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蜀中广记》所见《全宋文》佚作考

2019-03-28艾茂莉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题记

艾茂莉

(乐山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乐山 614000)

《蜀中广记》是明代著名文学家、文献学家曹学佺编纂的一本史部杂抄类著作,网罗了众多与巴蜀有关的文献资料。由于其卷帙浩繁,且较易得之本为《四库全书》本,故对于该书之研究与利用,一直未有较大成果。作为一本杂抄著作,《蜀中广记》的辑佚价值目前似乎只有《全唐文补编》与《全唐诗补编》利用得较好。《全宋文》对该书的利用则不够充分,包括傅增湘这样的大家在编纂《宋代蜀文辑存》时,对其价值亦未完全发掘。笔者研究《蜀中广记》,在全面查考其文献来源的基础上,通过与《全宋文》对照,将其未收、收录不完、内容有误的单篇文章汇成此文,希望能够对补充《全宋文》略有补益。

本文首列佚文,将其在《蜀中广记》之卷次以小括号方式注于引文之后;文末略加按语,包括作者的考证(若为闻人或《全宋文》已有介绍则省之)、文章内容简介、文字校勘说明等。为了醒目,佚文用仿宋体,其他则用宋体,以示区别。对于没有标题之文,酌情拟定,在按语中说明。辑补所用《蜀中广记》工作本为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个别有明显错误之处,据他本改动,均详按语。部分题记所涉人物失考、又未见他书记载者,则不加按语。佚文按卷次顺序排列并标明文章序号,以便读者。

1.《至道观记》

宋京

此中江山瑰奇,自古王公贵人词客才士未尝一至,故不得见于歌咏。而为浮屠老氏之学者,往往擅而有之。(卷八)

按,此处所引之文,乃《至道观记》,出《方舆胜览》卷六三[1]1106,在资州。“此中”,《方舆胜览》作“资中”。曹学佺据《舆地碑记目》卷四隆州碑目而将此记归在仁寿县,实则《舆地纪胜》卷一五七资中下“风俗形胜”门正引此文[2]1122,不归入仁寿也。细味致误之由,当是因“至道观”在仁寿;然各地名至道观者很多,不能据此而改宋京原文,更何况《舆地纪胜》与《方舆胜览》皆作“资中”不作“此中”也!光绪《补纂仁寿县原志》卷二即据《蜀中广记》,将此文归在仁寿[3]742下,失考。又,《方舆胜览》与《舆地纪胜》在资州下还各有此记片段二则,亦为《全宋文》所遗漏。

2.《中岩题记》

邵溥

邵溥来,绍兴元年五日旦,从其弟博任也。(卷一二)

按,此题记在青神中岩,笔者未见到原刻,亦未见他书著录此文。

3.《中岩题记》

杨纬

金华杨纬被命赴阙,舣舟岩下,敬修尊者香火而去,绍熙壬子孟冬九日。弟综及男师复、师晋同至。(卷一二)

按,此条亦在青神中岩,但未见原刻,亦未见他书著录,作者事迹不详。

4.《中岩题记》

河阳郭忠得之行部嘉眉,舣舟岩下,携子游中岩,瞻拜尊者,过憇石笋庵,历览胜境,奇哉!政和八年六月三日。(卷一二)

按,此条亦在青神中岩,但未见原刻,亦未见他书著录,作者事迹不详。

5.《中岩题记》

杨大全

邑人杨大全被旨进朝,将家来修净供,宗党亲朋会别于此者五十五人,绍熙三年九月旦。(卷一二)

按,此题记在青神中岩,我们未见到原刻,亦未见他书著录此文。

6.《中岩题记》

杨兴仁

谷居翁大丞相赵公留题。淳祐壬子乡贡,方于此题名岩寺,奎书适从天来。是秋杨巽冠外省,史梦锡在选中,以山英灵,发越愈大。浚仪赵公握奎平冈,继偕南宫第一之客。明年端午,合邑士杨兴仁、申锡柄、仲梦炎、怿森、孙侯国、史朝瑞、彪锡、王钺、文起之、巽已、程方、何明磨崖,大书以侈盛举,以开方来。(卷一二)

按,从署题时间看,题记中之赵公,指赵葵。此条暂未见他书收录,亦不见原刻,杨兴仁生平待考。

7.《中岩题记》

魏了翁

庆元戊午冬,高公纯遣侄魏了翁赴龙飞策试,舣舟来游。男载、夏卿文、卿定子侄游,侍行。越三年,载、定子裭褐行都,复侍亲过此,弟夏卿文、卿林、卿长、弟淞同山下饮,作伴留。又二年癸丑秋十月,了翁蒙恩召除侍东去,舍于眉,信于青衣。明日,孙真勤饮饯于此,兄弟之偕行者如戊午,独伯仲不与。(卷一二)

