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资之深则左右逢源 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2019-03-27张晓影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青年教师教材生活

张晓影

[摘   要]教师的劳动是一种复杂的劳动、创造性的劳动。青年地理教师需要注重研读教材,观察生活,见贤思齐,倾听学生,记录课堂,逐渐成长为资深教师。

[关键词]地理课堂;青年教师;资深教师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01-0088-02

《孟子》曰:“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教学同样如此。教师的劳动是一种复杂的劳动、创造性的劳动,青年教师要努力做到资深。要做到资深,首先教师要精通学科专业知识,对自己所教学科的全部内容有深入的了解,这是立足课堂之基本,尤其是对于一个入职不久的青年教师而言,钻研教材更是根本。其次,还要注重观察生活,见贤思齐,倾听学生,记录课堂,逐渐成长为资深教师。

一、研读教材——逻辑清晰,概念准确

看教材,首先看目录,这样就能了解整本书的结构,理清前后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在准备每节课的教学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该节的标题,比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这一标题包含两个方面——太阳对地球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这是本节课的基本内容。又如“农业的区位选择”,需要教师在课堂上首先讲到“农业”,让学生对农业有大概的了解,并且理解“区位”这个词的含义,之后带领学生分析如何“选择”。教材的研读还包括理清本节课的知识结构,构建清晰的知识网络。青年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一定要准确理解每个概念,以免因被学生问到而慌乱,比如“风化”和“风蚀”,这两个概念看起来很像,实际上不一样。

但是“资深”一定不是只钻研教材,如果一个青年教师只是死啃教材,不注重补充鲜活的“血液”,那么最后连自己也会逐渐变得陈旧了,最后一定会在自己编织的看似舒适的温床上逐渐麻木,课堂也会变得毫无生气。那么青年教师如何做到自我升华,让课堂如行云流水呢?

二、观察生活——引入课堂,激发思维

青年教师要善于观察生活。因为当我们用心备课时,就会发现,原来所有的知识并不是固化于书页上的文字符号,而是鲜活的生活。本来,所有的知识就是来源于生活,并且高于生活的。如果教师将课堂知识与生活连接起来,尤其是与学生的生活连接起来,那么,知识就复活了!

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的教学,在引入新课“地球公转的意义”时,可以通过这样一个案例“小明国庆节期间到北京天安门看升国旗,表达爱国情怀,他听朋友说过7点看升国旗,结果……”引入新课,让学生了解北京天安门升国旗的时间是一直在变化的,国旗升旗的时间与当地太阳升起的时间是一致的。通过这样的导入,既能引发学生的思考,也能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

必修二第六章第二节《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的教学,在课堂引入时,可以导入两张与人口和环境相关的图片和数据资料,这样的导入让学生一目了然,学生马上就会很清楚我国目前面临的主要压力。

2016年11月22日是小雪节气,当天学校的雪景十分美丽,笔者把当天拍的学校雪景图在一节课的引入环节呈现,学生看到学校的钟楼时,他们的带入感很强,既进行了对美的欣赏,也增加了对学校的热爱。然后顺其自然地有了如下导入:看了这幅图,我们看到了雪中的金中,很美。你知道吗?巧的是,这天下雪,又正好是一年中的小雪节气。你知道一年有多少个节气吗?节气又是如何划分的呢?

一次次生活化的引入,使我们的课堂生活化、新鲜化,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气息,充满青春的律动。课堂的引入部分如果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那么这节课就成功了一半。

《游褒禅山记》有云:古人之观于天地、 山川、 草木、 虫鱼、 鸟兽, 往往有得,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无论是对教材的研究,还是对生活的观察和素材提炬,其实都是对课堂的深入思考。

三、见贤思齐——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青年教师自己独立思考绝不等同于闭门造车。积极主动向自己学科的教师学习,尤其是向资深教师学习,是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通道。资深教师除了能够更好地把握教学重难点之外,对于课程和教材的理解和把握也更加深入、更加透彻,对课堂的设计也更加巧妙,往往能更好地将学科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有助于青年教师拓宽思路,开阔视野。正所谓见贤思齐,青年教师要学他人之长,补自己所短。

