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清胃泌素-17、胃蛋白酶原水平与OLGA系统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2019-03-28蒋晓芬张浩卢立杰潘杰

中国现代医生 2019年2期
关键词:胃泌素胃窦萎缩性

蒋晓芬 张浩 卢立杰 潘杰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清胃泌素-17、胃蛋白酶原水平与OLGA系统的相关性,以期为胃癌前病变的监测提供可靠指标。方法 选取2016年7月~2017年11月我院消化科消化不良患者600例作为观察组,所有患者均行胃镜及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并通过慢性胃炎OLGA分期分级系统进行OLGA分期。同时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的235例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PGⅠ/PGⅡ比值(PGR)、胃泌素-17(G-17)水平,并探讨其与OLGA的相关性。 结果 两组PGⅡ、G-17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PGⅠ、PGR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不同OLGA分期患者的PGⅡ、G-17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Ⅰ~Ⅳ期患者的PGⅠ、PGR水平明显低于0期患者(P<0.05),且Ⅰ~Ⅳ期患者的PGI、PGR水平逐渐降低(P<0.05);PGI、PGR与OLGA分期呈负相关性(r=-0.445、-0.250,P<0.05)。 结论 PGⅠ、PGR与OLGA分期密切相关,可作为萎缩性胃炎的有效检测指标。

[关键词] 胃泌素-17;胃蛋白酶原;OLGA系统;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 R25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9)02-0025-04

胃癌是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早期胃癌的5年生存率可达90%,而进展期胃癌的5年生存率不到20%[1,2]。因此,提高胃癌患者的早期诊断对其预后康复尤为重要。萎缩性胃炎是一种由于胃黏膜腺细胞不断损失而导致的慢性炎症,是重要的胃癌前疾病之一[3]。因此,及时诊断萎缩性胃炎对防治胃癌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应用血清学检测指标筛查萎缩性胃炎、胃癌的方法已成为国内外临床医师的关注热点[4]。OLGA系统是国际萎缩性胃炎小组提出的用于评价胃炎严重程度的有效方法[5]。对此,本研究以消化不良患者为研究对象,检测其血清胃泌素-17(G-17)、胃蛋白酶原(PG)水平,并探讨二者与OLGA分期的相关性,旨在为萎缩性胃炎的筛查提供可靠指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7月~2017年11月我院消化内科消化不良患者600例作为观察组。纳入标准[6]:所有患者伴有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均行胃镜及活检检查;1个月内未服用胃黏膜保护剂、质子泵抑制剂、抑酸剂及抗生素等药物。排除标准[6,7]:合并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者;患有消化道出血、胃肿瘤及胃手术史者;长期口服抗凝剂、非甾体类抗炎药者;消化性溃疡或病理诊断疑有恶变者;患有严重的精神疾病者;哺乳或妊娠期妇女。观察组中男321例,女279例;年龄40~75岁,平均(55.26±17.27)岁。同时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的235例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26例,女109例;年龄43~74岁,平均(54.26±16.20)岁。两组研究对象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所有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胃镜检查及活检  由高年资的胃镜临床医师行胃镜检查,选择5 mm胃镜活检钳,垂直于胃黏膜,在胃窦小弯侧、胃窦大弯侧、胃角、胃体小弯侧和胃体大弯侧这5个部位各取1块,分装于不同瓶内并标明取材部位。

1.2.2 OLGA分期  根据国际萎缩小组提出的慢性胃炎OLGA分级分期系统[5],结合胃黏膜萎缩情况,对患者的病情程度进行分期,具体方法见表1。

1.3 观察指标

所有研究对象均于清晨抽取空腹静脉血5 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水平,并计算PGⅠ/PGⅡ(PGR)比值;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促胃液素-17(G-17)水平。试剂由BIOHIT生物技术公司提供的,仪器为多管伽玛免疫放射计数器(DFM-96型)。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G-17、PG水平与OLGA系统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兩组研究对象G-17及PG水平比较

两组PGⅡ、G-17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PGⅠ、PGR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2 不同OLGA分期G-17及PG水平变化比较

不同OLGA分期患者的PGⅡ、G-17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Ⅰ~Ⅳ期患者的PGⅠ、PGR水平明显低于0期患者(P<0.05),且Ⅰ~Ⅳ期患者的PGⅠ、PGR水平逐渐降低(P<0.05)。见表3。

2.3 PGⅠ、PGR水平与OLGA系统的相关性

以OLGA分级为因变量,以PGⅠ、PGR水平为自变量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PGⅠ、PGR与OLGA分期呈负相关性(r=-0.445、-0.250,P<0.05),即随着PGⅠ、PGR水平的升高,OLGA分期呈下降趋势。见表4。