按,此条原刻未见,暂无他书收录。

8.《中岩题记》

苏党

绍定己丑六月丙午,郡人苏薰侍诸父,率四弟以嘉定戊寅上元日游,诵坡翁“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语,信然也。弟党书。(卷一二)

按,此条题记亦在青神中岩,但未见原刻,亦未见他书著录,苏党事迹未详。

9.《书雅州芦山县樊侯碑阴》

丘常

世传魏受禅碑为绝出,而此乃建安十年所立,又在黄初之前。虽暴露中野,而字画奇古,文尚可读。岂非所寓僻远,而人无知者欤?然而千余岁间,霖雨之所浸,威阳之所暴,有兽已倒,有阙已摧,而此碑将仆,是可悯也。余因扶其既倒,植其将仆,又为屋以庇之,庶几永其传也。崇宁壬午知县丘常题。(卷一四)

按,“世传魏受禅碑为绝出,而此乃建安十年所立,又在黄初之前”原作“此碑相传名魏受禅碑,为世绝出,而其款乃建安十年”,据《四川历代碑刻》改[4]73;“奇古”,原作“醇古”,亦据改;“岁间”,原作“年间”,碑刻可辨为“岁”字,今改;“浸”,原作“濯”,据《四川历代碑刻》改;“威”,原作“盛”,原碑可辨为“威”字,据改;“阙”,原作“门”,显误,据《四川历代碑刻》改。笔者曾实地踏勘,虽然此题记已经严重风化,但仍可看出曹学佺所录并非原文。丘常,曹学佺以为乃成都人,实则据碑阴下部所刻程勤跋语,为眉山人,其余事迹不详。《全蜀艺文志》卷五九亦收此文[5]1720,題作《樊敏碑跋》。

10.《宋灵成侯庙碑》

佚名

此山出于禹别九州之前,黄帝时有缙云氏不才子曰混沌缙云氏,高辛氏亦有不才子八人,投出于巴賨以御魑魅,名基于此。山有九峰,宝塔峰最著,亦阿育王塔八万四千之一也。迦叶尊者于九峰顶上示一十三足,又饬袈裟印文于狮子峰。(卷一七)

11.《壁山普泽庙记》

李濬

国朝蜀分为四,而方各有镇。由剑之里为七曲,剑以东为白崖,剑以西为玉垒,自蜀而下为渝,则有壁山。是四山者,如蜀之镇一道生灵之司命也。(卷一七)

按,《全宋文》未收此人之作,可据补,惜非全篇。李濬其人,《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下卷三《李文正公昉传》有附传[6]684,言其与李宗鄂同年,即生于964年;又据《续资治通鉴长编·真宗大中祥符六年》“(六月)秦州言知州、枢密直学士、左司郎中李濬卒”[7]1830,则卒于1013年,享年五十岁。字德渊,官至右司郎中、枢密直学士。《宋史·艺文志五》言其有《松窗小录》一卷[8]5222。

12.《濮岩铭并序》

刘象功

距城三里有僧舍,依大江,林麓楼观耸出如画者,伏于缣素间。其绝俗幽邃,历历可指。予幼时侍先君尝游,今被命领郡,复至其所,怃然有感亲怀旧之叹,因作铭,书诸岩石。云:

合之二川,河汉发源。极地通天,浩渺东倾。奔龙窜鲸,吞夔走荆。上有苍岩,乔松古杉。阴晴扑蓝,飞岩断壁。烟昏雾塞,溟空岳坼。巴濮邻国,气象相贼。为狼为貊,剑血初蚀。二王灭迹,云闲昼寂。世变茫茫,山空地荒。鸟剿兽藏,创业其时。凿高构危,立刹开基。在昔幼冲,侍于先公。曾步岩宫,帝命惟汝。克蹈前武,得治兹土。驰马岁久,江山惟旧。中怀孔疚,勒铭其巅。子承孙传,与山齐年。(卷一八)

按,据曹学佺考证,此文乃合州太守刘象功作于元祐五年(1090)。序中“子”字乃“予”字之误,周肇祥校勘本《蜀中名胜记》已改之。乾隆《合州志》卷七亦收此文[9]187下,但有脱误。

13.《铜梁山题记》

赵善敏

绍兴癸酉春九日,韩国赵善敏、濩泽王季蒙、普慈冯宪来。(卷一八)

