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题导学法的初中数学课教学
2019-03-30王聪
王聪
摘 要:在素质教育的时代下,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是教师教学的首要任务。为了能够达到上述的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对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完善,进而使得学生能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主要针对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问题展开讨论。
关键词:问题导学;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随着教育体系的改革发展,教师教学的目的也在发生着改变。为了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要不断地对教学的模式与教学的方法进行改变,进而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在现阶段教学的过程中,问题导学法逐渐得到了普遍的运用。在问题导学的教学模式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模式也在发生着较大的变化。本文主要对基于问题导学法的初中数学课教学模式进行介绍,其主要内容如下。
一、利用问题导学法进行课堂导入教学
课堂导入教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对于课堂导入教学比较忽视,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而在现阶段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应该加强对课堂导入教学的重视。课堂导入教学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重要环节。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加强对问题导学法的运用,能够有效地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之上,进而为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奠定基础[1]。
比如,在学习“有理数的乘法”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布置相应的习题,利用习题引出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将“2+2+2”和“(-2)+(-2)+(-2)”改写成乘法算式的形式,在这个过程中,“(-2)+(-2)+(-2)”则会改写成“-2×3”,进而引出负数乘法的算法。教师在教学中利用这种方式进行课堂导入,既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又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为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奠定基础,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二、在新知识讲解的过程中采用问题导学教学的方法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的讲解模式偏向于灌输式的讲解,这也就导致学生的学习过程比较机械化,学生学习兴趣较低,影响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而在素质教育的时代下,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学科素养的培养是教师教学的首要任务[2]。为了能够培养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对问题导学法的运用,利用设置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进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教师应该加强对问题导学法的利用,让学生自主地对问题进行研究。比如,在学习人教版教材初中“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布置相应的习题让学生进行讨论。以下题为例:
某工廠加强节能措施,去年下半年与上半年相比,月均用电量减少1000度,全年总共用电90000度,求该工厂上半年每月平均用电多少度?
分析:由题目中可以得出,全年的用电量=上半年用电量+下半年用电量
解:设上半年每月平均用电量为x度
则可以列出方程:6x+6(x-1000)=90000
针对这一方程式,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学生可以思考该方程与以前的方程有什么不同或是怎样将该方程转化为x=a的形式。经过学生的讨论研究可以将方程化简为12x=96000的形式,最后解得x=8000。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采取问题导学的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研究来学习新的知识,既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又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进而使得学生能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促进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三、在课后复习阶段采取问题导学的形式
在初中阶段,由于课堂的时间有限,所以仅仅靠课堂时间很难实现对学生的全面教育。为了能够增强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加强对课后复习阶段的重视,进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3]。在布置课后作业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为学生布置相应的问题,利用问题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进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为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对学生综合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培养是教师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中的运用则能够有效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为学生的稳定发展奠定基础。另外,在教学中加强对问题导学法的运用,还能够快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
参考文献:
[1]邹金贵.关于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运用思考[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4):109.
[2]柴影.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6(20):271-272.
[3]姚玲.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考试周刊,2016(58):67.
编辑 马晓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