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偏远山区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2019-03-28肖庆荣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9期
关键词:农村教师山区培训

肖庆荣

(将乐县余坊中心校,福建 将乐 353312)

近些年,国家一再致力于覆盖城乡的基本性的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建设,试图实现国民教育服务的均等化,以最大限度地缩小城乡差别与区域差别。在目前教育改革大势面前,偏远山区农村教育同样急需实施教育改革,以大力发展偏远山区农村教育,将相对深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

一、偏远山区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条件相对较差,教育资源配置不足

偏远山区农村人口居住相对分散,学校设置数量较少,且布局欠合理。尽管目前实施了“幸福成长工程”,致使学生寄宿于学校,但学生只能每周五回家,每周日返校。对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尤其是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因他们自理能力差,又不在父母等亲人身边,缺少亲情呵护等因素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情绪,进而也迟滞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快乐成长。偏远山区农村学校教育基础设施陈旧落后,配套不齐,现代化教学设备与实施严重缺乏,缺少相应教学仪器和图书,体育教学设施缺少或简陋。

然而,上述分析由于缺乏异常前后的水质化学对比分析,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建议每隔几年要对流体观测井做一次水质化验,并保存详细历史资料,以供对比分析,提高流体观测的科学内涵。

(二)学生学业成绩不高,失学概率大

偏远山区农村经济发展普遍落后,学生家庭生活条件差。有些家长为改变家庭贫困现状,走出大山,外出务工,将孩子丢给年迈老人,使他们变成留守儿童,造成家庭监管缺失,形成住校五天,回家两天有效监管为零的结局。还有些单边户家庭,孩子家长一方在外务工或开店,另一方留守家庭,常因分居或其他原因造成夫妻关系不和,影响孩子健康心智的形成,变成“问题学生”。学校缺乏专职心理教师配置,不能及时矫正学生心理失衡,致使学生学习成绩下降,甚至是破罐子破摔,最终导致失学。同时,偏远山区农村学生,因国家城镇化进程加快,有较多人进城购房就业,致使生源转移,形成学生人数较少的局面,导致缺少浓厚学习氛围。

(三)师资力量薄弱,学生厌学

国家教育经费不足,偏远山区农村无钱支持办教育,致使教师薪酬较低,基本待遇难以获得保障,使得一些优秀教师或青年教师很难长期留在偏远山区农村任教。从福建省偏远山区农村教师队伍上看,每所中小学教师很少有外来教师资源进行充实,均以当地附近教师居多。这其中依然存在一个弊端,家乡教师教家乡学生,除了具有了解家乡风土人情优势以外,却不能将外来一些先进教学理念带进来,一代代教师的传统传承,很难突破学生教育教学改革瓶颈。尽管教师在新课改促使下,有些教师也能做到从口头上高喊教改,但是究竟怎样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却是缺乏清晰的思路,致使教育教学改革步子迈得很慢。对教师培训的形式变成了网络培训,因不受时空限制,很多教师主要是线上挂住,缺少实实在在地学,使其流于形式,没有实践效果。同时,偏远山区农村有较为严重的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现有教师年龄多数老化。因受教师编制指数影响,致使有些偏远山区农村,连续多年得不到新师资或年轻教师的补充。教育教学实践证明,偏远山区缺乏优秀师资,因而,对有些学生来说,产生了厌学情绪,进而形成教育教学质量低下的恶性循环。

二、偏远山区农村教育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借势新农村建设加大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力度

从农村“三个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角度看,农村学校文化教育和农村科技教育发展与壮大,培养农村建设急需实用人才是关键。尤其是偏远山区农村严重匮乏这样的人才,需要密切结合新农村建设,并抓住这个契机,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提高认识,加大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力度,积极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出台相应优惠政策,力争留住优秀教师。同时,要解放现代办学思想,以“走出去,引进来”办学模式,争取与山外优质学校建立友好学校或互助学校,获得一些现代教育资源配置的帮助,为偏远山区农村教育奠定基础。

(二)强化教师培训,构建优秀教师队伍

偏远山区农村教师教学观念急需转变,需要结合新课改,对他们进行更多的现代教育理念培训。培训方式以集中培训和自我学习相结合为主,由山外聘请名教师集中培训讲述现代教学理念,对教师规定学时和学习内容,依靠网络实施自学,并将培训情况进行考核;教师教育教学方法需要培训,不能说偏远山区农村教师不愿进行教育教学方法改革,关键是他们不知道怎么样进行改革,这就需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多想办法,多费心思,联系山外优质学校,采取“走出去”办法,在不影响正常教学前提下,分期分批到优质学校去听“公开课”或“示范课”,进行认真取经,回来进行尝试,以求消化,切实实施教育教学方法改革,依靠改革,带出现代教育新意。总之,要改变过去那种“走形式”培训状态,由原来教师参加被动培训,老套的灌输式培训转变为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与素质为核心的培训。通过培训,解决好偏远山区农村教师教学理念问题和运用新教法进行教学问题,为提高偏远山区农村教育质量,打好师资资源基础。

生态文化建设尚需进一步拓展。良好的生态文化是可持续发展实现的保证。我市近年来生态建设力度不断加大,生态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显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但在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着理论研究滞后、基础设施薄弱、生态文化产品短缺等问题,如何有效利用生态建设成果,与森林文化发展相融合方面较为欠缺,还不能适应构建繁荣的林业生态文化体系的要求。

(三)解决教师后顾之忧,倾心关注教学

教师队伍素质是提高教育质量关键因素,教师从教责任心同样是影响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偏远山区农村教师一般以“单职工”居多,他们当中大多数人家庭中,既有农田,又有果树,春种秋收时节,更多要惦记家里农活儿,可能会造成对教育教学的分心;有些教师家中,因家庭成员因病或因意外事故致贫,令生活雪上加霜;他们相对关注自我在工作中的待遇问题,工资普遍偏低,他们可能还接受现实,但在评先选优或评定职称方面会倍加关注,希望自己符合条件以后,便可享受相应待遇。这些问题如果哪项处理不好,都会严重影响教师从教情绪,进而减弱教师从教责任心。为此,当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可以采用行使政策允许范围内权限,灵活掌握学校放假制度,春种秋收实行阶段性放假,以解他们忙累农活之急;对家庭特困教师,通过互助或政府资助方式,将他们生活境况救助到一般生活水平;职称评定或评先选优实施相应政策倾斜,以适当高比例照顾偏远山区农村教师。用他们看得见和摸得着的优惠,落实好他们各项待遇,依靠切实解决他们后顾之忧方法,提高教师从教责任心,提高教育质量。

猜你喜欢

农村教师山区培训
“赤脚”——一个山区医生的行走(上)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农村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
《山区修梯田》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山区
提高农村教师培训的实效性——关于西部S省农村教师培训状况的调查报告
农村教师补充机制:问题与对策新探
论西部农村教师专业信念提升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