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网络依赖现状及成因研究
2019-03-27秦常伟骆南钦刘炜彬
秦常伟 骆南钦 刘炜彬
【摘要】 现在网络已成为我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对当代高中生的学习生活产生深刻影响。但当我们享受着网络带给我们便利的同时,网络依赖现象也逐渐显现出来。部分高中生对于网络的依赖心理越来越强,以至于影响到自身生活。我们希望在本次研究中,对高中生网络依赖的现状进行调查并探究其成因,为后续高中生网络依赖的干预研究提供思路。
【关键词】 网络依赖 高中生 成因
【中图分类号】 G6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03-001-03
一、问题提出
网络依赖又称为网络成瘾综合征,网络依赖者无任何理由但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沉浸在网络世界中,无休止地进行大量的浏览、聊天,忘记了自己生活在真实世界,影响了生活质量、工作以及学习效率,或出现各种古怪行为,甚至是人格障碍。从他们的行为来看大都是情绪低落、兴趣丧失甚至对生活毫无幸福感,身体的生物机能紊乱并出现睡眠障碍、食欲下降和体重减轻等不良现象,网络依赖症的学生比较多,学生更多表现为对学业失去了兴趣、情绪焦躁容易发脾气、伴有失眠障碍等不良状况。高中生年龄大致在16—18岁,处于从青少年轉向成年人的过渡期,生理已逐渐成熟,但心理尚未成熟,身心的差异容易导致他们易产生情绪不稳等不良情绪,这常影响着他们心理的发展。这种特点也就建立起了与网络依赖之间的关系。青少年的自制力有限、人际探索能力不足等自身原因也导致了自身的网络依赖。
通过文献了解到前人调查网络依赖的现状以医学范畴为主,心理学范畴较少;在心理学中研究网络依赖对象主体多为大学生,高中生情况较少;不同地区的结果不同:网络依赖的成因有网络满足交往的需要、降低现实社会标准等;对于网络依赖成因的研究矛盾较多,例如有些研究认为男性在网络依赖上的依赖性相比女性更强,有些研究结论则反之。
高中生目前网络依赖的情况如何呢?网络依赖的成因是什么?本研究笔者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得出一些结果,将有助于高中生网络依赖的干预研究。
二、研究过程
1.问卷调查
(1)调查对象:有效人数148人。
(2)调查工具:YOUNG网络问卷(信效度较高)(美国网络心理学家Young确定了互联网成瘾的8条标准,只要符合诊断标准的6项以上就可以判定为互联网成瘾。)由于国内外差异,此标准并不能完全适应国内高中生网络依赖问题的诊断。我们又结合了大学生网络依赖度自测表(信效度较高)自编问卷。
(3)调查过程:采用网络问卷的形式,从深圳市龙岗区高中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问卷中留下一道开放性题目,受访者可以自愿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以便后续的访谈研究。
2.访谈研究
(1)从问卷调查中共筛选访谈者26人。
(2)调查工具:自制访谈问卷,通过访谈深入了解被试者情况。
(3)随机抽取问卷中自愿留下联系方式的受访者。
三、研究结果
1.问卷调查结果
(1)人口学变量
共148人,男生57人,女生91人。高一43人,高二63人,高三42人。
(2)网络依赖现状
网络依赖比例(严格按照YOUNG量表统计分析)
①依赖比例:网络依赖学生占比45.3%,其中重度占10.8%,中度占34.5%,有近一半的学生有网络依赖,该问题不容忽视。网络依赖的现象在高中生中较为普遍,多数人上网频率高。
②性别比例:网络依赖者中女生的比例高于男生。
③年级比例:高一年级的网络依赖程度得分最低,高二最高,高三居中。
(3)调查情况:
1.上网时间:
学生上网时间、内容结果约40%的同学每周上网时长为三至五小时以内,13%的同学上网时长达五小时以上。
2.上网目的
上网目的调查发现人数比例从大到小依次为社交,游戏,购物、娱乐。
3.更愿意上网而不是和亲密的朋友待在一起吗?
