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记叙文构思布局的常见问题及应对策略

2019-04-01严小玲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19年1期
关键词:常见问题记叙文应对策略

严小玲

【摘 要】作文之道,构思为先。构思布局对于一篇文章来说非常重要,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和重要前提。然而,当前学生写作时缺乏构思布局,忽视谋篇布局的技法,在作文的整体架构上存在不足。为了解决学生习作构思布局方面的常见问题,帮助学生提高构架文章的能力,文章提出了列好作文提纲、学会“四一构思”、画出思维导图、突破常规模式四个应对策略。

【关键词】初中;记叙文;构思布局;常见问题;应对策略

一篇习作往往要经过审题立意,构思布局,最后才动笔成文。审题立意解决“写什么”,构思布局考虑“怎样写”。这里说的构思布局,其实就是“打腹稿”,是指在行文之前,对文章内容和表达方式的总体设计,从而在头脑中构建文章最初的模式,包括确定文体、选择素材、安排结构等。正所谓:“胸中有丘壑,下笔如有神。”只有动笔之前对材料的有效剪裁、合理组合、深度挖掘等问题有了全局构想,才能言之有道,言之有序,才能一气呵成,一挥而就,甚至妙笔生花。

一、初中记叙文构思布局的常见问题

清代曾国藩说得好:“谋篇布势,是一段最大功夫。”遗憾的是,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发现部分学生写作时缺乏构思布局的有效训练,忽视谋篇布局的技法,在作文的整体架构上存在着以下不足:

(一)三段叙述,缺少波澜

有些学生思维狭窄,甚至形成了思维定势,任何一篇作文,一律采用三段叙述:开始如何——经过如何——结果如何。没有情节的起伏,没有情感的波折,不善于尺水兴波的技巧,不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平铺直叙,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脚踩西瓜”,思维紊乱

有些学生,一看到作文题目,提笔就写,想一点写一点,想到哪写到哪,构思不成熟,布局未展开,没有通盘考虑,缺乏整体构思,只是跟着感觉走,有时候甚至会脱离中心,横生枝蔓,内容上偏离主题,结构上笔力分散。这样的作文思维紊乱,脉络不清,颠三倒四。

(三)结构不匀,主次不分

有些学生忽视文章的结构美,剪裁不当,段落太长或者过细,平均用力,详略不当。殊不知,一篇文章的段落数量,开头、中间、结尾各部分文字的比重都有所讲究。习作时要做到“凤头猪肚豹尾”,开头要引人入胜;主体部分内容要饱满充实,重点突出;结尾要简洁有力。

(四)忽视过渡,缺乏照应

有的文章段与段之间会脱节,造成内容令人费解。那是因为在文章思路的转折处、衔接处、过渡处缺乏必要的铺垫、照应、过渡等,导致文气不贯通,结构不严谨。

二、初中记叙文构思布局的优化对策

叶圣陶先生说:“作文思有路,遵路识斯真。”说的是写文章要有一定的思路,把握这个思路才能发现文章的主旨。针对以上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可以學习、借鉴以下几种构思布局的方式,坚持训练之、践行之,帮助学生提高构架文章的能力。

(一)列好作文提纲

犹如造房子之前要有设计图纸,写作文之前也应有“作文图纸”。提纲是学生习作时整体思路的提炼,列作文提纲就是绘制“作文图纸”。作文提纲形式灵活,没有固定的格式和统一的要求,一般说来,提纲包括的内容有题目、主要内容、中心、结构安排。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结构安排,包括素材的先后,内容的详略和次序,首尾的写法,层次的衔接、过渡等。以2017年广东省中考满分作文《原来,墙角也有花香》为例,列出其作文提纲:

题目:原来,墙角也有花香

主要内容:小区清洁工王姨关心照顾小悦和拾金不昧的事迹。

中心:立足于社会一位不起眼的清洁工,表现王姨热情、乐于助人的美德。

结构安排:

开头:以王姨对小悦的问候引入文章,并介绍王姨小区清洁工的身份和不中看的外貌。(略)

中间:(1)王姨关心失去父母、和奶奶生活的四岁的小悦,给他讲故事,并鼓励他以后好好学习。(次详)

(2)插叙介绍王姨多子、拮据的家庭背景。(略)

(3)王姨接受记者采访,原来她在清理垃圾时发现了数万现金及时归还物主。(详)

结尾:“我”心灵受到了触动,改变了对王姨的认识,由衷赞美王姨。(略)