以下是笔者在听课过程中发现的其他教师课堂上特别值得借鉴的地方。

一位教师在讲到必修二第四章第一节《工业的区位选择》时,展示了两张图片——金陵中学的信封,提问:我们的信封是哪个地方印刷的呢?进而引出印刷厂一般是什么类型的工业。当看到这位教师这样设计问题的时候,笔者还是很震撼的,看来我们生活中处处皆学问,而这位教师则非常的细心,问题设计得非常的巧妙,很快吸引了学生的兴趣。像这位教师就不是仅仅盯着书本上的案例。

另外一位教师在讲到农业的发展前景时,先问学生对农业的看法,大部分学生认为农业是落后的生产方式,没有太大前景,但是这位教师找了很多资料和图片给学生看。学生看到这些材料的时候,才认识到自己是多么孤陋寡闻,从而价值观产生微妙的变化。在教育追求核心素养培养的今天,这无疑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案例。

还有些教师的课堂语言并不华丽,也不算很幽默,但是学生的听课状态一直很好。笔者经过深入思考发现,这些教师有一个共同特征——特别善于设计问题,并且善于运用自己身边的例子,来逐步引导学生思考。青年教师如果能够学会巧妙地设计问题,一定能更好地驾驭课堂。

除了本学科教师的课堂,能听听其他科目教师的课堂也会很有收获。比如一位数学老师在讲到排列组合的时候,直接运用学校食堂打饭的例子,还配了相应的食堂菜品图,来引导学生思考选择菜品的不同组合,虽然估计没有学生会在吃饭前考虑“一共六种菜,自己打两个菜的组合有多少種”,但是这种问题的设计却另辟蹊径,让学生耳目一新,学生的参与度极高。

像这样的案例不胜枚举,青年教师一定要善于思考、善于学习,这样,在向学生传授知识、传递情感,引领学生价值观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成就自己,最终会得到学生的尊重和敬佩,正所谓“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对教材进行研读,对生活进行思考,向他人学习,使得青年教师对课堂的把握越来越游刃有余,而大多数青年教师在课堂上直接面对学生的时候,却很难获取学生对自己回应的准确信息。

四、倾听学生——情感交流,饱含热情

佐藤学《静悄悄的革命》一书提到,只有在“用心地相互倾听的教室”里,才能通过发言让各种思考和情感相互交流,否则交流是不可能发生的。教育是一种对话和交流,“倾听”就是一种很好的交流方式。

在课堂中,青年教师对课堂的倾听多处于表面阶段,几个学生说“听懂了”,那么青年教师就认为这个知识点学生已经掌握。但是倾听,不仅仅要听到发言的学生的想法,还要通过学生的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来“倾听”未发言的学生的心声,我们追求的不应当是“发言热闹的课堂”,而是“用心地相互倾听的课堂”。所以看似热闹的课堂不见得效果好,安静的课堂也不见得效果差,关键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有没有“心心相印”。

比如当大部分学生对一个知识内容频频点头时,可以认为是认真听,且听懂了;当有学生发出一声长长的“哦”时,他很可能是豁然开朗了;如果很多学生听完之后依然眉头紧锁,那么这个知识点依然要重复或者换种方法来讲解、引导;如果有学生对教师提的问题答非所问,那么就要反思是不是问题的问法不清楚,不明确;如果有学生说“好吧”,那么他很可能对教师的讲解有保留的想法,这就需要教师课间找时间单独找他讲清楚问题。如果大部分学生都不认真听讲,那就要反思自己的课堂设计是不是缺乏吸引力。

五、记录课堂——反思不足,追求成长

对课堂的记录,不应该是应付性的几句反思。记录课堂,应该对课堂深入反思,对课件不断修改,对教学设计不断修订,思考如果再有一次上这节课内容的机会,能否有所改进,效果是否更好。如果是记录其他教师的课堂,则要学会总结课堂的亮点和不足,进行归纳总结,比如有的教师善于导入課堂,有的教师善于设计问题,有的教师语言幽默,有的教师对概念的理解特别透彻,这些方面都可以记录。

作为教师,始终要有知识方面的紧迫感,无论教材怎么编,无论课程怎么变,教师必须是知识的拥有者,这样才能无愧于自己,无愧于学生。而青年教师要想成长为资深的“老”教师,增加的不应只是年龄的高度,还有视野的广度和思维的深度。

(责任编辑    周侯辰)

猜你喜欢

青年教师教材生活
重视“关键事件” 助推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教材精读
青年教师“赴考”
多措并举,助力青年教师实现教育梦想
二胎时代高职院青年教师思政工作的时代嬗变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