网络依赖者由于依赖网络与他人的互动减少,甚至在网络依赖程度的较高者中看来宁愿上网而非与他人一起。
4.因为上网而影响到日常生活
多数网络依赖者的上网时间比预期要长,甚至已经影响到日常生活。
5.家长是否干预
多数家长不会干预孩子的上网行为,因为有不少家长认为上网也不一定影响到学习。
6.是否愿意帮助身边有网络依赖的朋友
绝大多数被试者表示愿意为身边有网络依赖的朋友提供帮助。
2.访谈成果:
1.60%同学表明自己上网频率超过一周五次以上为高频率上网。超30%的人表示自己并不知道自己的上网时间。
2.超过55%同学的上网没有时间限制(包括自身和外在客观条件限制自己的上网时间)。
3.大约40%同学在完成一次上网后希望再次上网。
4.绝大多数人承认网络依赖会对学习和生活产生影响。
5.超过40%意识到自己有网络依赖,但想不到使用何种有效方法减轻自身的网络依赖。
6.不少于一半的同学表示自己若有较多的亲朋好友陪伴时间,则网络依赖程度会较轻。
四、讨论与分析
1.有部分高中生网络依赖严重,34.5%的同学存在轻度的网络依赖,10.8%的同学存在中度的网络依赖,为防止其网络依赖程度加深,需要干预。
2.网络依赖的形成与学生自身的心理原因和外在环境原因等多方面因素有关。
首先,网络依赖与学生自身心理原因有关。
(1)心理韧性
心理韧性的内涵是具有复原力。心理韧性指个体遭到破坏时能够以高水准的应对方式及时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化,减少不良行为结果的能力。心理韧性是种稳定的心理品质。心理韧性受性别、人格倾向、年龄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以性别为例。女性在心理韧性显得更加敏感,在面对破坏时自身应对方式显得更为无所适从,因此女生更容易表现出网络依赖现象。尤其在回答无法控制自身情绪上网时,女生给予的肯定回复较多。这反映了在情绪控制方面上,由于女生比男生更加敏感,更容易体会到负面情感。她们更需要借助网络来舒缓感情。
以人格倾向为例。从学生身上更多的悲伤的情绪可以看出网络依赖的学生人格倾向:倾向于激动、抑郁等,在生活中表现为焦躁不安、易受环境的支配、易失眠、对所遭遇的挫折感到沮丧、缺乏与人接近的勇气。他们性格内向,朋友较少,独处时间较长,喜欢用网络来消遣。这与不成熟的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状况有关。网络依赖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人格缺陷,主要表现为性格更内向、情绪更不稳定,网络依赖者比非网络依赖者更容易感到孤独,感受到的孤独感更强。
以人际交往为例,人际交往和年龄有关。因为年龄基本决定自身的经历与经验。调查显示高一同学的网络依赖程度最低。高一同学初涉高中的生活,有着与新同学交往的强烈愿望,产生网络依赖的机会较少。但这种交往的强烈欲望频繁受挫或自身人际交往存在一定的障碍,会导致网络依赖的产生和发展。网络依赖较严重的同学中不少人宁愿选择与网络交往,也不选择与朋友相处。这反映了人际交往障碍的问题。可见,人际交往障碍也是网络依赖的原因。人际交往障碍导致学生在现实中缺少朋友和交流。而在网上,交际的主体是平等的,可以把对方想象得很完美,不易发现对方的缺点及暴露自己的缺点。
(2)自我认知的变化
高二年级的网络依赖程度是最高的,这是自我认知的变化的影响。但这种变化并非积极。青春期的青少年在进行自我探索和职业探索,易选择有成就感的事情。人对自我的认识是通过周围的评价实现的。进入高中后,周围的评价参照系发生了变化。每位学生要接受新环境对自己的重新评价。有不少人感到自己成为落后者,自我认识发生变化,自信心不足,导致地位角色的转变。若没有一个合理的调节,就容易产生失落感、自卑感。这种情况如果延续到高二就会显得更明显。角色转变的不适应催化网络依赖的形成。
(3)自我生涯规划
许多网络依赖程度较严重的同学对自己未来的人生缺乏规划,没有学习动力,有不同程度上的厌学情绪。这在高一高二同学间表现得更明显一些,致使自己无所适从以至于在网络中逐渐迷失自我。可见很多同学利用网络来达到逃避现实、寻找心理安慰的需求。
(4)自我控制能力
自我控制是指当外部监督消失或减弱时,个体仍能够按社会期待去约束自身行为的能力。研究者认为自我控制能力主要包括以下部分:抑制冲动,延迟满足或者给予奖赏,抵制挫折,制定并完成计划。缺少较好自制能力,是网络依赖者的一个重要特点。一些学生对网络依赖的危害十分了解,但却已经成为网络依赖的受害者。自己也曾多次下决心痛改前非,但是当上网时很难控制自己。
(5)消遣渠道
调查发现许多高中生上网时间之所以较长在于其没有其他适合自己消遣的渠道导致自己在放松自我身心的时候把网络作为最好的选择。可见许多网络依赖者的兴趣爱好过于单一,在自己娱乐消遣的时候主要将自己的注意力停留在网络之上。
其次,网络依赖也有原因在外在环境。
(1)外在环境
我们发现高三的网络依赖程度低于高二,可见学生到了高三之时,面临升学压力的情况,闲暇时间较少,网络依赖的几率相对较低一些。当外部压力环境对于被试者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时,如果被试者意识到借网消愁无济于事,会迫于现实压力进行自我调节,减轻自身网络依赖的程度。