按,宋代宗室楚王房四世孙有名善敏者[8]7673,不知是否即题记中之人。此题记暂未见他书有载。

14.《铜梁山题记》

景和仲

梁叔解组舟过合阳,奉同登铜梁。地主赵周祜、乡人王彦泽、梁公行家侄方叔俱来。绍兴二十九年四月癸巳,景和仲书。(卷一八)

15.《合州濮岩题记》

关咏

关咏永言、王晳微之、李仪表臣,皇祐壬辰寒食日来。(卷一八)

按,关咏小传,见《全宋文》卷六三九,其余诸人事迹不详。

16.《合州濮岩题记》

李乐道

崇宁丙戌岁,时雨沾足,因观民田,率巡检高公综仲实、石照令王叔陵仲升、法曹马师古宗道、主簿姜宇定中同行,至此早膳。重午后一日,郡守李乐道题。(卷一八)

按,黄庭坚有《题李乐道篆韩文公五箴后》[10]1576,此处之李乐道当即与山谷有交者。此题记暂未见他书有载。

17.《合州濮岩题记》

冯茂恭

冯茂恭、邵商民、唐立夫,绍兴乙亥十月癸巳同游。(卷一八)

按,唐立夫即唐文若,其余二人事迹不详,此条亦未见他书有载。

18.《合州濮岩题记》

宇文休

宇文休、冉德济、阎文叔、吕达夫,乾道己丑三月廿四日来游。(卷一八)

19.《合州濮岩题记》

杜国光

濮岩东州胜处,乾道辛卯立秋,杜国光偕赵彦和、冯廷式及其弟庆远酌岁寒亭。(卷一八)

20.《合州钓鱼山题记》

王鲁望

眉山王鲁望万里西归,舣舟合阳,赵滨甫、侯德之、定之、孙相之、载之相与游钓鱼。秋雨初霁,心意豁然,酌酒至明,兴尽而返。(卷一八)

21.《合州钓鱼山题记》

家渔归

眉山家渔归,以嘉定乙亥七月九日访钓鱼小供,因留诗石上:“暂脱尘羁入古蓝,西风送我与禅参。涨开二水虬朱鬛,岚隐诸峰玉碧簪。两武深痕堕尘迹,一椎打就蹋云庵。自怜把钓人多老,消息遥遥自渭南。”(卷一八)

22.《合州钓鱼山题记》

吕无弃

绍熙改元,郡守汲国吕交修无弃以清明日率长安母如愚子发、长江杜几伯扶、资中马三捷周臣、普慈杨文彦章、蓬溪赵君瑞、族人郁某,既放舟来寻钓鱼城之胜。积雨初霁,放怀举酒,男鉴仁、侄近仁、明仁、与仁偕麟孙住僧侍行。其傍有闽人朱涣诗云:“钓鱼矶上着闲身,胸次应无一点尘。偶尔不逢周汉主,此心端弗愧前人。”绍熙辛亥腊月既望。(卷一八)

23.《合州钓鱼山题记》

尉行之

东沂尉行之、辅之约晋国赵资深才父、遂宁陈子龙、益昌王国秉、锦官王正仲,乙卯庆元仲冬来游。(卷一八)

24.《合州钓鱼山题记》

李壁

眉山李壁来游,甥刘冲之、族子潮俱,庆元三年狗日。(卷一八)

25.《合州钓鱼山题记》

李忠父

新南剑州使君三衢徐公,以今春解南昌之组,治舟合阳,避夏秋水涨,以良月甲子解缆西归。摄郡佥李忠父偕同僚史仲立、赵季绅、梅君用、张子信、何文振、张通叔、白德章、刘光父、晁季子饯别于此。(卷一八)

26.《白云楼诗序》

程之才

漕舍据北山之麓,西园锦石堂又据漕舍之北,地势最高。岁久且敝,因稍增筑,代以重楼。名其上曰白云楼,中曰秋涛阁,下曰山堂。登览之胜,甲于一郡。于其成也,不可无纪,辄吟诗一篇,为作者前驱耳。(卷二一)

按,此乃《白云楼》诗之序,诗见《全蜀艺文志》卷六[5]141,整理本据此收录诗序。《全宋诗》第12册第7894页收录此诗,不收此序。

27.《云安下岩题记》

游仲鸿

游仲鸿、游季祥来游,时段谦仲适尉此邑,邂逅岩中,酌酒共坐而去。淳熙乙巳四月十四日也。(卷二三)

28.《云安下岩题记》

张吉

军守张吉、监井史泽、判官陈奭以嘉祐六年五月二十一日至寺下,偶新蓬州司理向宜颜偕游。(卷二三)

