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下输注装置鞘内输注吗啡治疗晚期重度癌痛效果分析
2019-03-28王云川
王云川
【摘要】目的:探讨经皮下输注装置鞘内输注吗啡治疗晚期重度癌痛的效果。方法:将本院中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间收治的晚期重度癌痛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且抽取就诊号为单数的32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然后实施经皮下输注装置鞘内输注吗啡,注射完成中观察其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本次研究成果显示,患者治疗前后的VAS评分差异显著,治疗后明显更低,而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晚期重度癌痛患者来说,实施经皮下输注装置鞘内输注吗啡的效果明显优于口服药物,其能够降低药物对患者身体带来的伤害和反应,同时能够使用较少的吗啡量,从另一方面来说,也能提高其机体的免疫系统,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关键词】经皮下输注装置;鞘内输注;吗啡;晚期重度癌痛
【中图分类号】R181.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6851(2019)02-057-02
癌痛是由其疼痛部位在需要调节或者修整时,其信息直接传至神经中枢系统而导致疼痛,又被称为晚期癌痛,是影响癌症晚期患者生活的主要因素之一,而在所有患者中,疼痛无法控制的患者超过75%[1]。根据目前研究显示[2],可以给癌痛患者口服吗啡,但用于需要使用大剂量吗啡,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严重的伤害,引起不良反应。为降低吗啡的用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次研究将本院中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间收治的32例晚期重度癌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经皮下输注装置鞘内输注吗啡治疗晚期重度癌痛的效果,取得一定的成果,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本院中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间收治的晚期重度癌痛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且抽取就诊号为单数的32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中男性患者19例,其余13例均为女性患者,其年龄信息区间介于26-69岁,平均年龄(43.7±4.6)岁。在所有患者中肺癌14例,肝癌12例,宫颈癌6例。
1.2纳入标准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相关临床诊断标准,且均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患者神经功能均为正常;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开展本次实验,并且签注知情同意书,承诺会配合完成本次研究。
所有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分析后,未见明显差异,且其个人信息不会对本次研究结果有所影响,具有良好的可比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首先,患者保持侧卧,随后进行局部麻醉,待药物起效后在随着C形臂X线的指引,将其腰椎蛛网膜下腔使用18G Tuohy进行穿刺,随后根据穿刺部位将20G鞘内导管置入至T9-L1椎体节段,按照其疼痛的节段来进行确认,随后从蛛网膜下间隙处退出穿刺针,将腰椎正中的表皮切开至棘上韧带,并事先将固定缝线预留出来,此时可将穿刺针完全拔出,将导管使用固定装置固定在棘上韧带之上。
随后对患者体侧季肋部腋前线进行局部麻醉,切开其表皮直到看见筋膜,将其皮下组织进行分离,将背部切口和其皮囊使用隧道器打入皮下隧道,将皮下port装置和鞘内导管相连后,将创口进行缝合。最后使用蝶形针刺入,将其末端和储药囊相连,将吗啡持续注入,注意刚开始的剂量不能过大,每天控制于1.0mg以内,随着其疼痛的降低随时调整剂量。
1.3评价标准
采用本院自制的表格对比患者在治疗前后的VAS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涉及到的所有数据均进行分析后录入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数据统计学处理,而实验结果中,所有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计数资料用率(%)的形式表达,数据采取卡方检验,其VAS评分及本文中一般资料的年龄信息均应用(均数±标准差)进行数据记录,实验结果采用t值进行检验,若p<0.05,则说明实验结果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本次研究成果显示,患者治疗前后的VAS评分差异显著,治疗后明显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本次研究成果显示,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討论
癌痛分为几种痛症,其中包含全方位疼痛、势不可挡的疼痛、心理学异常、社会性疼痛、谨慎性疼痛等,而第一点是因为其身体、心理和社会精神均受到创伤,所以想要缓解,就得将烦恼、不适统统讲出,而势不可挡的疼痛主要是因为长期的疼痛会让患者失眠,痛感摧毁其精神世界,所以患者难以将疼痛位置准确的描述[3]。
对于癌痛的患者,使用吗啡是最常见的治疗方式,但口服吗啡的效果并不显著,而本次研究实施经皮下输注装置鞘内输注吗啡,其原理是在鞘内使用吗啡其剂量能够根据患者的手术时间来合理调节,且经济实惠,皮下port输注装置具备感染风险低、全封闭、术后关注时间长但均于全自动,不会对患者造成影响[4]。根据本次研究成果显示,在治疗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且VAS评分也显著降低,说明该方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5]。
综上所述,对于晚期重度癌痛患者来说,实施经皮下输注装置鞘内输注吗啡的效果明显优于口服药物,其能够降低药物对患者身体带来的伤害和反应,同时能够使用较少的吗啡量,从另一方面来说,也能提高其机体的免疫系统,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毛鹏,李春蕊,朱谦,刘波涛,李培战,李霞,樊碧发.经皮下输注装置鞘内输注吗啡治疗晚期重度癌痛[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6,22(11):833-837.
[2]俞良,邓芳,李庆华,丁卫华,李秀秀,孙建良.经鞘内输注系统输注小剂量吗啡对顽固性晚期癌痛患者镇痛效果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16,21(08):926-930.
[3]程玲,叶素娟,朱莉娜,章梅云,冯智英.40例鞘内药物输注系统治疗晚期癌痛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5,13(22):2192-2194.
[4]魏建梅,张华秀,曾春娥.鞘内吗啡输注系统植入术治疗晚期癌痛患者的围术期护理[J].实用临床医学,2012,13(12):123-124.
[5]吴晴,陈栋晖,丁红华,邢红,袁文华,洪异飞,李士通.皮下持续滴注吗啡治疗晚期癌痛2例[J].癌症,2002(05):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