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提问为抓手,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2019-03-30陈星旋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9年3期
关键词:提问技巧问题设计提问

陈星旋

内容摘要: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思维从问题开始。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能够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心智活动,给学生启发,让学生顿悟,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效率。本文从课堂导入时的提问要精心设计、提问要根据文本特色设计、提问的角度要新颖多变、提问的方式要由易到难这些教学实例出发,探讨如何以提问为抓手,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教学 提问 问题设计 提问技巧

语文教学中,阅读文本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给学生的阅读增加了不小的难度,而教师的提问则在文本和学生之间起到了很好的架构作用。让学生通过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慢慢培养他们沉下心来仔细读文本、找句子、圈词语的习惯。在认真读、仔细找、求证比较、观察体悟、假设质疑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更好地消化理解文本。

在具体的提问教学实践中,如果教师能够精心设置问题,适时提问,就可以很快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从而达到教学目的,有效提高课堂效率。那么如何以提问为抓手,切实提高课堂效率呢?

一.课堂导入时的提问要精心设计

一堂生动有趣的语文课得从导入开始,课堂导入以提问方式进行,有利于促使学生思想上迅速集中,让学生从课间兴奋的状态回归到较为理性的思考上来,问题可以由浅入深。教师处于教学过程的主导地位,这是毋庸置疑的。然而“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对世界的意义进行合作性建构的过程而不是客观知识的传递过程。”[1]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必须与学生主体地位的认定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教学案例:余秋雨的《阳关雪》

师:阳关明媚的日子,正是踏青的好时节,如果可以出去放松心情,你会选择去哪呢?

生:我会选择去游乐园坐云霄飞车,那种刺激感能够让我忘掉一切烦恼。

生:我想去有山有水的地方,风景秀丽,能让人感到惬意。

师:那有没有想去追寻一下古人的足迹,访幽揽胜去亲近一段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历史呢?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的作者便是如此,那他是要去阳关探寻什么呢?

生:寻访阳关古址以及那段悠久的历史。

师:那我们就跟随作者的脚步一起去探寻一番吧。

这样的提问,可以达到师生间的沟通和交流,达到活跃课堂气氛的效果。尤其是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就能很好地带动学生的思考。

教学案例:《傅雷家书两则》

师:你有试过和父母通过写信的方式交流吗?

生:有过,那一次妈妈生病了,为了不吵醒妈妈,我给妈妈写过留言条,提醒她多休息多喝水。

师:除了留言条的方式,有没有写过比较正式的书信呢?

生:有写过,向爸爸诉说了一下心中的烦恼。

师:哦?他回信了吗?如果没有回信,你会期盼得到怎样的答复?如果告诉的是成功的喜悦,你又企盼得到怎样的回复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位聪明智慧的父亲是如何答复儿子的呢。

提问式导入,创设情境,通过简单的问题引出有深意的课题,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迅速投身于课文。问题的设置可以从学生熟悉的角度去设计,结合他们的学习生活,以互动的问答方式开启课堂。

二.提问要根据文本特色设计

(一)是抓住切入点。针对不同的文本,我们的提问要有所变化。很多经典的优秀作品,可教的方面数不胜数,那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之前吃透教材,设计问题的时候选择好自己所要讲解的知识点,然后选择合适的切入点进入课堂的讲授。

例如在教欧·亨利的《最后一片叶子》时,考虑到欧·亨利的小说的最大特色就是设置悬念,那就从设置悬念这个角度切入,我的主问题设计就成了“贝尔曼是主人公,为何在三十五段之后不写贝尔曼的故事?而是旁逸斜出地去写苏和琼西的对话。最能体现贝尔曼英雄形象的是第一天晚上雨中画叶的行为,为什么不接在三十六段以后以贝尔曼的视角进行正面描写?”这个提问的目的是引出“设置悬念”这个表现手法。那么其他的问题诸如 “谁才是小说的主人公?”“作者是如何设置悬念的?”“如何理解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情节设置?”也都是围绕中心问题来设计的,这样既把文本巧妙的串联了起来,又解决了这堂课要教授的“设置悬念”的这个教学目标。

(二)是抓住教学主旨。中心问题在课文中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课文中的所有问题都是为中心问题服务的,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的提问中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主旨,要紧紧抓住文本的中心问题。

例如在教李森祥的《台阶》时,这篇小说侧重的是父亲这个形象,所以设计的问题是围绕探讨人物形象来设置的,而文中的“尴尬”一词是最能反映人物性格的,所以问题设计围绕“尴尬”展开。“台阶造好了,父亲明明该高兴,为何要露出尴尬的笑?”要解决这一大问题就要逐个击破一些小问题①“尴尬是什么意思?”(不自然,十分窘迫、难堪)。②“在这段话中描写父亲尴尬的句子有哪些?”(动作示范)③“他为什么这么尴尬?”这些矛盾的动作、神情反应出的恰是人物最温情的一面,骨子里的质朴、谦卑使得身为农民的父亲永远都不愿、不会,也不习惯“张扬”。接着追问“在大庭广众下的父亲是尴尬的,那私下里的他是不是对于新台阶满心欢喜呢?”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立足于中学语文教材文本特色的提问,根据文章的内容、表达形式和学生的实际状况而量身定制问题,才能更有效地提升课堂效率。

