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限制性液体复苏在产科失血性休克治疗过程中的应用

2019-04-03罗运美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5期
关键词:失血性限制性产科

罗运美

550002贵阳和美妇产医院,贵州贵阳

产妇在妊娠期或者分娩期,如果发生大量出血,就会影响内环境稳定性,导致血流动力学异常,急性循环血容量减少,进而造成患者多脏器供血不足,最终导致失血性休克。对于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必须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案,为患者灌输液体,促进患者血压水平的恢复[1]。2015年6月-2018年6月收治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30例,对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治疗中,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方案的应用要点以及对于患者的影响进行详细探究。

资料与方法

2015年6月-2018年6月收治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30例,年龄22~42岁,平均(33.2±4.5)岁。其中产后出血失血性休克6例,剖宫产术中失血性休克9例,妊娠晚期失血性休克15例。根据随机分配原则,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以和观察组。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出血量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⑴对照组:将常规液体复苏疗法应用于15例对照组患者治疗中。①为患者构建输液通道,及时补液;②综合考虑患者休克程度,给予相应量的平衡盐溶液。另外,还需要根据患者血型准备好血液,对患者建立血液通道;③如果患者休克程度比较严重,则应该对患者进行持续输血治疗,将患者机体血红蛋白水平控制在>90 g/L。⑵观察组:将限制性液体复苏疗法应用于15例观察组患者治疗中。①对患者呼吸道进行检查,如果发现气道堵塞,则应该仔细清理气道,在对患者采用气道止血措施后,对患者进行机械通气;②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如果患者出现感染症状,则应该及时注入胶体液以及平衡液,将患者平均动脉压控制在40~60 mmHg;③适当放缓患者输液速度,严格控制晶体液、胶体液剂量范围[2]。

表1 两组患者复苏治疗效果指标比较(x±s)

表2 两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x±s,pg/mL)

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出血量、住院时间、炎性因子水平等进行统计和比较。

统计学处理分析:在本次研究中,对于所有研究所得数据,均需要应用SPSS22.0软件完成数据统计,采用(x±s)表示计量资料,同时应用t检验。另外,采用%表示计数资料,同时应用χ2检验。如果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则说明统计数据之间不具有可比性。

结 果

两组患者复苏治疗效果指标比较:观察组患者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同时,凝血酶原时间比对照组患者长,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见表1。

两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观察组患者INF-α、IL-2水平的升高幅度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见表2。

讨 论

产科失血性休克是造成孕产妇死亡的常见原因,对于失血性休克患者,需要及时给予有效的治疗方案,否则会造成患者死亡。现如今,在对失血性休克患者进行治疗时,往往需要对患者采用大量液体复苏,在此过程中,患者出血量可能会持续增多,容易引发各类后遗症,造成患者病死率增高。近年来,限制性液体复苏疗法已经逐渐被推广应用于失血性休克患者治疗中,有利于减少出血量,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3]。

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方案是一种新型治疗方式,当患者处于失血性休克状态时,通过严格控制输液量以及输注速度,形成控制性低血压,将患者血压控制在稳定范围内[4],进而为患者机体组织器官提供正常供血条件,同时还能够发挥机体代偿机制,降低患者治疗中各类并发症的发生概率[5],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同时,凝血酶原时间比对照组患者长;观察组患者INF-α、IL-2水平的升高幅度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在对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进行治疗时,可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疗法,有利于减少患者出血量,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失血性限制性产科
分析妇产科治疗失血性休克治疗的相关手段
车祸创伤致失血性休克的急救干预措施分析
失血性贫血
骨科手术术中限制性与开放性输血的对比观察
髁限制性假体应用于初次全膝关节置换的临床疗效
产科医师答问录
产科医师答问录
产科医师答问录
母畜妊娠期常见产科病及诊治
限制性液体复苏对失血性休克大鼠早期肺损伤的治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