(2)他人干预程度
父母教养方式指父母在对子女实施教育过程中所通常运用的方法和形式,对子女自我概念的形成、人格特征等具有重要意义。不少网络依赖被试者周围的亲朋好友对于被试者的网络依赖情况没有采取一定程度上的干预。家长一般也不干预上网行为,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独立意识不断增强,家长认为孩子已经长大,自我控制能力有所加强,所以监管有所放松,这从客观上也促使了同学的网络依赖程度没有及时受到监护人的限制和管理而逐步加深。可见一种无形中的熟视无睹也加深了高中生网络依赖的程度。
(3)网络功能自身的多样性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它的功能性在不断的加强。许多网络依赖者表示自己在使用网络时满足了自己多方面的需求,这使他们认为通过网络便可完成许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3.对于网络依赖情况的建议,需要多方主体的共同努力。
从学生自身出发,可以使用替代法:发展自己多样化兴趣爱好,让自己在不同的乐事中享受更多的乐趣。
调节自身的心理压力:理性面对现实处境困难与挫折并评估网络对于现实处境是否真正起积极作用。
拓宽人际交往渠道:加强与朋友之间的交流,明白多个朋友便多个倾诉的对象,减轻自己对于网络的过分依赖。
从家长的角度,可以合理适当的干预:许多家长对自身孩子的网络依赖没有采取一定的干预措施,显然自由放任是不能起到减轻网络依赖的作用。家长们作为监护人要起到合适的引导作用。
陪伴与倾听交流:自己以身作则,合理控制用网时间。多花时间陪伴孩子,倾听孩子们的心声,在与孩子的交流中找寻孩子们沉迷于网络的原因,并尝试共同解决。
从朋友的角度出发,可以
朋輩辅导指的是作为年龄相当者的朋友对周围需要心理帮助的同学和朋友给予心理开导、安慰和支持,提供一种具有心理辅导功能的帮助,具有自发性、友谊性和简便有效性。这一点上朋友具有年龄相仿、关系较亲密等其他角色不可比拟的优势。调查还显示大多数人愿意为有网络依赖的朋友提供帮助,因此推行起来更具有操作性。这也在客观上可以起到缓解网络依赖者的人际交往障碍问题,使其更容易从虚拟网络世界中逐步走向现实。
从教师的角度出发,可以心理辅导:作为社会知识分子,尤其作为心理教师可以通过自身对于学生的心理了解,结合学生自身实际情况。给予适合网络依赖者自身的心理辅导。
疏解学习压力:有许多网络依赖者的直接压力来源于学习压力,教师在可以密切关注学生学习状况,提供必要的疏解方法。
从社会的角度出发,可以网络依赖这一社会热点问题,应当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问题的研究也是有一个过程的。我们希望社会各界的相关人士可以对网络依赖进行更多深入的研究,通过对于网络依赖的深入了解,提出一些更有实效性的解决方法。
五、结论
(1)许多高中生具有网络依赖情况,网络依赖具有普遍性。
(2)通过不同的个体调查研究可以概括出网络依赖者共同的原因。网络依赖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学生自身的心理原因和外在环境原因。学生自身的心理原因包括人格倾向与特征,自我认知,人际交往,前途认识,自我控制能力以及消遣渠道等多方面的原因。外在环境原因包括外在压力环境、他人干预程度、网络功能自身的多样性等多方面的原因。
(3)通过影响网络依赖的不同成因,建议从学生自身、家长、朋友、教师、社会多方主体各自具有角色优势去减少网络依赖的影响。多主体的相互配合可以增强减轻网络依赖的作用效果。
[ 参 考 文 献 ]
[1]Brenner V.The first 90 days 0f the intemet usage survey.Psychological Reports,997,80(11).
[2]青少年的网络依赖家庭案例干预研究,沈健[J].2013,2011305006,10445.
[3]Deborah J.L,Elena B .Teaching your child self-control.Scholastic Parent and Child,2003, 11(3):52-55.
[4]杜立操,&熊少青.(2009).大学生手机依赖状况调查及干预对策研究.四川教育学 院学报,25(7),26—28.宫佳奇,&任玮.(2009).
[5-6]职晓燕,王传升,张瑞岭,等.男性青少年网络成瘾自我接纳对方式、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国民康医学杂志,2012,24( 11):1309 -1310.
[7]庞海波,吴一智,曾永锋,等.青少年网络成瘾人格特征研究[J].心理科學,2010,33( 1) : 210 - 212.
[8]邓赐平,&刘金花.(1998).儿童自我控制能力教育对策研究.心理科学,21(3),270.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