29.《云安下岩题记》

张良能

资郡张良能少颖解褐西溯,舣舟来谒尊者,拜三先生遗像。绍定庚寅仲春念一日。男远卿侍。(卷二三)

30.《云安下岩题记》

僧法能

乐温缺钟、涪陵尉郑阶平,治平乙未六月五日同游,住持本院主僧法能刻石。(卷二三)

按,以上数条云安下岩题记,在今云阳县,但由于三峡大坝修建,题刻已经没于水下,难以查考。

31.《菖蒲涧题记》

杨嵩

大宋改元政和辛卯岁仲春月清明日,县吏冯子茂、典职长杨子山邀同局中李二都、王四都、杨工士沿涧究菖蒲碑文,两日方返,故题于碧岩。三月十四日,杨嵩岳山书记。(卷二五)

按,此条题记亦见《金石苑》[11]232,文字略有出入。“春”,《金石苑》阙;“典职”,《金石苑》作“丞□”;“子山”下,《金石苑》有“相”字;“二”,《金石苑》阙;“工士”,原作“工四”,据《金石苑》及另一条题记中之“杨工士”改;“碑文”后,《金石苑》有“至诚推之”;“返”,《金石苑》阙,其后尚有“遂摸打而回”五字;“题于碧岩”,《金石苑》作“题于碧岩之”;“三月十四日,杨嵩岳山书记”,《金石苑》无。笔者实地踏勘菖蒲涧题刻,菖蒲涧题刻有修整和磨石重刻痕迹,已不见此条题记了。

32.《菖蒲涧题记》

王芹

绍兴庚辰上巳游菖蒲涧,饮于碧岩,效晋人祓禊故事,颕昌王芹、宕渠韩庆孙、开封乔嘉、成都周端行、男夏卿,凡五人。(卷二五)

按,此条亦见《金石苑》[11]238。“周端行”,原作“周瑞行”,据《金石苑》及石刻文物改。

33.《菖蒲涧题记》

郭仲深

嘉定壬申仲春,三城郭仲深摄事集山,清明后一日,游菖蒲涧,访寻古岩,眉山扈才叔、小益刘温叔、潼上杨珍父同来。(卷二五)

按,此条亦见于《金石苑》[11]242。“访”,原作“扳”,据《金石苑》及石刻文物改。

34.《巴中朝阳岩题记》

冯伯规

冯伯规、何孚望、古郫李忠父同游此,泛舟酌岩下,日西乃归。淳熙己酉闰月十有二日。(卷二五)

35.《巴中朝阳岩题记》

毛仲

巴州都监权县尉义渠毛仲子中、通江曾口县巡检崆峒王愿天启、通江县尉长安永延年仁叔,淳熙八年十月二十一日同游朝阳岩。(卷二五)

36.《重修云间阁记》

权维

阁在南龛绝顶,创自李唐,岁久敝坏,寺僧请易而新之。不阅月间,碧瓦朱甍,雕梁画楯,突然耸出于群山之表。暇日置觞倚槛,周览岩壑万状,云烟出没,朝暮变态,曾无穷已。则昔之隐状晦藏而不见者,今若神驱而出之,皆离潜出幽,吐奇露彩,章章于目前也。(卷二五)

按,此人事迹不详,雍正《四川通志》卷三〇仅言其为保宁府人。《全宋文》未收此人作品,可据此辑补,然亦非全篇,惜哉。文中“太”字原作“熊”,今臆改。

37.《龙洞记》

杨羲仲

左曰东洞,门如镵凿,高几三百尺,耀若太仪之庭、兜率之宫。又百余步则空穴开明,有琉璃洞及释迦像、石犬、石乌,凡石之诡形怪状,莫不毕献。又六七里适后山之根。右曰西洞,其奇怪亦亚于东洞。(卷二五)

按,此记据内容及曹学佺之叙述文字,可拟题为《龙洞记》。杨羲仲其人事迹难详考,据《舆地碑记目》卷四[12]112,他还有《瘗麟铭》,该铭文作于淳化中,则其大致生活年代为北宋初。

38.《跋驾空山怀素草书》

浓洄野叟

右怀素草字,绛台潘氏载入法帖,误缀张长史书末,今潘氏墨本不可多得,因刊于驾空山崖石,与伯英草圣并列,共传永久。隆兴元年癸未季冬,浓洄野叟识。(卷二六)

