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学后教”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的现状与实践研究

2019-04-01何颖怡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19年1期
关键词:导入技巧研学后教课堂导入

何颖怡

【摘 要】广州市番禺区的“研学后教”课堂模式改革已经进入了升级阶段,它以“使问题成为中心,使过程走向成功”的理念让传统课堂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无论在何种课堂模式下,课堂导入作为一节课的开端,对学生是否能全身心地投入教学,是否能使课堂取得高效率起着决定性作用。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因此,在研学后教的课堂模式下,在新课伊始环节,教师必须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这是课堂成功的关键之一。富有启迪性的导入设计,能激发学生对新知的渴望,从而为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研学后教;小学数学;课堂导入;导入技巧

近年,广州市番禺区实施了“研学后教”课堂模式改革后,笔者通过审视自身及观察同行的课堂,发现课堂的导入对一节课的成败有重要的作用。正如俗语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一、研学后教课堂模式下课堂导入的现状及分析

(一)调查数据统计

笔者分别对本校数学教师和低、中、高年段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采访。

1. 对教师的调查

笔者对全校8位数学教师进行了采访,统计结果见表1。

2. 对学生的调查

见表2。

(二)结果分析

首先是关于教师方面的调查,从数据分析中看出“特别重视导入环节”的教师有25%,比例不高,而按照教材“照本宣科”的占37.5%,再加上“从不考虑”的12.5%,说明“有心”教师真的少得可怜。这是使课堂失去魅力,使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的一大原因。

再看学生方面的分析数据,喜欢“玩游戏”和“讲故事”的学生最多,各占100%和90.1%,这是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年龄特点的。

而关于导入环节对课堂的作用这方面,100%的教师认为导入环节对提高课堂效率作用很大。而学生则认为这些活动在很大程度上能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引起他们的探究欲望、让他们集中精神去学习。没有学生认为导入环节没有作用。由此可见,这个方面师生的认知度是非常统一的。

(三)采访

既然师生双方都认为“新课导入”是有利于课堂教学的,那为什么很少教师专门去研究这个事情呢?笔者对教师们进行了采访,原因如下:

1. 思想上不重视。大部分教师平时疲于改作业、辅导后进生、每周准备德育或少先队的主题教育等事情,还有忙学校安排的其他杂务,因此备课的时间不充足,只能简单地备,教师们普遍认为自己日常备课不够透彻。

2. 基本功不扎实。有一部分的教师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为什么?有时候看到其他教师的导入环节特别吸引人,课堂非常精彩,当时很想学习,但是到自己备课的时候就是想不出好主意,找不到适当的资源。

(四)解决问题的建议

针对上述原因,首先,学校每项工作都是要认真完成的,但要有艺术地做,常规地做,不要平时不做,到检查的时候才集中做,这会让教师有疲于奔命的感觉。而解决被批改作业、辅导后进生缠身的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提高课堂效率,因此,重视课堂导入提高課堂效率是解决办法之一。第二,“缺乏想法,没有资源”,这就要靠教师平时多学习、多模仿,多思考。俗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因此,从模仿开始,久而久之,自然就能生出有自己个性的灵感。如果不尝试就放弃,那么永远都只会停滞不前,永远都不会成长,课堂效率就永远都不会提高。这样会造成恶性循环,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越来越多,教师辅导工作的压力越来越大。

二、研学后教课堂模式下课堂导入的作用研究

要让教师更加重视课堂导入,那么,必须先明确课堂导入的作用。

1. 课堂导入首先能安定学生的情绪,使学生从骚乱的课间休息进入正式上课的状态。

2. 课堂导入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的学习需要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多种心理活动参与,注意力是否集中则影响到整个认知过程的有效性。

3. 课堂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适当的导入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亢奋的学习激情。

4. 课堂导入能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轻松的导入能让学生带着轻松愉悦的心情进入学习,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使学生愿意配合教师的引导去参加学习活动。

三、研学后教课堂模式下课堂导入的技巧研究

我校开展“研学后教”课堂模式改革已经多年,形成了“导——研——悟——用”的四字基本模式。其中,“导”就是指“研学导航”,是指统领全课的学习目标;“研”是指探究学习,其第一个环节是“研学准备”,也就是学习新知之前的导入。那么小学数学课堂怎么才能“导入”得有效呢?下面笔者谈谈个人的一些经验。

(一)巧设悬念问题,引发认知冲突,激发学习动机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亚里士多德曾说:“思维是从问题和惊讶开始的。”问题是促使学生进行一切学习行为和展开一切学习活动的根源,因此,有经验的教师都喜欢创设问题情境。

以《植树问题》这节内容为例,为了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笔者在“研学准备”环节直接抛出问题:在100米的小路一侧栽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都要栽,一共栽多少棵?(请你猜一猜)这时,很多学生都说是20棵,有的说21或22棵。笔者问:“为什么?”学生纷纷说明理由,一时争持不下。笔者说:“同学们,你们说的似乎都有道理,这样吧,让我们想办法验证一下,这样不就清楚了吗?”学生都迫不及待地说“好”。这样,通过在导入环节设计悬念性的课堂疑问,让学生猜测,然后引发认知冲突,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走入了教师布下的“局”,激发了他们强烈的学习欲望。

(二)讲述趣味故事,吸引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故事有着天生的热衷和喜爱。在课堂教学中如果适当穿插生动、有趣的小故事,既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顺势引出教学内容,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研究的状态。

