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并肺栓塞危险因素分析

2019-04-03林淑芳郭海燕甘振勇丘新才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5期
关键词:肺栓塞二聚体肺动脉

林淑芳 郭海燕 甘振勇 丘新才

528200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海医院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是肺栓塞的重要危险因素,尤其是住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更为明显[1],由于AECOPD与肺栓塞临床特征有较多相似之处,故临床上容易出现漏诊、误诊,严重影响患者预后。为有效识别AECOPD伴发肺栓塞的高危因素,2014年3月-2018年3月收治行CTPA的AECOPD患者120例,对其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

资料与方法

2014年3月-2018年3月收治AECOPD且疑似并发肺栓塞并行肺CTPA检查患者138例,排除合并肺恶性肿瘤、慢性肺血栓栓塞、慢性肾病、慢性心衰18例,纳入120例,根据是否并发肺栓塞分为病例组及对照组。AECOPD诊断参考COPD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2]。肺栓塞诊断参考ESC 2014年急性肺栓塞诊断和管理指南[3]。

收集资料: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符合纳入标准患者登记以下资料: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GOLD分级、伴随疾病(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冠心病史、肥胖、卒中史等)、临床症状(胸痛、咯血、呼吸困难、下肢不对称)、血气分析、D-二聚体、红细胞压积、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下肢静脉彩超、心电图、CTPA上最大主肺动脉直径及同一层面升主动脉直径。

统计学分析:采用统计软件SPSS 19.0进行汇总分析。对计量资料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数据,采用非参数检验,对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患者临床特征比较:120例患者中并发肺栓塞33例(27.5%)。两组临床数据比较显示,肥胖、DVT、下肢不对称、pH值、D-二聚体、NT-proBNP、主肺动脉/升主动脉>1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将上述因素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DVT、主肺动脉/升主动脉>1及D-二聚体升高为住院的AECOPD并肺栓塞的独立危险因素,见表2。

讨 论

住院AECOPD患者因存在高龄、缺氧、长期卧床等多种因素更易发生血栓栓塞疾病,如肺栓塞。本研究结果提示并发肺栓塞的因素有肥胖、pH值升高、DVT、下肢不对称、D-二聚体及NT-proBNP水平升高、主肺动脉/升主动脉>1。其中合并DVT、主肺动脉/升主动脉>1及D-二聚体水平升高为住院的AECOPD并肺栓塞的独立危险因素。国内学者李有霞等通过对AECOPD 522例分析发现[4]:高龄、合并DVT、D-二聚体≥2 000μg/L等是AECOPD伴发肺栓塞的相关因素。本研究结果与上述研究基本一致。Akpinar EE等通过前瞻性研究AECOPD患者172例[5],并发肺栓塞50例,肥胖、胸痛、下肢不对称、pH升高、PCO2分压下降、NT-proBNP及D-二聚体水平升高为AECOPD并发肺栓塞的危险因素。AECOPD患者长期存在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病理生理变化,致使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随之增高,当合并肺栓塞时,肺动脉压增高更明显[6]。有研究表明,胸部CT通过测量肺动脉直径,预测肺动脉压力,可以有效反映肺动脉压水平,因其测量值与右心导管测量值相关性好[7]。另外Ng等研究发现主肺动脉与升主动脉直径比与平均肺动脉压呈正相关[8],当主肺动脉与升主动脉直径比值>1,高度提示合并有肺动脉高压。而徐佩枫等研究表明COPD并肺栓塞患者主肺动脉/升主动脉比值明显高于单纯COPD患者[9],其是COPD并肺栓塞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结果与徐佩枫等研究结果相似。本研究显示主肺动脉/升主动脉>1可作为AECOPD并肺栓塞的独立危险因素。

综上所述,当AECOPD患者合并肥胖症,出现下肢不对称,pH值升高、D-二聚体水平及NT-proBNP水平升高,尤其合并DVT、主肺动脉/升主动脉>1及D-二聚体水平升高时需筛查有无并发肺栓塞。

表1 病例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特征比较(x±s)

表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并肺栓塞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

猜你喜欢

肺栓塞二聚体肺动脉
慢阻肺患者HRCT检查肺动脉直径与超声心动图检查肺动脉压的相关性
81例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临床诊治分析
肺栓塞16例误诊分析
56例肺栓塞患者的心电图分析
D-二聚体和BNP与ACS近期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关联性
颅面部动静脉畸形治疗中肺栓塞死亡1例
急性肺栓塞的心电图分析
体外膜肺氧合在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
联合检测D-二聚体和CA153在乳腺癌诊治中的临床意义
两种试剂D-二聚体检测值与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值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