按,此则标题乃笔者所拟。惜作者事迹不可考,唯能据雅号知其为广安浓洄镇人。

39.《司马长卿祠堂记》

王俦

县以长卿得名古矣!闻之长卿尝居此地不疑,理当祠事。始,俦官此,求拜其所,卒吏不知何在。访故老,得之西山下。败屋几椽,风雨所欺,人迹不至,草木乱生,非表见百世文章宗师以示后来之意。俦再拜已,徘徊太息,念当新之,力未能也。越明年,州以司户参军、潼川邓侯良摄县事。邓侯慨然语俦等曰:“昔秦宓善长卿之化,谓宜立祠堂。吾侪蜀人诗书而儒,自长卿始,诚如宓云。况此地又异他所。今祠虽在,不治且废。吾幸为令,此令职也,其可已乎!”俦等亟赞,鸠工市材,甓瓦为屋。仍故基,颇更其制,得旧本长卿像图之壁。既成落之,且嘱俦作记。

伏念长卿杰出于西京文章极盛之际,自是至今,薄海内外,人无贤愚,皆知有长卿,言语之妙,若谒日月。俦何人敢出何语?顾尝过县之琴台,乃图经所谓长卿故宅者,一时遗迹仿佛尚在。又谓县虽僻左,而江山风物可乐也。间从其人游,皆好学,能文章,亦有所自来矣。今之从政者,视律令所有乃敢知,工于风化,谢非己事,否则曰不暇也。邓侯独以自任不辞,其为政,知所先务,可嘉也。

鸣呼!长卿死久矣,而不忘,岂有他哉?吾党之士,读其书,拜其祠,思所以为长卿者,则邓侯之望也,其可不书?

绍兴二十三年十一月初六日,县尉平阳王俦记。(卷二八)

按,《蜀中广记》原引仅黑体部分之文字,《全宋文》卷八三四四据《蜀中广记》辑录,脱漏较多,今据正德《蓬州志》卷七重辑[13]951。

40.《藏书龛铭》

牟焕

龛虚其中,惟书之容。忍枵尔腹,万卷而足。此山峨峨,人龛相磨。书传世久,永亲以寿。(卷三〇)

按,此乃牟焕所作,标题为笔者所拟。牟氏其人,曹学佺云:“牟焕,中江人,隐居读书,躬耕而食,人劝之仕,不可。”《全宋文》未收其作品。

41.《妙台题记》

文彦修

文彦修、陈德刚、冯运之以淳熙己酉仲冬念二日自城中来饮切虚堂。岁晚江寒,极目烟霭。罢饮欲,登妙台,更索照上座茗碗乃去。(卷三〇)

按,此处所引题记,曹学佺仅节录黑体字部分,今据嘉靖《潼川志》卷一补全[14]11右。“以”,《潼川志》误作“吕”;“饮”,《蜀中广记》作“倦”,据《潼川志》改。惜题名者事迹不详,《全宋文》亦失收。

42.《广利寺题记》

黄庭坚

绍圣元年七月辛亥,同真净禅师煮茗此上,南昌黄庭坚题。(卷三〇)

按,此题记不见于《黄庭坚全集》。“同”字,原作“向”,当是形近致误,今据文义改。

43.《南楼赋》

李石

山维东蜀,如连如伏,此贞观之所以建督府,而我宋之所以壮龙邸也。水控内道,或正或谲,此刘裕之所以策谯纵,鲁奇之所以抗闰孟也。(卷三〇)

按,此文亦见嘉靖《潼川志》卷一[14]24,李石《方舟集》失载。

44.《叱驭桥碑记》

李石

九折坂峻绝造天,曲回九折,乃得度其巅。九夏凝冰,冬绝行迹也。(卷三五)

按,此文题名为笔者所拟,乃李石为官黎州时作,其别集不载。

45.《夫子殿记》

何郯

夔为州,于巴东最大。其风俗、嗜好、语言,较荆楚不甚远。当列国时,楚显显多良才,夔为楚疆,至今未闻有用儒显者。民家子弟壮则逐鱼盐之利,富有馀赀辄以奉事鬼神,它则不暇知耳。(卷五七)

46.《义泉记》

赵不拙

不知谁氏子,告郡帅引三泉,每担辄鬻十金入公帑。大暑中,烈日如灼,细民操瓢绕舟,傍徨咽津,欲涓滴润喉有不可得。自待制王公十朋始下令罢之,易名为义泉,任民取用,一方大悦。(卷五七)

