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历史核心概念教学运用探究

2019-04-01李炯慧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课程改革

李炯慧

摘 要:新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必修模块教学设计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时仔细分析每个专题的核心概念,历史核心概念是人们对同一类历史事件共同本质特征的概括。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设置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准确解读和把握历史概念的核心要义,分清历史学科术语、历史名词和历史核心概念的差异,从而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关键特征,对学生学习历史基础知识至关重要。

关键词:历史核心概念;高中历史教学;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04-056-2

学习历史的目的是什么?一切历史问题都可以在当代社会找到相应的痕迹,当代问题也是历史问题。学习历史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了解世界,以史为鉴从过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从而提升个人素养,形成当今社会所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更好地为个人的将来服务。

一、历史核心概念教学的重要性

在本世纪初的课程改革成果基础上,我国即将开展的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新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中提到“学生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进一步拓展历史视野,发展历史思维,提高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而在高中历史课程最重要的必修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在进行该模块教学设计时,“要仔细分析每个专题的重点内容,核心概念和关键问题,使学生通过对重点内容、核心概念、关键问题的理解,带动整个学习专题的探讨和认识。”[1]由此可见,历史教学的关键环节就是对加强历史核心概念的理解与掌握,如果学生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活动过程中有关核心概念认识模糊不清,他就不可能真正地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形成正确的历史认识。因此,历史教学必须把历史核心概念的学习作为教学的重要环节。与部编版初中历史教科书相比较,高中历史教科书相对简化了对历史事件的过程性概述,更多的是探讨历史发展背后的本质与规律。这些本质性特征以历史核心概念教学为切入口从而带动相关知识的掌握。进行历史核心概念教学将有助于学生形成自己的历史理解,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

经典的批判性思维训练读物《学会提问》中写道:“决定是否赞同某个观点的根本一步就是确定关键词或关键句的准确含义。如果你不能成功地弄清楚重要词语和句子的含义,你就有可能曲解作者的观点。”[2]当我们不能抓住他人观点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关键词语或术语的意思,就极有可能不理解说话人所表达观点,就会对这一事件或者观点模糊不清。因此,准确辨认关键词或短语是决定你理解和掌握别人观点的重要环节,也就是对核心概念的准确理解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建构自己的知识。

二、历史核心概念的界定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概念”是指“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反映客观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特征。”“核心”是指主要部分(就事物之间的关系来说)。因而,核心概念可以理解为人们对某类客观事物最主要的共同本质特征的认识和概括,历史核心概念是人们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活动等的共同本质特征的概括和总结,呈现出一些共同的关键特征,如运动、革命、民主、专制、战争等属于核心概念,而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鸦片战争、人民民主、君主专制等则是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术语。从概念的释义来看,中国古代政治史教学中常常涉及“君主专制”这一历史术语常常被当做历史核心概念进行解析。在这里,我们要明确“专制”是核心概念,是上位概念,“君主专制”则是历史术语,是下位概念。历史教学过程中只有讓学生明确核心概念的准确含义,学生才能够理解和掌握相应的历史学科知识。如果历史核心概念解释不清往往导致学生在历史课堂之后对相关历史知识模糊不清,对于所学知识只能机械地进行记忆,而不是内化成为自己的知识。

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认为“有意义学习可分为三种类型:表征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所谓“概念学习,实质上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3]因此,核心概念的掌握尤为重要,历史核心概念教学就是要掌握历史事件的共同关键特征,是历史学科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能否掌握核心概念,是学生学习历史的基础。领会核心概念的本质和内涵,是历史课堂训练学生思维方式的重要途径,理解和掌握历史核心概念进而提升学生的历史思辨思维。

三、历史核心概念教学的几点尝试

1.上位学习

奥苏贝尔提出了认知结构的三种同化方式,认为“有意义学习是通过新信息与学生认知结构已有的有关观念的相互作用才得以发生的,由于这种相互作用,导致了新旧知识的有意义的同化。”这三种方式之一是上位学习。“儿童往往是熟悉了‘胡萝卜、‘豌豆和‘菠菜这类下位概念之后,再学习‘蔬菜这一上位概念的。”[4]在原有认知结构中的下位概念基础上总结概括出一种新的上位概念,这种上位概念有广泛的包容性,将已有的下位概念包含在内。中国古代史和近代史当中有许多涉及战争,典型的如必修一中国近代史上的列强侵华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在这些下位的具体历史事件中,我们看到一个共同的关键特征——战争。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把“战争”这一个核心概念进行仔细分析,教师可以遵循这样的一个教学程序:(1)设置问题情境。如你是否听说过战争?战争对你意味着什么?战争在字典里面怎么解释?你认为战争是什么而不是什么?为什么会有战争?战争是如何进行的?(2)形成概念或原理。前面这些问题答案的获得就不仅仅局限于教科书,让学生从这一系列问题中去形成自己对“战争”的认知进而理解近代列强侵华战争这一段历史。(3)转化为生活的能力。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用自己的话去理解和掌握历史核心概念,不经意间就可以进行家国情怀的渗透教育。从而把历史知识转化为具体的生活能力,使得学生在面对“战争”时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态度,达到新课程标准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历史观,为未来的学习、工作与生活打下基础的培养目标。

