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视角下浙江省茶产业和市场营销协同发展模式探究
2019-03-29胡娅珍
胡娅珍
【摘要】荼产业是浙江农业领域内的主导产业,近几年来浙江省茶产业发展前景良好。针对此情形,本文利用市场营销学的相关知识,分析浙江茶产业的发展现状,利用SWOT分析法分析浙江茶产业面临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等,结合现状,针对此情况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市场营销浙江茶产业
一、2009~2017年浙江茶产业发展现状介绍
浙江是中国最大的生产茶叶省份之一,茶叶在浙江农业领域内,具有明显优势的主导产业,尤其近几年来,名优茶成为浙江茶产业经济的支撑,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浙江茶产业的发展,不仅促进了浙江农业经济的发展,也为我国将茶叶产品推向世界起到了推进作用。通过分析2009-2017年浙江茶产业发展报告,发现存在以下现状:生产量保持逐年稳步增长,2009-2017年内,无论是茶园面积、茶叶产量、茶叶农业产值、名茶产量、名优茶农业产值都得到了明显增长,名茶的品牌效应更加凸显;国内消费市场需求旺盛;国外消费市场波动较大,呈“大小年”的变化态势,浙江茶产品出口占全国比不断下降,但近年来又有回升的倾向;采茶劳动力稀缺,人力成本居高不下;茶叶精细加工不足。
二、浙江茶产业SWOT分析
(一)优势:国内消费市场需求较大
由于历史与文化的原因,我国国内对茶叶的需求比较旺盛,通过分析2009~2017年国内消费市场对浙江茶产品的销售数据,发现国内消费市场购需两旺,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二)劣势:茶叶品牌建设不足
近些年来,浙江省逐渐意识到茶叶品牌建设的重要性,提出相关政策开展建设茶叶品牌,茶叶品牌建设页卓有成效,例如以“龙井茶”为代表的绿茶,以“安吉白茶”为代表的特异绿茶等等。但是若想进一步发展浙江茶产业,还需继续加大品牌建设。茶叶的品牌建设离不开名茶的生产,因此对名茶的精加工还需进一步改进。除此之外,茶叶终端市场的品牌化效应还不够明显,这主要是由于没有强有力的龙头企业加持。
(三)机会:“一带一路”带来发展机遇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表明了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决心。“一带一路”经过之地,国家众多(64个),人口庞大(44亿),是世界上重要的茶叶消费地区,这些国家的人民主要以消费红茶为主,对绿茶的需求甚微。然而,浙江茶产业出口的茶产品以绿茶为主,这为浙江茶产业方面拓展海外消费市场带来了机遇与挑战。浙江省的茶产品,尤其以绿茶为主,在中国茶产品出口的市场上占据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威胁:国外消费市场变动较大,浙江茶产业占全国茶产业出口比例呈下降趋势
尽管近年来浙江茶产业出口占中国比例有回升的趋势,但是,不可避免的是,在2009-2017年内,浙江茶产品出口额呈现“大小年”的态势,海外消费市场需求的不稳定,不利于浙江拓展海外消费市场。
三、基于“4P”理论对浙江茶产业发展的建议
(一)产品:茶叶品牌化,提高茶叶机械化生产程度,产品精加工、延长产业链
浙江茶产业的品牌化发展离不开龙头企业的推进,但是由于浙江省茶产业领域内龙头企业缺乏,以个体户、中小型企业为主,因此,要发展茶叶品牌化,需要更多人力、财力的支持。浙江省政府应该加大对茶叶品牌化的支持力度,推进建设浙江茶叶品牌。
茶叶是需要人工采摘的劳动产品,又因为种植茶叶的地区以山区为主,因此茶产业的机械化程度不高,劳动力成本居高不下,但是可以对茶叶进行精加工,提高茶产品附加值,演唱产业链。
(二)价格:加强信息流通、统一定价
浙江省发展茶产业的企业以个体户、中小型企业为主,因此,茶叶的定价不均,不便管理。应该加强小微企业之间的信息流通,统一茶叶的定价,发挥好浙江省茶叶产业协会的作用。
(三)促销:对茶产业的销售环节严格把关,与顾客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
浙江省茶产业的发展需要对茶产品的销售环节进行严格把关,减少销售环节发生的错误,并且建立良好的顾客沟通机制,维护老顾客,發展新顾客。
(四)渠道:拓宽销售渠道,优化物流管理,提高茶产业的产业链管理水平
拓宽销售渠道有两个方面,一是拓宽国内销售渠道,而是发展国外销售渠道。国内销售渠道需要对浙江茶产业进一步宣传,通过广告等营销方式,增加人民的购买欲望。国外的销售渠道需要对茶叶进行进一步加工。由于国外的消费者一般都以消费红茶为主,因此,应该增加红茶的出口量,减少绿茶的出口量,迎合国外消费者的消费需求。除此之外,应改善物流管理,减少运输过程中由于运输不当带来的损失。
四、总结
浙江茶产业市场呈现国内需求旺盛、国外市场不稳定等发展现状,面临“一带一路,长野带来的发展机遇,应及时对茶产品的产品、价格、促销和渠道方面进行改进,打造品牌效应、对茶产品进行精加工,开发更多茶产品,进一步发展茶产业,向外宣传属于浙江省自己的茶产业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