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自信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探析

2019-04-01郭亚如陈俊钊

现代交际 2019年4期
关键词:文化环境文化自信思想政治教育

郭亚如 陈俊钊

摘要:文化自信是时代之需、国家之强、民族之兴的重要底蕴。文化自信离不了文化环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方式方法,高校的文化环境为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养成提供场域支撑与实践保证。本文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的内涵分析为前提,在大学生文化认同的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等方面对其功能进行阐释,最后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的建设路径给予探析,以促进大学生的文化自信,进而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关键词:文化自信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文化环境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04-0003-02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能为人们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坚强的思想保障。培养人们的文化自信成为新时代下的新任务。文化环境的建设为文化自信的培育与提升提供了重要的保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以下简称高校思政文化环境)是新时代文化环境的子系统。它为培养与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发挥着重要影响力,加强高校思政文化环境的研究是新时代的迫切要求。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的内涵探析

国内学者在高校思政文化环境的内涵探讨上,多止步于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的内涵界定,而且涉及其内涵研究的期刊可谓少之又少,并多见诸学位论文。总结已有的成果,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第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環境,是指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和影响全体师生员工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内化与外化的一切文化因素的总和。”①第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是指高校在长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过程中积淀下来的,由全体师生所创造的文化因素。”②第三,“我们把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人的文化要素的总和称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环境,从宏观上讲,整个当代中国文化都可以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环境。” ③

国内学者多是从“文化要素”的角度对其加以界定,且界定的范围大小不一。如何界定高校思政文化环境的内涵,本文认为应该从教育对象、教育活动上来分析。文化环境只有介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只有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才能称其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由此得知,高校思政文化环境是指对其实践活动的开展及其教育主客体的内在思想观念、外在行为规范的养成产生影响的一切外在文化条件和因素。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的功能探析

(一)提升高校文化认同的重要空间

《易经》中有言:“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④文化是人类独创的瑰宝。它在情感熏陶、价值引领、行为规范上彰显着独特的意蕴。然而,立足于多元文化互相冲击、碰撞的现实,西方文化肆意蔓延、侵蚀的现状,本土文化发展底气不足、弱化的状况,如何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认同、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是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使命担当。因此,加强高校思政文化环境的理论研究与实际建设是根本的解决之道。文化环境的构建为文化自信的培育提供资源支撑与空间场域,为其顺利与有效地实现奠定深厚根基。

(二)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有效平台

价值观具有辨真假、识善伪、正举止的观念引领与行为规范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国家建设、民族复兴进程中所形成的思想瑰宝,其本身滋生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先进文化之中。如在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长征精神——不怕牺牲、热爱祖国的精神品质契合了核心价值观中对个人的要求。而大学生核心价值标准的“自我偏好”部分地消解了核心价值观的根本引领作用。如何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德育中的主导性作用,使其有效内化、最大程度外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要务之一。因此,借助于文化的感染力、吸引力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将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先进文化纳入课堂、校园、实践基地,是培育教育对象价值观自信的有效平台。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的建设路径探析

(一)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建设理念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培育大学生成为新时代新人的主阵地,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是时代所需。目前我国正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思潮的传入与新旧观念的冲突给大学生原有的思想道德观念带来了冲击影响,其价值取向、思想观念或多或少地受到外来文化的侵蚀,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思想道德培养的有效性实现。因此,高校思政文化环境应该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建设理念。一方面,让文化资源进课堂、进校园。发掘本地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以及先进文化,将其编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材中、课堂中。另一方面,让文化资源进实践基地。采取取近为主,辅之以远的原则。即充分打造本地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先进文化的资源,使之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基地。

(二)坚持高校文化环境的协同共建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的建设以协同共建原则为遵循,应该坚持全员、全过程共同构建。首先,坚持全员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的构建主体包含高校党委、党团组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等。大学生作为教育对象,在文化环境的塑造过程中既是主体,又是受众。因此,多主体的相互配合才能使文化环境的建设整合多层面的智慧。其次,坚持全过程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持续的过程。文化环境的建设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工作。它的开端来自于时代、教育对象的需要,建设的成果还需要现实的检验。

(三)以互联网为依托,加强高校网络文化环境的建设

网络时代的到来,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的构建带来了多方面的挑战。大学生群体是国家、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其本身的文化素养关乎整个民族的整体素质。而如何将互联网适度介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的建设,以形成积极健康的高校网络文化环境,是时代赋予的任务课题。在建设的过程中应该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问题:一是,牢牢把握高校对网络意识形态的领导权。网络聚集着多元文化、多元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冲击着主导文化的价值观塑造功能。因此,高校在建设网络文化的过程中应着力把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充分发挥高校网络文化的思想引领与价值观塑造功能。二是,正确处理好现实文化环境与网络文化环境的关系。虽然网络文化环境的建设是新形势下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一种助推力。然而,现实中文化环境的建设是基础和根本。它对教育对象的影响更为真实、鲜明生动,更具持续性、全面性。因此,不能顾此失彼。

总之,着力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的创建,是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立足点,为新时代下增强精神凝聚力创造了重要的物质保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提升、有效性的生成提供了助推力。

注释:

①马志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功能研究[D].西南大学,2014.

②蒲小萍.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对教育对象的影响及建设研究[D].西南大学,2011.

③姜海燕.当代中国文化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9.

④南怀瑾,徐芹庭.周易今注今译[M].天津古籍出版社,1987:148.

责任编辑:孙瑶

猜你喜欢

文化环境文化自信思想政治教育
文化环境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学生厌学心理的矫治探究
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学校环境的优化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