47.《进豨莶丸表》

张咏

臣因听政之余,备阅古方之秘,尽医民瘼,遍计物情。唐太宗轻剪龙须,唯恩一将;宋高祖碎舂琥珀,止慰三军。焉能并吾皇广添历代之宝书,甄别三王之闿泽,咸苏万有,溥活群生!日月久照之方,明幽罔间;华夏升平之俗,造次奚论。臣遭逢盛时,歌谣景泰,知皇风之下逮,极圣虑之犹劳。下恶缄言,常思报效。既服唐虞之教,尚乖葵藿之能。淼淼群流,已遂朝宗之望;茫茫列曜,既谐拱极之诚。是以不度僭逾,辄形简牍,事稍同于葑菲,理切近于刍荛。

臣所闻奏者,因换当州龙兴观元始天尊、三皇大帝殿基,掘得一小石碑。内说修养气术并草药方二件,臣依方差人访问采觅。其草颇有其异,金棱银线,素根紫叶,对节而生,蜀号为火杴草,茎叶颇同苍耳。不费登高历险,每常求少获多,急采非难,广收甚易。倘勤久服,旋见神功。谁知至贱之中,乃有殊常之效!微臣自吃至百服,眼目轻明,即至千服,髭须乌黑,筋力颇健,其效多端。

臣本州岛右都押衙罗一守,曾因中风坠马,失音不语。臣与十服,其病立愈。又太惠寺中和院僧司副正明数天师智严,年垂七十,忽患偏风,行履妨废,臣与十服,旬日病瘳。又有玉局化主道士皇甫因,上元日与合城奏醮中风,口眼喎斜,时时吐涎,臣与十服,立便得瘥。今辄修合一百剂,谨差本番职贡史元龟奉表奉进。臣无任瞻望圣恩,激切屏营之至,谨奏。(卷六四)

按,《蜀中广记》原文很短,仅“益州张咏《进豨莶丸表》云:切以餐石饮水,可作充肠之馔;饵松含栢,亦成救病之功。是以疗饥者不在于珍羞,愈病者何烦于异术?不耻管窥,辄干天听。臣因换龙兴观,掘得一碑,上刻修养术并药方二件。依方访问采觅,其草金棱银线,素茎紫荄,对节而生,形同苍耳。不费登高历险,每常求少获多,急采非难,广收甚易。倘勤久服,旋见神功。臣自进百服而眼目清明,千服而髭须乌黒,筋力轻健,效验多端。本州岛有都押衙罗守一,因中风坠马,失瘖不语。臣与十服,其病立瘥。又和尚智严,年七十忽患偏风,口眼喎斜,臣与十服,亦便得痊。谨合一百剂,差职吏史元奏进”。

此文不载于别集,曹学佺所引亦不完整,相关片段载《本草纲目》卷一五[16]689、《医说》卷三等[17]61上,足证此文的确为张咏所作。而宋人江少虞《事实类苑》卷五一所收《进火杴草方表》[18]433,正此表之全文。今据四库本《事实类苑》所载标点,并与日本元和七年(1621)版《新雕皇朝事实类苑》卷四九[19]7、四库本《类证普济本事方》卷七[20]435、四库本《医说》卷三参校。其中,《类证普济本事方》与《医说》皆为节选,其缺与误不做说明,只录可补正《事实类苑》者。“彼物之形”中“彼”,原作“被”,据《新雕皇朝事实类苑》改。“吐风云”中“风云”,《新雕皇朝事实类苑》作“风土”。“遍计物情”中“计”,《新雕皇朝事实类苑》作“讨”。“歌谣景泰”中“泰”,《新雕皇朝事实类苑》作“运”。“下恶缄言”中“下恶”,《新雕皇朝事实类苑》作“不忍”。“僭逾”中“逾”,原作“渝”,据《新雕皇朝事实类苑》改。“金棱银线”中“棱”,原无,据《新雕皇朝事实类苑》《类证普济本事方》《医说》补。“素根紫叶”中“叶”,原作“策”,据《新雕皇朝事实类苑》改,《类证普济本事方》《医说》作“荄”。“即至千服”中“千服”,原作“十朝”,《新雕皇朝事实类苑》作“千朝”,据《类证普济本事方》《医说》改。“时时吐涎”中“涎”,原作“瀑”,据《类证普济本事方》《医说》改。“史元龟”中“史”,原作“吏”,据《新雕皇朝事实类苑》《类证普济本事方》《医说》改。