以《掷一掷》这节内容为例,在“研学准备”环节,笔者给学生讲述了“阿凡提智斗巴依老爷”的故事:巴依老爷为了剥削农户更多的钱财,决定提高农户的租金。农户们找到了阿凡提来帮他们解决这个问题。阿凡提找到了巴依老爷,并要和他打个赌,他说:“我们玩掷骰子游戏,同时掷两个骰子,把两个骰子向上的数字加起来,如果数字是2、3、4、10、11、12就是你赢,我们同意加租,但如果和是5、6、7、8、9就算我们赢,你就不能加租,好吗?”巴依老爷一看,自己占6个数,阿凡提只占5个数,他想:这次我还不胜券在握?于是便同意了。同学们,你们猜一猜谁赢的可能性大?大部分的学生都认为巴依老爷赢的可能性大,但是又觉得故事情节不可能这样发展,心里充满矛盾。此时,笔者说: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掷一掷”的问题,看看谁赢的可能性大。这样,通过讲述趣味故事,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发了学生对本节知识的内容的学习和探究兴趣。

(三)创设直观情境,调动形象思维,发现学习问题

情境一般有情境图、语言描述性情境、音像情境等。情境具有直观性,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通过展示图片、图表、音像片等直观教具,运用形象化的语言,引起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的关注,从而引导学生观察,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分析问题。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在教材中,很多内容都是先出现情境图,再让学生观察、发现问题,然后解决问题的。由于教材呈现形式的限制,情境的呈现只限于图文,而要使它丰富起来就需要教师多动脑筋,创设更多的直观情境。

例如,在教学《圆锥体体积》一课时,笔者在课前录制了一段视频,视频中讲述的是兄妹俩要换汽水,哥哥的汽水杯是圆锥形的,妹妹的汽水杯是圆柱形的,两种杯子是等底等高的,那么,哥哥的2杯汽水换妹妹的1杯汽水公平吗?学生看完视频后,大部分学生认为是公平的,因为看上去两杯总比一杯要划算,但也有疑问的声音。这时,笔者说:“同学们,要知道怎么换才公平,必须先知道两种杯子的体积,那么,这节课就让我们研究圆锥的体积后,再来帮助妹妹解决换汽水的问题吧。”此时,学生们已经跃跃欲试,后面的实验研究推导公式、运用公式解决问题等环节自然水到渠成。

(四)指导动手实践,激活学习思维,发展创新意识

小学生具有爱动手操作的行为特点,与其让其听教师枯燥乏味地讲述,不如让他们动手操作实践,这样更能吸引学生的主动参与。因此,教师就可通过指导学生动手实践来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同时,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聆听等多种感官的同时参与,更有利于对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理解和掌握,从而锻炼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以《分米、毫米的认识》这节内容为例,“研学准备”的过程如下:

师:同学们,请拿出你的直尺,说说我们都学过哪些长度单位?(米、厘米)

师:请你在尺子上找出1厘米,再在你周围的物體上找出1米。(学生操作)

出示一个硬币,问:谁能说说这个硬币有多厚?你能量出来吗?请你试一试。(学生操作、汇报)

(课件演示1毫米)

师:你能在尺子上指出哪到哪是1毫米吗?

……

这节课从一开始,教师就让学生拿出尺子观察,以及利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复习米和厘米两个单位,然后顺势推出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实践是创新的源泉。”学生具有活动实践的天性和创造成功的欲望,教师应该大胆放手让学生“多动”,尽量让他们在“做中学”,因此,教师可以精心组织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操作学具来导入新课。

(五)组织游戏导入,活跃课堂气氛,扩大参与面

游戏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游戏导入是指通过设计、组织学生做简单的游戏来导入新授课的方法。运用这种方法的好处是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并吸引学生注意力。目的是促使学生实现从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的过渡。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使学生的学习能力自然而然得到锻炼和发展。

例如,在异地执教《植树问题》一课时,一上课,笔者就问:“同学们,欢迎何老师来给你们上这节课吗?”当时学生都说“欢迎”。笔者说:“那得有点表示,老师才能感受得到呀。”学生们都鼓起掌来。笔者说:“鼓掌是一个很好的方式,但我还想再特别一点,我们来玩个放烟花的游戏,怎么样?”大家都瞪大眼睛很好奇。笔者让学生举起两个拳头到头的两边,然后口中念:“噔噔噔噔噔!”同时五指迅速打开,再把两拳高举过头。此时,学生都会意地微笑起来。笔者趁机说:“无论是鼓掌还是放烟花,都要用到我们的手,现在请你张开五指,观察你的左手,你能发现手里面藏着什么数字秘密呢?”学生马上发现了有5和4……由此,笔者借机引出了“间隔”和“间隔数”等概念。

另外,导入的方式一般还有“开门见山式”“复习铺垫式”“旧知迁移式”等,都是教师们常用的,这里就不一一阐述了。总而言之,在“研学后教”的课堂模式下,教师更应该对导入环节给予高度关注和重视,并把新、旧教学模式有机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各种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来合理运用。只有这样才能在一上课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为提高教学效率打下坚实、稳固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高方玉.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3.

[2]陈玖玲.小学数学课堂导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6.

[3]梅亚平.小学数学新课导入的问题及其对策[D].烟台:鲁东大学,2014.

猜你喜欢

导入技巧研学后教课堂导入
探索初中生物课堂导入艺术
数学课堂的导入技巧研究
初中物理课堂导入设计技巧
谈中职数学课堂导入的技巧
趣味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高中数学课堂导入的方法
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