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比较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器ROI-C与传统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器联合钛板治疗颈椎病的临床效果

2019-04-03侯建思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5期
关键词:椎间隙前路椎间

侯建思

541300广西兴安县人民医院骨科,广西桂林

传统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器手术可以直接缓解病变椎间盘和后方对颈髓和神经根的压迫,恢复正常的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已被用作治疗颈椎病的“金标准”[1]。但传统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器治疗存在一定缺陷,如术后并发症较多。而近年来,一种新型的零切迹颈椎前路椎体间融合系统ROI-C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本研究分析了比较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器ROI-C与传统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器联合钛板治疗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5年1月-2018年6月收治颈椎病患者160例,用随机数字表分组。新型组80例,男45例,女35例;年龄31~76岁,平均(54.78±2.81)岁。传统组80例,男47例,女33例;年龄31~76岁,平均(54.25±2.85)岁。两组基础数据有较强可比性。

手术方法:①传统组进行传统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器联合钛板,减压后试模,用合适大小椎间融合器,置入自体或人工骨,并置入到目标椎间隙。C臂机透视下椎间融合器位置良好则将椎间撑开器取出,根据减压范围,选择合适长度钛板置于椎体前缘,给予钻孔,将螺钉打入,固定钢板和椎体,常规给予1根负压引流留置,将切口逐层关闭结束手术。②新型组进行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器ROI-C。减压完毕后,用合适的ROI-C融合器试模植入到椎间隙,将试模取出之后,将自身咬出的骨粒混合人工骨,对ROI-C融合器充填后缓慢置入到椎间隙,用嵌片打入器将双侧预弯椎间桥形固定嵌片打入到下椎体和上椎体。同样的方法将其他椎间隙进行处理,常规给予1根负压引流留置,将切口逐层关闭结束手术[2-3]。

表1 两组效果分析比较(n)

表2 施术前后颈椎疼痛的水平、颈椎的活动度评分、颈椎功能状况分析比较(x±s)

表3 两组手术平均出血量、手术操作平均时间分析比较(x±s)

分析比较两组效果;手术平均出血量、手术操作平均时间;施术前后患者颈椎疼痛的水平、颈椎的活动度评分、颈椎功能状况;术后吞咽困难出现率。

疗效判定标准:①显效:颈椎疼痛消失,活动范围接近正常,无严重并发症;②有效:症状改善,疼痛减轻,活动度增加;③无效:不满足显效、有效标准。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4]。

统计学处理:SPSS21.0软件分别对数据进行t、χ2处理,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效果:新型组手术效果更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颈椎疼痛的水平、颈椎的活动度评分、颈椎功能状况:施术前两组颈椎疼痛的水平、颈椎的活动度评分、颈椎功能状况相似,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施术后新型组颈椎疼痛的水平、颈椎的活动度评分、颈椎功能状况优于传统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手术平均出血量、手术操作平均时间:新型组手术平均出血量、手术操作平均时间优于传统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术后吞咽困难出现率:新型组术后吞咽困难出现率低于传统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4。

讨 论

目前,颈椎前路手术在直视下减轻脊髓压迫和减压的优势已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开展。随着前钛板的应用,逐渐出现椎体间融合器缺乏骨性融合,存在术后内固定钛板螺钉松动,螺钉退出,前移和吞咽困难,异物感等问题。ROI-C采用零切迹概念设计,类似于自锁式颈椎融合器,可以获得与钛板相结合的椎间融合器的相同生物力学稳定性,且优势更为明显,其手术的时间更短,损伤更轻。当传统的颈前钛板固定时,需要选择合适长度的钛板,术中需要进一步暴露病变节段上下椎体,及椎间隙的上下边缘[5-6],同时剥离椎前筋膜较为广泛,损伤较大。当ROI-C固定在椎间隙时,只需显露椎间隙即可,撑开钉置于病变间隙椎体上下缘2~5 mm左右,稍微拉开颈长肌,即可清晰显露。手术限于手术椎间隙的水平,并且不需要进一步分离和处理椎前组织,不需要过多显露,同时简化了手术操作步骤。与传统的前钛板内固定相比,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颈部组织的损伤,减少了吞咽困难的出现率[7-8]。

表4 两组术后吞咽困难分析比较

本研究中,传统组进行传统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器联合钛板,新型组进行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器ROI-C。结果显示,新型组效果、颈椎疼痛的水平、颈椎的活动度评分、颈椎功能状况、手术平均出血量、手术操作平均时间、术后吞咽困难出现率和传统组比较有优势,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颈椎病患者行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器ROI-C效果确切。

猜你喜欢

椎间隙前路椎间
严重椎间隙狭窄颈椎病的影像学特征△
超声与传统体表标记定位孕产妇L3~4椎间隙用于腰硬联合麻醉的效果
脊柱椎间孔镜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
莫愁前路无知己
改良CT测量法在评估腰椎椎间隙高度中的应用分析
新型L5/S1前路钢板的生物力学测试
椎管减压并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分析
腰椎正中矢状面椎间隙的CT测量及临床意义
单侧和双侧内固定联合髓核摘除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