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莫沙必利与双歧杆菌分别联合聚乙二醇散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2019-03-28王丽君

陕西医学杂志 2019年4期
关键词:沙比利聚乙二醇双歧

郭 萍,王丽君

陕西省友谊医院消化内科(西安710068)

功能性便秘(Function constipation,FC)是临床常见的难治性消化系统疾病之一,占慢性便秘的57.1%,属于非器质性和代谢性病变[1]。粪便干硬、排便次数少且费力是FC患者主要临床表现。FC发病原因及病理机制较为复杂,临床多认为日常饮食习惯、结直肠运动及盆底功能、精神状态等均与FC发病具有明显相关性[2-3]。聚乙二醇具有软化粪便,促使人体排便通畅的功效,因此小剂量聚乙二醇可作为临床治疗FC的基础药物;但该药物起效较慢,且对结肠运动功能无刺激作用,导致单用聚乙二醇效果相对较差[4]。使用基础药物同时加用调节肠动力药物成为临床治疗FC的新方向。为更好改善FC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本研究对双歧杆菌与莫沙比利分别与小剂量聚乙二醇联合治疗FC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以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陕西省友谊医院消化内科门诊收治的FC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入选者均符合罗马Ⅱ中FC标准[5]:①至少1/4排便存在费力感;②至少1/4排便形态为干球状或硬便;③至少1/4排便出现直肠肛门梗阻或阻塞感;④至少1/4排便出现不尽感;⑤至少1/4排便使用到手指或盆底等手法协助;⑥周排便次数<3次。满足上述6项中的2项或2项以上,且症状持续≥6个月,且近3个月内症状符合上述标准者即可诊断为FC。排除标准:具有药物过敏史;近1个月接受过莫沙比利、双歧杆菌、聚乙二醇散治疗;胃肠道出血、穿孔;器质性肠道病变;孕期或哺乳期女性。采用随机抽签方式将入选者进行分组;不愿参与此研究。对照组43例中男17例,女26例,年龄18~68岁,平均(50.57±7.62)岁;病程<12个月35例,>12个月8例。治疗组43例中男19例,女24例,年龄18~70岁,平均(51.06±7.55)岁;病程<12个月33例,>12个月10例。两组FC患者男/女、平均年龄及病程分布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聚乙二醇散联合枸橼酸莫沙比利片进行FC治疗:聚乙二醇散(批准文号H20130145,规格10g×10袋(福松))溶于温开水中服用,10g/次,2次/d,分早晚服用;枸橼酸莫沙比利片(国药准字H19990315)饭前服用,5mg/次,3次/d。治疗组则选择聚乙二醇散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进行FC治疗:其中聚乙二醇散用法及用量同对照组;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国药准字S20060010),饭后温水冲服,3片/次,3次/d。两组患者坚持治疗4周,在此期间不适用其它对疗效判断有影响的药物或其它东西。

3 观察指标 ①依据《便秘症状和疗效评估》中制定的便秘症状量化参数计算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结束及随访3个月的临床症状积分,其中具体量化参数见表1。②治疗前及治疗后随访3个月时均采用生存质量自评量表(PAC-QOL)分别对两组生存质量进行评估。③观察记录两组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表1 FC症状及疗效量化评估参数

注:1型:排便呈分散的坚果样;2型:硬结的腊肠样排便;3型:表面有裂缝的腊肠状排便;4型:柔软光滑的腊肠样排便;5型:分散团块样排便;6型:糊状排便;7型:水样排便

4 疗效评价 用药治疗前依据患者排便频率、性状和临床等综合情况判断其临床效果[6]。痊愈:排便频率1次/d、软便、排便无费力感,且随访3个月内无复发;好转:1~2 d 排1 次大便,为干便,随访3个月,排便费力状况逐渐消失;无效:便秘及其它症状均无改善。

结果

1 两组临床效果对比 见表2。两组临床效果经秩和检验分析显示,治疗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Z=-2.639,P<0.05)。

表2 两组FC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例(%)]

2 两组FC患者不同时期便秘症状量化积分变化比较 见表3。治疗前,两组FC患者粪便性状、排便持续时间、排便频率、排便费力、排便坠胀及不尽感、饱胀量化评分和症状量化总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同时间便秘症状量化积分及总积分间比较,治疗结束时各项便秘症状积分及总积分显著低于治疗前,随访3个月后各项症状积分及总积分明显上升,但仍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结束和随访3个月粪便性状、排便持续时间、排便频率、排便费力、排便坠胀及不尽感、饱胀量化评分和症状量化总分均更低(P<0.05)。

表3 两组FC患者不同时期便秘症状量化积分变化比较(分)

注:与治疗前比,*P<0.05;与治疗结束比,#P<0.05;与同期对照组比,△P<0.05

3 两组FC患者治疗前及随访3个月时生存质量评分比较 见表4。治疗前,两组患者在社会心理、生理、担忧、满意度及PAC-QOL总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AC-QOL各维度及总评分均显著下降;且与对照组比,治疗组各维度及总评分更低(P<0.05)。

