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静吸复合全麻对Ⅰ型胆总管囊肿手术患儿血流动力学及不良反应影响

2019-04-03姜栋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5期
关键词:胆总管丙泊酚硬膜外

姜栋

261509高密市大牟家中心卫生院

胆总管囊肿是小儿胆道系统常见的先天性畸形,按临床分型可分Ⅰ型(胆总管囊性扩张)、Ⅱ型(胆总管憩室)、Ⅲ型(胆总管末端囊肿)。其中以Ⅰ型胆总管囊肿最常见,好发于儿童,成人相对较减少[1]。

胆总管囊肿的发生,对患儿肝功能影响较大,病情严重者可能会发生肝昏迷,一旦确诊,需及时采取手术治疗[2]。但由于患儿病理生理改变,在麻醉方式及麻醉药物选择上应特别重视。基于此,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Ⅰ型胆总管囊肿手术患儿56例,采取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并与连续硬膜外麻醉做对照,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Ⅰ型胆总管囊肿手术患儿56例,均行腹腔镜胆总管囊肿根治术,纳入标准[3]:术前经腹部B超、CT检查确诊,均有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改变;按ASA分级Ⅱ~Ⅲ级;均具备腹腔镜胆总管囊肿根治手术指征。排除标准:合并先天性心脏疾病患儿;合并肺部疾病患儿;脑损伤患儿;血液疾病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28例,男12例,女16例;年龄3个月~3岁,平均(1.45±0.32)岁;体重5~12 kg,平均(6.54±1.35)kg;ASA分级:Ⅱ级15例,Ⅲ级13例。观察组28例,男11例,女17例;年龄4个月~3岁,平均(1.51±0.36)岁;体重6~12 kg,平均(6.59±1.37)kg;ASA分级:Ⅱ级16例,Ⅲ级12例。两组性别、年龄、体重、ASA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学委员会批准,且患儿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方法:对照组采取连续硬膜外麻醉,给予芬太尼1.0μg/kg,氯胺酮1.0 mg/kg麻醉诱导,术中给予0.5%~1.0%七氟醚吸入麻醉维持;同时患儿每小时经硬膜外导管给予0.8%~1.0%利多卡因。给予丙泊酚2.5 mg/kg,芬太尼1.0~2.0μg/kg,咪达唑仑0.1~0.2 mg/kg,顺式阿曲库铵0.15 mg/kg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持续监测患者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等体征变化,术中持续输注瑞芬太尼0.2~0.5 μg/kg,丙泊酚4.0~6.0 mg/(kg·h),顺式阿曲库铵1.0μg/(kg·min);同时吸入0.5%~1.0%七氟醚进行麻醉维持。两组患者均建立二氧化碳气腹,术中行机械通气,通气频率20~25次/min。

表1 两组不同时刻HR、MAP水平变化(x±s)

观察指标:详细记录两组气腹前(T0)、气腹后30 min(T1)、气腹后60 min(T2)、术毕(T3)的HR、MAP水平变化,并比较两组不良反应。

统计学处理:将本研究纳入统计的计量数据及计数数据在SPSS19.0软件中完成处理,计量数据以(x±s)表示,采取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计数数据以n(%)表示,采取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血流动力学:对照组T1、T2、T3时刻HR水平较T0均有所升高,MAP水平有所降低,不同时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同时刻HR、MAP水平无明显变化,但观察组T1、T2、T3时刻H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MA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不良反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讨 论

在腹腔镜胆总管囊肿手术中,由于长时间气腹,腹内压增高,对呼吸循环有一定影响,增加了麻醉的难度及危险性[4,5]。因此,在麻醉方式及用药选择上,除确保患儿手术安全外,还应选择对患儿肝、肾功能无损害的药物。

对Ⅰ型胆总管囊肿患儿而言,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损害及部分凝血功能改变,不适宜选择硬膜外麻醉的方式,避免诱发硬膜外血肿发生[6,7]。而采取静吸复合全麻的方式,可保持呼吸道通畅,有助于术中呼吸管理[8]。瑞芬太尼、丙泊酚、七氟烷是临床常用的麻醉药物,其中瑞芬太尼麻醉起效快,经酰胺基、脱去甲基水解后形成多种无药理活性的代谢物,随胆汁及尿液排出,即使大剂量输注,也能快速清除,体内较少蓄积。丙泊酚具有镇静、催眠的作用,与阿片类药物联合使用,在抗伤害性刺激方面可发挥协同作用[9-11]。七氟醚麻醉起效快、术后恢复快、刺激性小,与其他吸入麻醉药物相比,其不良反应相对更少[12,13]。闫莉等有研究报道,在小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手术中[14],采取静吸复合麻醉的镇痛效果优于硬膜外麻醉,且呼吸循环较平稳。本研究选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同时复合七氟烷吸入维持麻醉的方式,并以硬膜外麻醉做对照,结果发现观察组不同时刻HR、MAP水平无明显变化,且不良反应少,这与王建设报道结果相似。由此可见[15],采取静吸复合全麻的方式,能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术后相关不良反应发生。

表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综上所述,在Ⅰ型胆总管囊肿手术中,麻醉方式及用药的选择显得尤为突出。而静吸复合麻醉的方式,可维持患儿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稳定,同时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猜你喜欢

胆总管丙泊酚硬膜外
胆总管一期缝合应用于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ERCP+EST与LC+LCBDE治疗老年单纯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对比分析
丙泊酚对脂代谢的影响
胆总管囊肿切除术治疗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术式比较
丙泊酚预防MECT术后不良反应效果观察
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联合应用对兔小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
地佐辛复合丙泊酚在无痛人工流产中的应用效果
喷他佐辛在剖宫产术后静脉镇痛与硬膜外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二孔法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治疗胆总管结石
胸部硬膜外麻醉镇痛对冠状动脉疾病的控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