4-0丝线间断缝合法关闭手术切口皮肤,术后1周拆线。观察组患者采用2-0的PGA线按解剖关系逐层连续缝合腹膜、腹直肌前鞘或腹外斜肌腱膜,采用4-0的PGA线间断缝合真皮深面使切口呈稍外翻样,采用6-0的PGA线行皮内连续缝合法关闭手术切口皮肤,缝合起止点皆打三重结包埋于真皮深层,不予缝合皮下脂肪层,术后免予拆线。两组患者均严格实施无菌操作、术中止血及创口保护,术后常规敷料覆盖包扎。
术后治疗:对照组患者对症治疗,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根据渗出情况更换敷料,拆线。观察组患者对症治疗,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根据渗出情况更换敷料,不必拆线。
观察指标: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缝合皮肤层所消耗时间、下床时间、住院天数、术后敷料更换频次、瘢痕评分(温哥华瘢痕评价量表法评分)[3]、术后疼痛等情况。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创口不可忍耐的疼痛2例,发生率5.26%;对照组患者术后创口不可忍耐的疼痛5例,发生率13.16%。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术后愈合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非甲级愈合1例,发生率2.63%。对照组患者术后非甲级愈合3例,发生率7.89%。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 论
观察组所采用的免拆线缝合方法简单易学、操作便捷,在关腹所消耗的时间、下床时间、住院天数、术后敷料更换频次、伤口愈合、瘢痕评分等各方面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不予缝合皮下脂肪层是完全可行的[4],免除了缝线捆扎脂肪而造成的局部缺血及刺激,减少了术后伤口脂肪液化的风险及炎性反应引起的疼痛;给予间断缝合真皮深面使切口呈稍外翻样,本质上是一种预防性内减张缝合,能降低切口感染、切口区皮下脂肪液化、切口疝、切口裂开和Ⅱ期手术缝合的风险[5,6];采用6-0的PGA线行皮内连续缝合手术切口皮肤,缝合起止点皆打结包埋于真皮深层,缝合的手术切口外观呈闭合的线状,不会因缝线线道造成组织与外界相通,既免去了一针一线一打结的时间消耗,提高了工作效率,又因缝线可水解吸收而省去了术后拆线的麻烦,同时也减少了术后形成瘢痕的困扰,增加了患者对外观美感的满意度。
表1 两种患者各项手术指标比较(x±s)
综上所述,采用免拆线缝合方法的腹壁手术切口恢复快、疼痛轻、临床效果好,值得推广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