表4 两组FC患者治疗前及随访3个月时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分)

注:与治疗前比,*P<0.05;与治疗结束比,#P<0.05

4 两组FC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对比 对照组治疗期间出现1例恶心、1例腹痛,治疗组未发生明显不良事件,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48,P<0.05)。

讨论

报道显示,我国有过半数人都曾经遭受过便秘的困扰[7]。便秘轻重程度不一,因此多数情况下患者会采取不予理会的态度,认为该症状不用治疗,但实际上大便长时间滞留于肠道中,导致肠道内有害物质无法外排,并随血液循环滞留于人体,对人体各器官组织造成严重损伤,甚至与肠道肿瘤发生具有一定相关性。近年,虽然临床治疗慢性便秘水平不断提高,但其用药治疗仍面临挑战。且多项研究显示,多种药物联合使用治疗便秘效果显著优于单一用药[8-9]。

泻剂是临床常用的便秘治疗药物,可增加粪便量、润滑肠壁、软化粪便,从而促进粪便外排,但此类药物会对肠粘膜及肠肌间神经丛造成刺激,引发机体电解质紊乱,影响纤维素吸收,长期使用甚至导致大肠肌无力,进而导致便秘症状加重。聚乙二醇治疗慢性便秘具有一定有效性及安全性,其不会对肠道pH值和肠粘膜完整性产生影响,不会引发机体电解质紊乱和结肠胀气。然部分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便秘症状由胃肠道慢传输等原因导致,因此单用聚乙二醇效果欠佳。莫沙比利属于5-羟色氨4受体激动剂,通过增加乙酰胆碱释放或直接作用于肠平滑肌等途径,增加胃肠蠕动,属于促动力药物。研究发现,莫沙比利可显著缩短结肠传输时间,增加患者排便次数[10-11],因此考虑将其与聚乙二醇散联合应用于FC治疗,发挥互补作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素片中含有的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蜡样芽孢杆菌和粪肠球菌均为人体肠道中主要益生菌成分,具有促进营养物质吸收利用、调节肠道pH值、软化大便等功效,同时还能阻挡病原菌对机体的入侵及定制,恢复机体肠道正常菌群和肠功能运动。丁一芮等研究发现,婴儿双歧杆菌可通过增加便秘大鼠血清中P物质及血管活性肽水平,促进患鼠胃肠道平滑肌收缩及肠道蠕动,增加肠道内水分的吸收,从而软化粪便,有利于粪便排出[12];李豪等收集2005年至2013年国内外使用双歧杆菌活菌制剂治疗FC的随机对照和前瞻性非随机对照试验进行Meta分析发现,双歧杆菌制剂与常规治疗药物联合使用可显著提高FC治疗的总体效果,降低FC患者复发率[13];袁涛等发现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可显著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便秘症状,且具有良好安全性[14]。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结束时两组患者粪便性状、排便持续时间、排便频率、排便费力、排便坠胀及不尽感、饱胀量化及总积分显著低于治疗前,随访3个月后各项症状积分及总积分明显上升,但与对照组比,治疗组治疗结束及随访3个月期间各症状积分及总评分更低。表明,双歧杆菌四联活菌剂与聚乙二醇散和莫沙比利与聚乙二醇散联合使用均可显著改善患者便秘症状,促进粪便外排,缓解患者痛苦,该结果与黄海辉[8]、陈永志等[15]研究结果相一致。但两种治疗方案均会出现反弹,相比较而言,双歧杆菌四联活菌剂与聚乙二醇散联合远期效果更好。治疗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且随访3个月,治疗组患者PAC-QOL社会心理、生理、担忧、满意度及总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更进步一证明,双歧杆菌四联活菌剂与聚乙二醇散联合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可更好的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分析原因:双歧杆菌四联活菌剂不仅能调节肠道功能,而且主要作用是保护肠道黏膜生物屏障,合成机体代谢所需多种维生素和营养物质,增强机体吞噬功能、非特异性免疫反应和抗感染能力,减少机体对有害物质的吸收[16]。此外,两组患者用药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两者治疗方案均具有较好安全性。

综上所述,与莫沙比利相比,双歧杆菌四联活菌剂与聚乙二醇散联合治疗FC效果更满意,可更长久有效的改善患者便秘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且安全性良好。

猜你喜欢

沙比利聚乙二醇双歧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中联用莫沙比利,瑞巴派特的有效性效果分析
观察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中联用莫沙比利、瑞巴派特的有效性
亲和人体与非亲和人体双歧杆菌之间的生理特征差异
聚乙二醇渗透胁迫对苜蓿幼苗营养器官离子含量的影响
双歧三联活菌联合硝苯地平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效果
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与甘露醇在结肠镜检查准备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普拉洛芬联合聚乙二醇滴眼液治疗干眼的临床观察
聚乙二醇嵌段长碳链二酸共聚物的合成与酶降解研究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多潘立酮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40例
母乳婴儿源产细菌素双歧杆菌的分离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