3 讨论

我国是胃癌高发国家,在我国胃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居恶性肿瘤的第三位[8]。按照Correa模式,胃癌的形成经历了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异性增生等多个阶段,最后进展为肿瘤的不同阶段,其中萎缩性胃炎是胃癌的主要癌前状态[9]。因此,早期诊断出萎缩性胃炎是防治胃癌的有效方法之一。内窥镜检查是我国诊断萎缩性胃炎的常规方法,但由于内窥镜检查为侵入性检查,存在严重的异物感,致使患者的检查依从性大大降低,同时该检查方法的费用高,限制了其在大规模胃癌筛查中的应用,所以仍需寻求让患者更易接受且能够准确诊断萎缩性胃炎的方法[10]。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胃黏膜血清学检测指标因无创、低成本的优点逐渐得到临床医学工作者的关注[11]。近年来,已有研究证实胃泌素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对癌细胞的生长及恶性转化方面具有一定的影响[12]。G-17是由胃窦及十二指肠G细胞分泌的胃肠激素,其主要通过激活肠嗜铬样细胞来刺激胃酸分泌,进而促进胃黏膜细胞的增殖与分化[13]。既往研究显示,G-17对维持消化道结构及调节其功能具有重要作用,是反映胃窦分泌功能的敏感指标之一,可以提示胃窦萎缩状况。当以胃窦为主的黏膜细胞发生萎缩改变时,G-17水平下降;若单纯胃体发生萎缩,则胃酸分泌减少,进而减弱对G细胞的抑制作用,通过负反馈调节机制促使胃窦G细胞分泌G-17,进而G-17升高;当全胃萎缩时,G-17水平略高于胃窦萎缩,但仍低于胃体萎缩。陈卿奇等的研究显示[14],萎缩性胃炎、胃癌患者G-17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员,而本研究的结果显示,消化不良患者G-17水平与健康人员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这可能是由于消化不良患者中存在非萎缩性胃炎患者,同时本研究并未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进行胃窦、胃体及全胃多灶萎缩分组,导致G-17水平变化并不明显。

PG为胃蛋白酶的无活性前体,标志着胃体分泌功能,根据不同的生化和免疫活性特征分为PGI和PGⅡ[15]。PGⅠ主要由胃底腺细胞分泌,PGⅡ除了由胃底腺分泌外,还可由胃窦及十二指肠Brunner腺分泌。PGⅠ、PGⅡ不仅可以反映胃黏膜腺体和细胞的数量,而且也间接反映了黏膜萎缩的程度[16]。血清PG表达水平的高低能反映不同部位胃黏膜形态变化及功能,PGⅠ是检测胃泌酸腺细胞功能的标志物,PGⅡ与胃黏膜病变有一定的相关性,PGⅡ水平升高与胃底腺管萎缩、胃上皮化生等有关,PGR可准确反映胃黏膜萎缩程度[17,18]。正常情况下,血清PG浓度维持正常,若胃体发生萎缩,胃底腺细胞减少,进而导致PGⅠ分泌减少;而PGⅡ还来源于胃窦及十二指肠,其水平变化相对较慢,故PGR比值下降。本研究显示,两组PGⅡ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这是由于PGⅡ可由多种腺体分泌,故在各种胃部疾病中血清PGⅡ水平相对稳定,所以在这里消化不良患者与健康人员的PGⅡ水平相比无明显差异[19]。观察组PGⅠ、PGR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消化不良患者PGⅠ、PGR水平存在显著异常,这与陈欧等[20]研究结果相似,因此,初步认为PGI、PGR可作为胃部疾病的辅助检测指标。

慢性胃炎OLGA分期分级系统是在胃炎新悉尼系统的基础上建立的半定量评分方法[21],采用胃炎分级代表胃黏膜炎症程度,采用胃炎分期代表胃黏膜萎缩范围和程度,将慢性胃炎的组织病理学与癌变危险性联系起来,为临床医师提供更为直观的信息。已有研究表明,OLGA分期分级系统可按照胃癌发生的危险程度对患者进行分期[22]。对此,本研究对患者进行胃镜及活检检查,按照OLGA分期系统对消化不良患者胃黏膜萎缩程度进行分期,比较不同分期患者中PG水平,结果发现Ⅰ~Ⅳ期患者的PGⅠ、PGR水平明显低于0期患者(P<0.05),且Ⅰ~Ⅳ期患者PGⅠ、PGR水平呈逐渐降低趋势(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PGⅠ、PGR与OLGA分期存在负相关性(r=-0.445、-0.250,P<0.05),表明PGⅠ、PGR能够反映萎缩性胃炎的严重程度,可作为萎缩性胃炎的有效监测指标。这是因为随着分期的升高,胃黏膜萎缩程度逐渐加重,PGⅠ分泌逐渐减少;PGⅡ还可来源于十二指肠,减少幅度相对PGⅠ较慢,使PGⅡ随OLGA分期的变化并不显著,故PGR比值下降加快。

综上所述,消化不良患者体内PGⅠ、PGR水平存在明显异常,且与OLGA分期密切相关,能够反映萎缩性胃炎严重程度,可作为筛选萎缩性胃炎的有效指标。

[参考文献]

[1] 温越,丁士刚.早期胃癌内镜下诊断技术的进展[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7,17(8):717-719.

