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内障给予超声乳化术与现代囊外摘除术治疗的疗效对比

2019-04-03梁松茹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5期
关键词:摘除术结膜晶状体

梁松茹

839000新疆哈密市第二人民医院眼耳鼻喉科

白内障作为一种眼科常见病,是因代谢异常、衰老等导致晶状体浑浊以及透明度下降,目前主要采取手术治疗[1]。其中,超声乳化术为白内障手术治疗的常用术式,但存在费用高、并发症多等缺陷,限制其在白内障临床治疗中的应用。现代囊外摘除术作为一项新兴术式,具有手术挽核、切口小、费用低等优点,适宜在基层医院开展,且容易在患者中推广,但相较于超声乳化术的优势何在,有待进一步分析。本研究旨在明确白内障给予超声乳化术与现代囊外摘除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对两组分别实施超声乳化术与现代囊外摘除术治疗,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5年12月-2017年9月收治白内障患者300例,按手术方式不同分组。超声组150例,男75例,女75例;年龄55~78岁,平均(65.63±5.34)岁;病程12 d~4个月,平均(2.34±0.59)个月;平均术前远视力(0.22±0.03)。现代组150例,男77例,女73例;年龄56~78岁,平均(65.94±5.11)岁;病程13 d~4个月,平均(2.75±0.43)个月;平均术前远视力(0.24±0.05)。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分布、病程、术前远视力等基线资料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作对比。

纳入与排除标准:⑴纳入标准:①经眼底检查等明确诊断为白内障;②单眼病例;③意识清晰,可正常沟通;⑵排除标准:①拒绝配合者;②无法耐受手术者;③中途转院者。

表1 两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后的视力情况比较(n,x±s)

表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治疗方法:①超声组患者应用超声乳化术治疗:以3.2 mm穿刺刀取巩膜隧道切口,以角膜剪剪大结膜切口,取适量玻璃酸钠注入,进行连续环形撕囊处理,再以穿刺刀从15°处取透明角膜辅助切口,完成水分离处理后,吸出白内障,输注黏弹剂,注入人工晶状体,吸尽黏弹剂后,闭合切口,在结膜下注入妥布霉素和地塞米松,在结膜囊中涂抹眼膏,以眼垫遮盖;②现代组患者采取现代囊外摘除术:用2%利多卡因予以球周麻醉,将球结膜剪开,以上穹隆作为基底部,做结膜瓣,并在角膜缘后约2.0 mm部位取直线状切口,长度5 mm左右,分离到透明角膜中1.5 mm,在9点钟位置取透明角膜侧切口,穿刺进入患者眼房,注入黏弹剂,环形私囊后,予以水分离方式分离晶体外周软核、硬核,注入黏弹剂,保护其角膜内皮,套出其晶体核,注入人工晶体,闭合切口。在球结膜下注入妥布霉素和地塞米松,包扎后术毕。两组患者术后均以抗生素进行切口感染预防处理。

观察指标:①统计两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后的视力情况;②统计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实验数据分析、处理,定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定性资料以例数(n)表示,组间率(%)对比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观察两组不同时间视力恢复情况:现代组患者术后1周的视力水平高于超声组(P<0.05),而在术后1个月、3个月的视力水平与超声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观察两组安全性:现代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00%,低于对照组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讨 论

白内障是最容易致盲的一种眼科疾病,药物治疗的效果欠佳,多采取手术治疗[2-3]。虽然既往大切口手术治疗本病的效果尚可,但术后并发症较多,逐渐成为医学界的难题之一[4]。近几年来,伴随医疗科技的持续进步,关于白内障治疗的术式逐渐发展起来,其中以超声乳化术、现代囊外摘除术的应用频率最高,但关于两种术式在白内障治疗中应用效果如何,临床上争议较大。

众所周知,评估白内障手术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标是术后散光程度,而手术切口越大,术后散光风险越高。现代囊外摘除术作为一项微创手术,不同于既往大切口手术,其具有切口小、无需缝线优势,术中可借助显微镜进行手术操作,取出患者浑浊晶状体核,并吸出皮质,留下晶状体后囊,因而术后视力恢复速度较常规术式快。有学者认为,现代囊外摘除术的优势在于切口小,并能在置入人工晶状体的同时,减小对眼内组织造成的损伤,且术后视力恢复快、组织愈合快,并能有效控制患者眼压,降低眼压过高等并发症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相比之下,超声乳化术要求经超声波粉碎患者晶状体核,随后吸出,虽切口较小,但粉碎晶状体核期间需要较高的超声能量,容易损伤患者角膜内皮组织,术后角膜水肿症状较明显,对其术后早期视力恢复进程有不良影响。结果提示:现代组患者术后1周的视力水平高于超声组,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可见现代囊外摘除术在恢复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力、减少并发症方面效果更佳,优于超声乳化术,印证了上述分析。

综上,白内障患者适宜采取现代囊外摘除术,术后可早期恢复视力,且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猜你喜欢

摘除术结膜晶状体
球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致视网膜损伤1例
外伤性晶状体半脱位的CT 表现
MRI图像结合JOA评分对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术后评估
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超声粉碎在合并晶状体脱位眼外伤中的应用
用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分析
如何防治眼睑结膜结石复发?
探讨拉坦前列素在小切口囊外摘除术治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中的应用
腹腔镜肝包囊摘除术的护理
有晶状体眼ICL植入矫正高度近视
结膜切除术联合巩膜固定术治疗结膜松弛症的临床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