三.提问的角度要新颖多变

“教师教学效率的高低,大部分可以从他们所提出的问题的实质和发问的方法来考虑,教师若不谙熟发问的技术,他的教学工作是不会有成效的。”[2]正如教学法专家张天宝所说,掌握了“提出的问题的实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提问方式的灵活多样, 切忌千篇一律。提问的角度可以更为新颖,引起学生多角度多方位的思考,让他们知道很多文学作品的解读并不是单一的,而是“橫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要鼓励学生见仁见智,敢于思敢于言也敢于辩。

例如南北朝民歌《木兰诗》,我的主问题设计是“这首民歌想要展现的是木兰的英雄形象吗?”学生会被我问得很疑惑,于是就围绕这个主问题再设计其他问题,诸如“说木兰是个女英雄,但文中却有三处有损木兰英雄形象的地方:①出征途中思念父母;②十年苦战不求名利;③还乡之后梳妆打扮。你怎么看?”“文中的‘开‘坐‘脱‘著‘理‘帖,这一系列的动作描写,不厌其烦铺排具体的细节,体现了木兰的什么特点?”“为何行军打仗只用了些许笔墨?”“为何凯旋归来后她不要任何封赏,只求回乡?”通过层层抽丝剥茧式的提问,也就引导学生更好地思考中心问题,让学生分组整理归纳本文的写作目的,最后归纳出“作者根本不想写英雄,他想写人,写一个女子,写对生活的热爱。用一个女子从军的故事来表达这层意思,借木兰这个形象来表达对美好和平生活的热爱与追求。”提问如果有“特色”,就会让学生觉得新鲜,从而更好地激发起学生的探求欲。

四.提问的方式要由易到难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弟子颜回在回顾和总结老师的教学方法时,提道:“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3]这启示我们,课堂提问质量的高低决定着教学成果的好坏,在进行课堂提问时要做到由易到繁、循序渐进。

例如江河的《星星变奏曲》一文要理解诗人表达的感情,就需要借助他的诗句,如果纯粹的让学生反复地朗读诗歌,他们不知道去哪里读出诗人的感情,这时设计的问题就要由易到难,起到步步引领的作用。

为此,我设计了“星星有什么特点?”“那和太阳相比呢?”“那星星在什么情况下会显得特别闪亮?”这样就能水到渠成引出“在夜空中,在黑暗中尤其闪亮耀眼,成为人们心中一道强有力的微光”这样的答案,也为理解“诗人哪怕是一丝光明,星星点点的希望也能燃起一个人全身的斗志,无所畏惧去追寻、探求光明”的思想感情起了很好的铺设作用。最后再提出“星星象征了什么?”的问题就更为水到渠成了。当然诗中的难点也在“如果”一词上,所以对那个关键点也要做好问题设置,明确“如果”就是现实生活中没有的情况。

例如契诃夫的《变色龙》,先设计“你喜欢奥楚蔑洛夫这个人物吗?”这个问题就比较浅层易答,提问可以逐层升级,层层推进。同学们会回答不喜欢,并说明理由,接着就提问“文中哪些描写体现了人物的这一特点?”这样面广的问题可以分小组讨论来回答,也可以让更多的同学参与到答题的环节中来,接着通过《民法通则》里条款引出问题“对于受伤的赫留金值得同情吗?”引出对赫留金这个人物的理解分析。最后再设计“假如奥楚蔑洛夫离开广场之后遇见了将军的哥哥,他又会怎样呢?请运用语言、动作等描写来凸显人物奥楚蔑洛夫的性格特点”,这一个当堂作业把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也让全体学生都有机会来展示了自己的思考过程、分析能力、想象能力、语言能力。

有效提问,于学生而言,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发展受教育者的主体性”[4];于教师而言,可以突出教学重点,了解教学难点,较快地得到学生的课堂反馈,从而更好地了解学生的课堂教学情况,及时调整课堂教学策略。在语文学习的课堂上,教师有效地提问,可以切实提高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张天宝.主体性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0.

【4】张天宝.主体性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作者單位:江苏省苏州市第一初级中学校)

猜你喜欢

提问技巧问题设计提问
新闻记者采访的提问艺术
精设计,巧提问
初中物理课堂提问的技巧
初中化学课堂个性化有效提问策略
微课提问的设计:以一件获奖作品为例
谈谈提问在高一年级数学课堂上的运用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