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肩关节镜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19-04-03韩刚黄作彪李亮
韩刚 黄作彪 李亮
236200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人民医院,安徽阜阳
肩关节镜术在临床上具有创伤性小、恢复速度快的特点,在临床被广泛使用。而肩关节镜术常采用沙滩椅卧位,也可采用侧卧位。对肩关节镜术采用侧卧牵引位,可为镇静需要及弥补神经阻滞。临床上以全身麻醉为主,能降低术中出血量。肩关节镜术可控制性降压,确保手术视野清晰度,提供良好控制降压效果[1],老年患者肩关节镜术麻醉需将臂丛与全麻联合,臂丛提供插管前及术后拔管镇痛,减轻应激反应,使血流动力学平稳,降低因应用全麻药对呼吸循环的抑制,尽快使患者苏醒,降低患者疼痛及神经损伤,进行控制性降压。本文将臂丛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用于肩关节镜术[2]。全麻时对老年患者在气管内插管进行插入和拔出均造成应激刺激且常伴随血流动力学改变,增加患者危险性[3],因此,用臂丛神经阻滞可避免损害性刺激向中枢传入,抑制中枢敏化、外周敏化并延长阵痛时间,联合应用使患者更安全,值得在临床推广。
资料与方法
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肩关节镜手术患者84例,男51例,女33例;年龄21~67岁,平均(55.6±5.1)岁。随机分为两组,各42例。纳入标准:病程4~12个月;首次接受此手术;临床资料完整,术后随访结果真实有效。纳入者均自愿同意后经伦理委员会审批并与患者签署同意书。组间对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疾病程度等方面)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表1 两组测定指标结果比较(x±s)
表2 两组测定血压水平变化(x±s,mmHg)
方法[4,5]: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全身麻醉,麻醉时应用舒芬太尼;给予治疗组患者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进行神经刺激仪定位引导,在患侧肌间沟入路给予臂丛阻滞。再给药0.33%罗哌卡因用25 mL生理盐水稀释。10 min后观察其效果,再实施全身麻醉。
评价指标:对两组拔管所用时间、血压指标、心律指标进行详细记录及对满意度改善程度进行评价。
统计学方法:用SPSS14.0统计软件对不同方式治疗的两组治疗后所得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比较。采用t检验时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如两组之间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比较两组指标:从结果可知治疗组的拔管时间(6.5±2.1)min,其在术中对照组的拔管时长(11.1±3.3)min;治疗组的舒芬太尼总量(0.033±0.002)μg/(kg·h),对照组患者药用量(0.048±0.005)μg/(kg·h)。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拔管时长及药物量均呈现明显的降低趋势,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血压变化:从结果中可知,与对照组相比,术后患者收缩压及舒张压组间均明显降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心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平均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治疗组的平均心率明显较对照组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患者满意度比较:治疗组患者总满意度与对照组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在肩关节镜手术中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方式满意度效果更加明显,见表4。
讨 论
有相关研究报道在肩关节镜术中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可有效提供平稳麻醉,减少麻醉药的用量,减轻恶心、呕吐,增加患者满意程度,并在术后维持数小时的镇痛,提升麻醉质量。传统手术存在损伤性大、出血量多、术程长、瘢痕明显的特点。对麻醉耐受性较弱老年人,插管、拔管应激刺激及术中大量使用麻药,均对呼吸循环产生严重影响,使老年人的健康受到威胁。而微创因其小切口、小损伤、恢复快的优势被大家接受[6,7]。因此,肩关节镜从诊断渐变成一种新型治疗肩关节损伤疗法。臂丛神经阻滞可有效缓解肩部手术疼痛,但单纯用致阻滞不全且特殊体位时麻醉师对患者呼吸管理变得更加麻烦。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的拔管时间、术中收缩压及舒张压、心率等指标水平改善均较好,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满意度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提示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肩关节镜术中效果明显,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水平。
表3 两组心率比较(x±s)
表4 两组患者满意情况比较(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