2.认知结构同化

奥苏贝尔认为认知结构的同化是通过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组合学习三种方式进行的,下位学习是类属学习(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低的概念学习),组合学习是新学习的内容与原来的内容并不会产生上下位关系,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着组合。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三单元分别学习英国、美国、法国和德国四个国家的政治体制,如:英国君主立宪制、美国总统共和制、法国议会共和制、德国君主立宪制。学习必修一第三单元的核心概念“代议制”则属于认知结构的同化。因此,在涉及到核心概念时可通过课堂核心概念教学让学生把新信息与已有知识的相互作用形成自己的概念认知。在学习第七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一课时,课前预习的时间就可以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去引导学生围绕核心概念进行预习,比如抛出的问题可以是:代议制是什么?代议制为什么会产生?代议制如何运作?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即可收集到相关信息:公民通过选举自己支持的代表组成议会,议员代表选民行使国家权力,选民间接行使民主。这与第二单元雅典小国寡民的直接民主进行对比,学生更加容易理解代议制的间接民主方式,就很容易理解和掌握新的概念——代议制,这是一种公民间接参与国家政治的民主形式。教师可以制作一个表格,对比英国、美国、法国、德国议会选举的不同,引导学生更好理解代议制的概念。

当学完第三单元后,学生通过表格借助会形成自己的认知:近代欧洲的四个国家都有一个共同的国家機构——议会,但议会在各国的政治生活中扮演不同程度的重要角色,如英国议会至上是国家权力中心,美国的议会和总统相互制约,法国议会是权力的中心但总统权力较大,德国的议会拥有一定的立法权但受到君主的制约。从本质上来说,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美国的总统共和制、法国的议会共和制、德国的君主立宪都属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范畴,通过对君主立宪制、总统共和制、议会共和制这些下位概念学习,概括和总结同化出“代议制”这个上位概念(核心概念),议会由选举产生的议员组成,代表选民行使国家权力,这就是所谓的代议制,这一教学的过程是一种认知结构的同化过程。认知结构同化的过程教学可以采用以下程序:(1)结合课标解读课文;(2)寻找核心概念:民主、共和、政体等;(3)结合单元主题寻找上位概念(核心概念),如代议制;(4)从几个国家异同比较中寻找资产阶级政治制度本质的概念。

又如人教版必修一第二十五课《两极世界的形成》要重点解决的核心概念——冷战。课堂一开始就可以结合课程标准:(1)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2)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设置情境问题:什么是冷战?为何美苏会冷战?冷战以什么形式存在?或者是用这样的提问方式:你听说过冷战吗?冷战对你意味着什么?冷战在字典、教科书上是怎么解释?(专家们是怎么解释?)你认为你应该怎样解释冷战这个词语,需要解释三个部分“是什么不是什么”、“为什么”、“如何”,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学习。在概念教学过程中最怕学生的回答是以概念回答概念,鼓励学生尽可能多地去利用图书馆资源,不能简单化处理。如果在课堂上学生回答不出冷战这一个概念,教师就可以课件展示专家们是如果解释的。

课件展示材料:

所谓冷战,是指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初,以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以及分别以它们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意识形态、文化乃至科学技术等一切方面的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徐蓝《国家大战略与对外政策调整——20世纪40—60年代冷战态势的演变》

结合所展示给学生的材料,让学生分组列表找出美苏冷战的表现,指导学生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意识形态、文化和科技等方面的对峙、竞争进行列表对比,这些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去准备。课堂上进行资料对比之后,学生把原有的最优知识与新获得的知识进行联系、整合、同化,最后可以形成他们认识的“冷战”。

当我们理解了上位的核心概念之后,再去学习历史事件、历史现象或历史学科名词、术语就相对简单易懂。核心概念的理解与掌握是衡量学生是否掌握该知识重要标准,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积极重视核心概念的教学,才能让学生从已有知识技能层面上升到发展需要的层面。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S].人民教育出版社.

[2]尼尔·布朗,斯图尔特·基利.学会提问[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47.

[3][4]陈琦,刘儒德主编.当代教育心理学(第2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167-168.

猜你喜欢

高中历史教学课程改革
浅谈高中《鸦片战争》教学中国际法意识的培养
活用思维导图,突破历史教学重难点
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实验探索
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历史图片的开发及实际应用
教材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