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设计视角下住区开放化改造研究——以杭州市城西片区为例

2019-03-28

福建质量管理 2019年10期
关键词:城西住区支路

(苏州科技大学 江苏 苏州 215011)

一、街区制、封闭住区和开放住区相关概念辨析

街区制是城市建设布局的一种形式,它的特点是在城市规划的道路边上建设房子,且不设围墙。它的优点是可以增加公共道路和路网密度;缺点是会降低居住的舒适度和生活品质。封闭住区是指以物质实体围合方式封闭,形成约束内部的契约式管理[1]。开放型住区是指街区占地不大,周边与城市道路相邻,沿边的建筑顺应街道走向布局,底层部分是各色商业、服务业等,以公共功能服务融于城市,同时,街区内部的住宅也具有良好的围合感,呈现出一幅城市居民步行、交往、购物、休闲的生活画面。

二、封闭住区开放化改造实证分析

(一)研究区域住区现状

1.区位条件。城西片区位于杭州主城区西侧,是位于杭州城市西部的成熟居住片区。本文选取了城西片区中的某个重点地块进行分析研究。研究地块面积适宜,内部包含高档住区、城中村、普通住区等不同种类的封闭住区。并且地块的交通状况、公共设施配套、景观系统等都具有一定的典型性。

2.土地利用现状。地块内没有大型核心商业集群,仅有一处占地3.2公顷、建筑面积5.5万平米的商业服务建筑,此外,还有主要沿主干道布置的商业服务设置,基本是住区的底层商铺。西城广场东侧设置了片区内唯一的休闲广场,占地1.8万平方米。除这片较大的广场开放空间外,城西再无大型开敞式公共空间,片区也缺乏集中绿地公园和文体设施。

(二)封闭住区对城市空间的影响

1.破坏城市路网结构。城市的道路网密度过小,就会发生我们常常会看到的一种城市乱象:城市道路“越宽越堵”。造成这种看似不合理的现象的原因是支路体系的不健全。由于大量的封闭住区占用了城市支路作为内部道路独立使用,利用围墙将几个街区的公共道路私有化,不允许外来车辆人员穿行,使得支路体系不健全[2]。另外,支路还承担了部分路面停车的功能,使得城市中车辆的交通路线的可选择性变得更低,造成了公共道路的车辆拥挤和堵塞。

2.破坏城市空间和景观整体性。总体来看,该地块大量的封闭式住区往往自成体系,割裂了住区与城市的关系,对城市空间和景观的整体塑造有着消极的影响。每个封闭住区通过围墙与外界隔离,内部的公共活动空间和景观(比如住区广场、绿地等)与整个城市脱离,城市整体空间格局被割裂、整体景观破碎化。

(三)城市设计视角下住区改造策略研究

1.商业渗透和改变公共资源配置方式。经过笔者对重点研究地块的实地考察,发现该地块的商业布置大部分以住宅底商的形式沿主干道布置,而集中式的商业服务设施只有面积为3.2公顷的西城广场。另外的公共服务设施大体上分散布置,没有区域级的大型文体娱乐设施,整体上比较缺乏公共活动空间。由于公共服务和商业基本上都是分布于城市干道两侧,每个住区的居民日常活动都要到社区外面的城市道路,这就使得住区内部缺乏活力,日常活动也有诸多不便。

2.健全城市支路体系。城市支路作为城市道路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就像毛细血管一样,承担着疏导和分散城市交通量的作用。城西片区大量的封闭住区由于侵占了城市支路作为内部道路独立使用,才导致城西交通拥堵的现象。因此,逐步改造封闭住区可以通过疏通健全城市支路着手。

3.改造封闭界面形式。经调查发现,城西封闭住区的封闭界面形式主要有沿街商业、铁栏杆、住区围墙、绿篱四种方式。经过对居民接受度的调查发现居民最能接受的封闭界面形式是沿街商业,其次是绿篱、铁栏杆、围墙。因此,笔者认为将某些住区的围墙逐渐改造为绿篱,一定程度上增强住区的开放性,减少由于封闭造成的社会各阶层居民之间的隔离心理。

三、城市设计视角下新建住区开放化策略探索

(一)确定单元合理规模

基本住区单元尺度控制在80-250m范围内,规模0.5-4公顷,以1.5-2.5公顷为宜。另外需要重点突出的是,住区单元的规模尺度形态不是一个定值,而是应根据城市气候、用地区位、交通条件、容纳功能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呈现一定的弹性范围。如在越靠近城市中心、交通流量大、商业价值高的地段,住区规模应越小,充分发挥临街面的商业价值[3]。

(二)选择合适建筑形态

1.确认围合式的布局。小尺度的单元街区规划时,住宅布局可采用行列板式、周边围合式、高层点式三种方式或三者混合,开放住区则宜采用周边围合式,主要有三个优点:①界定内外空间,明确空间属性;②创建连续界面,塑造街道生活;③增加建筑密度,节约建设用地。

2.选择合适的平面形态。住区建筑布局时,围合感的形成较多地取决于边角空间的封闭程度。以正方形组合方式为例,若边角封闭,则易形成明显的边界,空间的聚合效应较强;若边角开放,则边界变得模糊,开始向周边空间渗透,视觉效果较为发散,围合感明显减弱,可采用高层多层住宅建筑组合的设计手法,形成相对围合的界面。

(三)单元空间多样性设计

1.立面的多样性设计。住宅立面应力求多样化,体现城市个性,彰显地区风貌形象,因此其立面应注意两个方面:①不同基本住区单元的个性化立面设计;②同一基本住区单元内外差异化立面设计。

2.院落空间的多样性设计。①景观设施结合空间——构建院落整体环境形象,包括依托植物、铺砖等划定底层界面,区分不同活动空间,布置设施小品打造不同主题,运用下沉、抬高、架空等建筑手法丰富院落空间层次;②绿化结合停车空间——结合院落空间,合理利用景观绿化,营造丰富的空间效果,采用地面、半地下、地下相结合的停车方式。

四、结语

推广街区制并不是简单的“拆墙运动”,而是要遵循分类施策、循序渐进的原则。城市住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本文以杭州城西某特定片区为例,通过城市设计角度的优化,实现封闭住区的逐步转型。

猜你喜欢

城西住区支路
一种新的生成树组随机求取算法
用“博悟”开启少先队特色活动之旅——江阴市城西中心小学“城西博悟院”活动实践与思考
混合功能住区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影响初探
基于最小开发单元模型的住区紧凑度测算与评价
豆苗成长记
多支路两跳PF协作系统的误码性能
利用支路参数的状态估计法辨识拓扑错误
住区适老化改造的困境与规划管理对策
旧住区出入口景观改造研究——以南京锁金住区为例
多并联支路型可控电抗器短路电抗对支路电抗和电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