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的高职学生就业指导思路研究
2019-04-01任敏张伟张卓云
任敏 张伟 张卓云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崛起,使经济发展与人民的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对于大学生的就业工作而言,“互联网+”的到来给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学校应该顺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规律,结合其特征,开展科学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对大学生的职业规划力求达到最好的改革效果。
关键词:就业指导 互联网+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04-0032-02
自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首次提出“互联网+”以来,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以高技术产业为先导,以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为支撑,以技术创新和业态创新为核心的经济飞速发展起来。作为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者,我们需要紧跟时代的风向标,学校的发展模式也应顺应“互联网+”要求,深化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的变革。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同时也为教育的改革创新带来了新动力。本文结合“互联网+”时代背景,深入分析了其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影响,并结合传统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模式,探索出基于“互联网+”就业指导新路径,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意识和能力。
一、传统就业指导现状分析
随着高职院校就业人数的日益增长,就业形势也不断严峻化,仅仅依赖传统的就业指导课程和大众化的网络信息平台,已经难以适应当前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在“互联网+”大环境下,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传统就业指导方式无法适应学生的接受模式。大多数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没有运用大数据挖掘信息,导致信息更新不及时,指导效率不高。学校是创业就业等指导教育工作的主体,同时承担着人才培养的重要职责,学校应该舍弃传统的就业指导与新经济时代相背离的就业指导理论,转变思维模式,将“互联网+”的新思想引入到新的就业指导体系中来,指导学生自主选择就业或者创业与“互联网+”相互融合,无论在提高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效率上,还是在提升毕业生综合能力上,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和意义。
现在主要的就业指导方法不能很好地解决学生们的心理压力问题。就业指导工作是一个全方位的素质教育的过程,单纯依赖课堂短暂的时间指导,时间上不够,形式上单一。就业课程的教育还处于教学的初级阶段,其倾向于就业生涯规划的理论、模式,同时倾向于就业形势和政策的解读以及简历制作和面试的应对,课程欠缺实用性。
現阶段在大学生就业指导模式上融入了标准化、统一化的方法,然而少有与不同专业领域相适应的、具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方式。因此,传统的就业指导方式过于强调共性教育而忽略了个性化的指导。现阶段就业指导方式单一化,就业课程单一化,重理论轻实践。学校应该在理论、实践锻炼等各个环节中建立全方位的就业指导辅导,为大学生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就业课程,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就业实践能力。
传统就业指导方式重视信息单向输出,忽略互动反馈。现在各院校非常注重就业指导工作的系统建设,纷纷建立各种的网络就业指导平台,增加各种就业指导模块,丰富了就业信息的内容,添加了高质量的网络论坛。但是实际上学校的这些设施并没有被有效地利用,首先信息更新不及时,信息不够完善,并且现有的很多平台都是单方面的信息输出平台,缺乏用户间的互动,没有学生的反馈信息,忽略了社交网络上的就业指导,因此没能及时接收到学生们的需求,不能更好地将“互联网+”环境下的就业指导作用发挥出来。
二、“互联网+”视野下大学生就业新思路
《互联网对中国六大行业的专项作用》一文指出,到2025年互联网对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将会处于4500亿元人民币至15000亿元人民币之间。可以看出互联网经济环境下对国民经济总值的提高将会作出巨大的贡献。基于此背景,“互联网+”将会增加5000万左右的工作岗位,随着就业量进一步扩大,大学生就业机会也随之增加,因此它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对于受“互联网+”影响较深的当代大学生而言,“互联网+”时代不仅开拓了自身视野,同时也大大增加了他们的信息量,在就业指导的课程中,我们可以尝试将互联网技术融合在体验式教学课程中来,这样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能够准确高效地让学生自我定位。也可以通过引入模拟面试、职业规划大赛等活动到就业指导课程中来。这里首先要求教师提前告知实际操作内容、要求、标准,启发式地引导学生准备相关资料。其次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讲述相关知识,让学生自由发挥教师引导方向,结合学生自身实际情况合理营造出创业就业氛围,教师在过程中观察学生的各方面能力,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指导,让学生能及时地作出自我调整,结合相关的反馈意见,向正确的方向改进。
在就业指导课程中,我们可以利用“互联网+”的优势,结合就业课程的课程标准和实践标准,加大微课的开发力度,在视频中记录教师各个教学环节和知识点,学生能通过互联网进行点播观看。微课以其大众化、数字化等特点为学生提供新型的教育资源,也能充分发挥其重要的作用。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互联网+”微课的教学能够规避传统教学的不足,更好地发挥课程的实践性和实效性特点。当代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资料收集能力,能结合教师的讲解,收集相关资料总结成文档,在课堂上与教师和同学探讨研究。师生能够通过微课完成线上线下的交流互动。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在课堂上授完课就很难再和老师交流了,翻转课堂能有效地解决此类问题。
传统的就业指导中,学校往往过于注重形式,有的学校仅仅重视最后的突击阶段,而缺少过程化的指导教育,教师没能够指导学生建立准确的就业理念,没有养成学生高素质的职业素养。科学的就业指导中应结合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并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状况、认知程度等情况进行辅导。合理使用学生档案资料,充分了解学生各方面的信息。创建网络信息资源库,首先内容上完整充实,可以覆盖学生的各类信息,比如成绩、爱好、家庭等情况,完善职业规划内容。其次档案资料需要及时更新,特别是职业规划。不断更新的内容,能更好地及时调整相关信息,可以结合学生的综合能力及时作出调整。在了解学生信息后,通过开展问卷调查、班会、创业比赛等活动,使指导教师能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足,及时进行引导。班主任、辅导员以及心理指导教师和相关教职员工可以利用匿名的互联网媒介来实现与学生的谈心,解开他们内心的困惑,了解大学生选择岗位的心理屏障,从而减少学生负担,提高其受挫折能力。
建立以官方网络就业指导为主的平台,以多种为平台为辅的“互联网+”全面就业指导系统。完善互动式就业指导平台,搭建官方就业微信云平台,同时可以利用微博推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学校应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建立全面完善的就业指导路径系统,有针对性地选择就业指导媒体。
三、结语
从供需的角度来看,企业是用人方,学校、学生属于供方。所以无论企业提出了什么条件,学生都要端正好心态。学校要从企业用人的出发点来思考问题,根据市场需求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和就业指导计划,培养出适应社会企业要求的人才。学校、教师应勉励当代大学生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转变择业观念,勇于到基层一线和艰苦地方去,善于在平凡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同时要求加大对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支持力度,对就业困难毕业生进行帮扶,增强学生就业创业和职业转换能力。
责任编辑:杨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