一般说来,初学作文时,务必养成“不列提纲不作文”的习惯,且作文提纲宜细不宜粗。随着谋篇布局水平的提升,作文提纲就可以写得简单些。事实证明,列提纲是提高作文效率和质量的有效方法。

(二)学会“四一构思”

所谓“四一构思”,指的就是构思一篇文章时,围绕四个“一”下功夫:明晰一条线索,提炼一个主旨,选取一种组材方式,确定一个重点。明晰一条线索就是在写作之前,为文章理出一条能贯穿文章的主线。线索可以是具体事物、情节发展、情感变化、时空转换等,使文章具有条理性,解决写作时思路不清晰的问题。提炼一个主旨,就是根据要写的内容确定一个符合题目要求的主题,让文章的思想高度得以提升,避免写作时旁逸斜出、主题不鲜明的问题。选取一种组材方式。文章的结构一般有总—分—总、总—分、分—总三种方式。其中,常见的组材方式有并列式、对比式、递进式、交叉综合式等,根据表达的需要和自身的写作能力,找到一种最适合的组材方式,这样能有效避免写作结构不清晰的问题。确定一个重点需要紧扣文章主题和线索,能体现文章主题的段落要详写,这样就可以解决写作时重点不突出的问题了。以朱自清的《背影》为例,按照“四一构思”方法,可以这样还原作者谋篇布局的构思:

(1)明晰一条线索: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

(2)提炼一个主旨:表现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爱与儿子对父亲的怀念,反映父爱的真挚。

(3)选取一种组材方式:

惦记背影,思念父亲。

刻画背影,望父买橘。

惜别背影,父子分手。

再现背影,别后怀念。

(4)确定一个重点:父亲在车站给儿子送行时过铁道买橘子的过程,即“望父买橘”的情节。

(三)画出思维导图

作文训练的核心是思维的训练。如果在写作时运用思维导图,以直观形象的形式将思维的过程呈现出来,有助于搭建文章的基本框架。美国学者哈里曾说:“千言万语不及一张图。”利用思维导图,首先可以对文章题目进行发散性联想,从中提炼出多个立意,然后筛选出感悟最深刻、最容易出彩的立意来构思。安排结构时,以题目为原点,通过向四周延伸添加层级分支,进行有目标指向的习作活动。在明确了“写什么”“怎么写”之后,教师还可以继续引导学生丰富和完善思维导图,比如可以斟酌词句。

与传统的提纲相比,思维导图因其形式活泼,思维开放,特别是其分支的无穷发散性能促使学生发散思考,进行细节构思,使习作具体生动,因而更有生命力。

(四)突破常规模式

记叙文最常规的写作思路是按照时间、空间、逻辑顺序谋篇布局,沿着“起因——经过——结果”的发展顺序起承转合,这种结构最常见,但也最不容易出彩。古人云:“文似看山不喜平,记事曲折才动人。”如果构思时能有意识地突破常规模式,创新求异,匠心独运,就可以使文章产生腾挪跌宕、波澜起伏的魅力。据说纪晓岚为一个朋友的老母親吟诗祝寿,起笔就来一句“这个婆娘不是人”,举座大惊,个个目瞪口呆。这时纪晓岚不紧不慢地接了第二句:“九天仙女下凡尘。”顿时满堂笑逐颜开。可是不等大家笑完,第三句又写下“儿孙个个都是贼”,这下刚缓和过来的气氛又紧张了,大家无不怒目而视。这时,纪晓岚又妙语回天地添上压轴句:“偷得蟠桃奉至亲。”听众大加喝彩,掌声雷鸣。这首诗之所以妙趣横生,极具喜剧色彩,就在于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构思方式,以出乎意料的神来之笔形成一波三折之势。因此,写作时不妨用上这些突破常规的构思方式。例如,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中的欲扬先抑法,彭荆风的《驿路梨花》一文巧设悬念法,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一文的意外结尾法,张之路的《羚羊木雕》开篇的矛盾冲突法……都使文章尺水兴波、曲折有致、摇曳生姿。

作文之道,构思为先。正如叶圣陶所说:“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有路,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乱走的。”如果在动笔之前,学习借鉴以上几种做法,并对其了然于胸,善于布局,巧于构思,定能使文章行文清晰、脉络分明,环环相扣,浑然一体。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

[3]叶圣陶.怎样写作[M].北京:中华书局,2007.

猜你喜欢

常见问题记叙文应对策略
记叙文阅读专练
如何写好记叙文
让记叙文赢在构思
记叙文写作重在“有我”
筑牢洪灾后的舆情“堤坝”
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机械自动化设计与制造的常见问题分析
公路工程监理存在的问题和一些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