48.《什邡公慕化开山记》

王汝霖

山川英灵,清淑之气,其磅礴郁积,发而为人。诘其所由,各有攸主。予尝观道迹灵化廿有四,其在蜀汉者廿有三,在伊雒者一。盖天有三元以生人,人有三部,部各八景,景三八,凡二十有四,上应天之二十四气,下应地之二十四治。蜀于天地间,在西南终养之方,道家所谓人门者也。人生虽受气于天,而实受形于地。故山川孕秀,上应天象,下应人身,而灵迹所在,为仙灵之奥区、列宿之别府。以人门之故,在蜀化多,宜无足怪。而雒为天地之中,锺而为人,亦因其所也。凡灵治在广汉者九,而公慕之在什邡,叠巘崇崖,耸秀特立,高不可穷其际。自苏子玉飞升之后,观依仙趾,立厥下方,宫宇颓坏,其来已久。通直郎、知绵竹县事魏良忠,为杨村茶官日,命道士李淳然住持此山。铢集寸累,鸠材修工,至于十有三年,创为九皇殿一,斋厨廊庑,重楼复阁,约三百馀间。手植松栢,望之郁然,过者增敬。其有功于斯化,亦甚大矣。

予观二十四化节候所历及星宿所系、人命所属,著之记载,差云不同。虽杜广成一手之书,亦有差谬。予因而考正,别为一书,谓之《旁通记》焉。杜广成记,公慕气应小雪,星属觜。而别为《岳渎记》,乃云气应小雪,星属心、尾。人命所属,杜广成记属午中,而《岳渎记》止属壬中。至丙中,无所属,戊中又属鹿堂。《五岳名山图》,亦立午中,此其牴牾之大概也。予既为记其事,并以二十四化《旁通记》与之,俾归而藏诸山中,以备往来士夫观览云。

庆元六年闰六月十七日,朝议大夫、直秘阁、知汉州军州事兼管内劝农事李嘉谋书。(卷七二)

按,此段文字为王汝霖所撰,李嘉谋所书。作者事迹不详,《全宋文》第214册第264页亦仅言其绍兴间居永康军而已,据此处可知其为成都人也。又,文中“廿有三”之“廿”原误作“甘”,今据文义改。

49.《罗江车岩记》

师尧俞

车岩在县治北二里许,旧碑云:“车公道人上升之所。”太平兴国四年,绵州奏言:唐真人罗公远以是年春乘龙车往来山中,民聚观者数千辈。护军陈覃尉、范处筠按验石上辙迹,深三尺许。(卷七三)

50.《清虚观记》

马成之

黄鹿真人者,晩唐时人,姓马氏。年七岁失怙恃,鞠养于祖。性慕玄虚黄老之学,日诵千言,一览辄能记,确守不移。或劝以子女之职,但笑而不答,人亦莫测其意。时有黄冠野夫,年逾七十,顔如渥丹,货药于市。仙女户隙见之,如有夙契,因延至内坐,请问修真之语。师资相投,遂授铅汞符篆要术,束发顶冠,归心至道,因易名道兴。一日告行,仙女诘其姓字,曰:“汝无我问,久当自知。”乃留诗曰:“女是寄生枝,男是冬青木。冬青驾白鹅,寄生跨黄鹿。若遇寇相凌,稳便抛家族。早早上三清,莫候丹砂熟。”仙女旦暮讽咏不绝,若有所得。

俄而年已及笄,乃祖逼以聘事。仙女欷歔流涕,曰:“女值不幸,膝下受养,将终身焉。今蒙祖命,但野分荒疏,志友麋鹿,举案之勤,非女所愿。”乃祖悯之,不拂其欲。翌日,命一女奴,携囊杖策,穿云而去。既而夜径林麓迷道,忽观灯烛荧辉,若相引导。窥见五人,宛然古图所绘者,厉声曰:“仙女志之,庵于此,即成道矣!”言讫隐去。黎明,仙女徘徊四顾,见山朝水会,真神仙之窟。稽首拜礼,因询隶属,乃罗江东四十里也。

是时,岁荒盗炽,仙女捐所有,俾垦辟疏凿,播种以时,民忘艰食之患。历四十馀年,修养日精,童颜不易。一日,遇旧所货药者忽至,谓仙女曰:“汝功渐成矣,而外丹未应,故欲指诀。”乃出瓢中药,点土石为金银各百,以镇丹台。祝曰:“勿用自守,当有神护。坐历三岁,丹珠自成,汝脱身轩举矣。勉励前修,谨无中废!”