[2] 黄喜顺,邓立新,邱耀辉,等.早期胃癌筛查血清学指标研究进展[J].临床误诊误治,2016,29(8):109-116.

[3] 盛秀红.血清胃蛋白酶原在慢性萎缩性胃炎和早期胃癌中的临床价值[J].医学检验与临床,2016,27(3):100-101.

[4] 郭秀丽,赵晖,崔培林,等.检测胃蛋白酶原相关指标的血清学活检方法在胃癌筛查中的临床意义[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7,40(5):450-453.

[5] 李军祥,陈誩,吕宾,等.慢性萎缩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7年)[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8,26(2):121-131.

[6] 金旭波,方文杰.雷贝拉唑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胃泌素-17、胃蛋白酶原及胃动素水平影响[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6,36(3):76-78.

[7] 王雪萍,徐耀华.阿莫西林联合铋剂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胃泌素-17及胃蛋白酶原水平影响研究[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6,36(3):64-66.

[8] 陈万青,郑荣寿,曾红梅,等.2011年中国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分析[J].中国肿瘤,2016,24(1):1-8.

[9] 张强.不同阶段胃癌患者临床及胃镜下变化及其与HP感染的相关性[J].实用癌症杂志,2016,31(12):2030-2032.

[10] 朱春平,赵建业,申晓军,等.血清胃泌素-17联合胃蛋白酶原检测对胃癌诊断价值的多中心临床研究[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7,34(1):19-23.

[11] 黎可京,邱小蕾.血清胃蛋白酶原检测在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J].黑龙江医药,2017, 30(2):381-382.

[12] 韦健健,马颖才.胃泌素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研究進展[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6,33(4):270-272.

[13] 黄喜顺,邓立新,邱耀辉,等.血清PG、G-17联合CA72-4和13CUBT在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J].重庆医学,2017,46(10):1346-1348.

[14] 陈卿奇,羊文芳,吴素江,等.血清胃蛋白酶原及胃泌素-17水平与胃癌的相关性研究[J].重庆医学,2016, 45(35):4938-4941.

[15] 刘思宇,胡晓蕾,郑建方,等.血清胃蛋白酶原水平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相关性研究[J].浙江预防医学,2016,28(10):1039-1040.

[16] 张佳佳,王萍.胃蛋白酶原PGI、PGII及VEGF在胃癌早期诊断的意义[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2):127-129.

[17] 桓伟华,黄芳,贾正艳,等.慢性胃炎患者血清PG变化及临床意义[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7,23(6):749-751.

[18] 李小萍,王俊先,王爱平,等.胃蛋白酶原水平与胃癌及胃溃疡的相关性分析[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7,38(10):1117-1119.

[19] 熊莉娜,马静.胃粘膜血清活检技术在萎缩性胃炎与胃癌筛查中的价值研究[J].现代仪器与医疗,2017,23(5):81-82.

[20] 陈欧,羊建,邱雄,等.胃黏膜血清检测技术及Hp-IgG抗体在萎缩性胃炎、胃癌和功能性消化不良中的诊断价值[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6,33(7):471-472.

[21]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2017年,上海)[J].胃肠病学,2017,22(11):670-687.

[22] 刘德地,张磊,王亚雷,等.血清胃蛋白酶原、促胃液素-17和幽门螺杆菌抗体对胃癌前状态筛查能力的评价[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7,52(10):1563-1567.

(收稿日期:2018-08-01)

猜你喜欢

胃泌素胃窦萎缩性
超声联合胃窦渐进式注水法留置鼻肠管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
超声引导下针刺足三里穴对胃窦收缩功能的影响:随机对照研究
中医治疗胃阴亏虚型萎缩性胃炎的独特优势
如何通过胃泌素G17检查结果判断疾病
促胃泌素释放肽前体对小细胞肺癌的诊断价值
猪萎缩性鼻炎的防治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胃窦黏膜脱垂10 例临床效果报道
血清胃蛋白酶原和胃泌素-17对萎缩性胃炎及胃癌患者诊断价值
60例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观察
探讨X线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在胃窦变形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