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创新教思维走进英语课堂教学

2019-03-27熊清明

关键词:创新精神创造性思维创新教育

熊清明

【摘要】 创新教育与学科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机整合,是近几年来学科教育科研的一个新的发展点,它对于优化学科教学过程,提高主体课堂参与度有着积极的意义和现实的作用。本文就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创新教育作一些介绍。

【关键词】 创新教育 课堂教学 创造性思维 创新精神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03-229-01

现出来的有创建性的思维。人类学习语言也是一种创造性活动过程,是富有创造性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过程。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能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言,进而达到创造性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目的。然而,目前英语教学中却存在着许多违背语言学习规律的现象,这些现象极不利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例如:为了减缓各类考试的压力,很多老师把主要精力放在语言知识点的传授上,而忽略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偏重语法条条的传授,进行重复机械的单词和句型操练,翻译和背诵语言材料,忽视语言交际能力的提高,结果使学生学了多年的英语还是缺乏基本的语言交际能力,灵活自如地运用英语表达更成为奢望。

如何改变这一现状,还语言交际的本来功能呢?很多从事英语教学的老师都做了很多大胆的尝试和探索,下面笔者就“让创造性思维走进英语课堂教学”这一话题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更新教学观念,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的改进主要靠老师观念的转变和教学策略的选择,英语教学要创新,就要采用灵活多样的听说训练活动,尽最大可能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心理学家M.Wentheimen在他所著的《创造性思维》一书中指出:“严格的机械训练致使学生的思维麻木不仁。”因此,只有运用多样、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科学的方法指导学生,将创造性教学活动贯穿始终,才能使课堂教学成为发展思维培养能力的阵地,如在学习短文The missing necklace 时,老师设计一个侦探叙述故事并提供几个案件线索,让学生根据课文图片猜嫌疑犯特征……在这种有趣的探索活动中,学生很容易就学会了定语从句的运用。图画是展现形象的主要手段,用图画再现课文情境实际上就是把课文内容形象化。课文捕图、特意绘制的掛图、剪贴画、简笔画都可用来再现课文情境。老师边教边引导学生看图片,使学生仿如身临其境,可到达非同一般的教学效果。

二、创新要注重基础,抓基础不忘创新

爱因斯坦说:科学创造像一座大山,基础越宽,高度越高。因此我们必须处理好培养创新精神和打好基础的关系。我们设计教学活动都要遵循教育的基本规律,要注重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品质的教育,要符合循序渐进原则。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是培养创新精神的基础,而学习语言基础知识和技能又必须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只有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我们才能培养出基础扎实、能力超群、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我们不能不看到“忽视基础为创新而创新”的现象已经初见端倪,而且在这方面有一种误解:中国的学生基础扎实,创新不足;美国的学生基础不牢,但创新精神很强。实际上,如果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没有严格的“专业训练”和理性思维的培养,可持续的、规模性创新是不可能的,古今中外特别是当代科学上的创新无不证明了这一点。记述1997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华裔科学家朱棣文事迹的书《厚积薄发——朱棣文的科学风采》,其中的“厚积薄发”恰恰说明了“基础与创新”的关系问题。笔者认为,当前要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创新精神及其能力,必须坚决摈弃过去那种由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而得到的僵硬的毫无价值的基础,重新设定新的基础。

三、营造创造性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意识

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一种认识过程,也是一种探索过程。英语教学过程不单是教师教与学生学,还是师生思想感情的交流过程。所以,开展创造性思维训练,首先需要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把课堂营造成学生自主参与、相互合作、共同分享的场地,学生才会积极参与问题的讨论,才能畅所欲言,才敢异想天开……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才能自主学习。

四、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对讨论的问题产生兴趣时,他们才会不畏艰难、积极主动地学习。因此老师应不失时机地创造学习英语的氛围,巧妙地设计讨论的问题,激发学生想象力。当学生坚持独立见解,积极探索,想象丰富,那么创造性思维就孕育其中,教师就要创设情境,给予每位学生参与的机会。

五、巧设探索机会,实施任务型教学

教师如何设计有趣的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或集体讨论,学生在交流中可相互启发,从而灵活运用语言知识,在探索中解决新问题,掌握新知识。新课程标准强调“任务型”教学,要求英语老师要设计一些有趣的task活动。

六、重视学法指导,培养自学能力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鱼。教师要给学生知识,但更要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这样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是优化教育的重要原则,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需要教,不教是为了养成终身学习的能力。因此指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创新教育的关键所在。

实践证明,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运用创造教育对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教师应多鼓励学生创造性地思维,增强想象力和应变力,要激发学生创造欲望,培养学生思维的敏锐性、变通性、独创性,为学生的智力发展和培养创新精神提供有效的途径。

[ 参 考 文 献 ]

[1]包天仁.基础英语教改论坛.

[2]梁增红.也谈基础与创新.

[3]张美新.发散性思维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4]郑宗霞.让创造性思维走进英语课堂.

[5]徐明多.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猜你喜欢

创新精神创造性思维创新教育
浅谈独立院校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组织与实践
高校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大创项目对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的作用研究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
小学数学创新教育开展研究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数学教学中引发创造性思维的技能探究
基于高中语文诗词欣赏教学下的创造性思维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