嗣后,盗贼屡睥睨镇坛之物。中夜,变怪百出,无不狼狈而走。期月,风雨暴至,地涌甘泉,银化白鹅,游池金变,黄鹿出市,人无得而近之者。至天祐间,朱全忠行崔杼之事,唐祚吿终,奸雄猬奋,群盗挥戈而踵仙女之庵。仙女曰:“汝等敢恣肆,无天理乎?愿无害居民,庵中所积,悉以相饷!”凶人未有足色,将不利于仙女,已而黄鹿白鹅突至,仙女跨鹿,风雨四起,白鹅翔鸣,前指引腾空而逝。旧有丹灶尚在,裂如雷吼,炉中光彩射天。少顷,晻霭,天雨琉璃,掷地有声。历时而化,异香馥郁不散。群盗悲哀,悔谢而退。

居人以状闻于蜀主,王建曰:“此蜀祥事也!”遂因其山为黄鹿镇,赐清虚观之名。(卷七三)

51.《炳灵孚应祠记》

李石

萧君玉建庙成,属石为记。有以石未官为嫌者,君玉具筹,书有官者及石名质于神,三祷皆得石名。石以异议,竟辞。偶病寒,夜梦神,衣冠甚伟,旗帜绕屋,谓石曰:“而自恃与欧阳参政同学,不为我作文耶?”既觉,汗如注,病亦愈。记成,君玉出片纸,云:“此神事实也。”读之,则今碑中所载欧阳事在焉。因参昨梦,交叹久之。石寻被奏殿廷,唱名在第十四,意不自满。或从傍曰:“此欧阳子科名,何薄焉?”(卷七九)

按,此文不见于《方舟集》,据内容来看,或非全篇。

52.《梦杀牛记》

邓桓

宣和二年庚子,吴公革来牧涪邦。涪俗或杀牛以祀神,戒弗止。壬寅三月六日,公夜梦一人,蹙额敝衣,貌类公吏,持牒而似有所诉。公曰:“谁何?”应以“民间杀牛,愿检察以救其苦”。既觉,即于堂柱上书“牛”字以记之。翌旦,会部使者至,未暇寻究。越日,忽见所记字,登时下吏收捕,遂获于城门之西。牛已四解,悉令覆于江流,仍坐杀牛者罪。几上之肉固不可复生,而神明之告殆若影响。(卷七九)

53.《什邡小蓬山记》

谢中

什邡小蓬山保圣寺镜锽禅师,以唐天福中卓锡本山。古松下有清泉迸出,遂结庐作终身计。木食涧饮,与马头陀化成宝坊,至数百人。或以事闻所司,投之泸南。

数年,抵书门人曰:“明年三月二十日,吾偿债毕矣。是时可来迎我。”及期,诣公府辞曰:“暂别归去,愿珍重。”吏叱之曰:“汝罪人,宁不知法,求去何耶?”师笑曰:“君不晓我意,非此耳。”遂于庭下俨然化去。官吏大惊,遣人肩舆送还,百夫莫能举。翌日,其徒至,焚香悲号,二仆舁归,奉安山中。今三百年,俨然如生。

元祐间,群盗入寺,妄意师腹中有金帛,遂剸刃胁下,而鲜血迸流。盗怖走,匿岩下,俄山摧而压杀之。邑人杨惠昌修寺,夜梦一老僧乞头帽。翌日至山,视师头帽,果为人窃去。绍兴二年,大丞相张公德远以使相出为川陜宣抚制置使,屡祷有应。上闻,诏赐定应禅师。

某往来山间探幽胜三十年矣,酷爱其清绝,恋恋不忘。尝自紫微度绵水,顿觉佳气逼人。竹木萧萧,楼殿耸岌。松根寒泉,流注不竭。悬崖万仞,瀑布如线。山腰有大小白崖,甚奇,上有太子宫,遗址仅存而事迹不可考。崖下有洞极深,邃中有石柱撑之,左右映出白龙十三,蜿蜒如画。又自西越涧行一里,有马师井。扪萝陟磴至峰顶,有石室,可坐百人。蝙蝠大如鸟,所谓蝙蝠洞者。北望仙居,其状如偃月,真名山也。禅师宅其间,岂偶然哉!宋绍兴九年,谢中记。(卷八三)

按,此段文字,《全宋文》第199册第41页据《蜀中名胜记》卷九辑录,内容仅及此处小半,且先前曹氏乃意引,多有删改,故当据此处重新辑录。作者事迹不详。此文题名,《全宋文》作《什邡大蓬山记》,但据内容来看,当是说小蓬山也,故改题之。

猜你喜欢

题记
山西祁县贾令村狐神庙及其舞台题记考述
让题记道出文章的灵魂
道教重要碑刻文献——北宋《重修泾州回山王母宫颂并序》及碑阴、碑侧题记考释
敦煌石窟中T型题记框再论*
龙岩市社前村天后宫山门舞楼及舞台题记考述
孝堂山石祠北魏二题记考论
画出灵魂凸显神韵
一个高颜值的题记定能让你文采尽显
用好题记 点靓文章
先声夺人话“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